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内尿量对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卉 田利 陆秀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8期1645-1646,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拔除尿管时膀胱内尿量对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科的196例行腰椎手术留置导尿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拔除导尿管前、患者有尿意时,应用膀胱扫描仪(PBS V 3.1...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拔除尿管时膀胱内尿量对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科的196例行腰椎手术留置导尿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拔除导尿管前、患者有尿意时,应用膀胱扫描仪(PBS V 3.1)进行膀胱内尿量测定后拔除导尿管,将尿量在150-300mL的患者设为A组(n=84),尿量在301-450mL为B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和首次排尿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发生尿潴留14例,首次排尿时间为(42.10±35.95)min;B组发生尿潴留5例,首次排尿时间为(21.61±19.24)min,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例数和首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内尿量达300-450mL时拔除导尿管,能利用排尿反射自然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缩短首次成功排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量测定 腰椎术后 尿潴留 首次自行排尿 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爱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7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A组(常规组)、B组(注药组)、C组(循证组)各125例。A组采用常规拔尿管的方法,B...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7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A组(常规组)、B组(注药组)、C组(循证组)各125例。A组采用常规拔尿管的方法,B组采用注药拔尿管的方法,C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拔出尿管,比较3组患者拔管时的疼痛程度及拔管后的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结果 A组无痛23例,B组65例,C组103例,C组拔管时疼痛程度低于A组和B组,C组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88.8%)高于A组(32.8%)和B组(66.4%)。结论循证护理结合临床实践能提供最佳的护理措施,减轻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的疼痛,提高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留置导尿管 拔管 首次自行排尿
下载PDF
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璟玮 陈卓伟 郑泳霞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9例P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肌注组74例和针刺组72例。3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肌注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相应...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9例P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肌注组74例和针刺组72例。3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肌注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相应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疗效,记录患者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和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短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PUR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PUR) 穴位注射 新斯的明 盆底肌训练 首次自行排尿时间 膀胱残余尿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