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尼沙胺添加治疗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婷婷 方熙勤 +1 位作者 向淇 刘学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52-156,175,共6页
目的评估唑尼沙胺首次与非首次添加治疗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7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且完成了唑尼沙胺添加治疗5个月的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首次添加与非首次添加患者各42例,共84例... 目的评估唑尼沙胺首次与非首次添加治疗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7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且完成了唑尼沙胺添加治疗5个月的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首次添加与非首次添加患者各42例,共84例患者入组。在完成5个月的添加治疗时评估唑尼沙胺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唑尼沙胺作为首次添加治疗5个月时的有效率为79%,非首次添加的有效率为59%,两组患者治疗5个月时的保留率分别为90%和8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37%,常见的不良反为头晕、头疼、厌食并体重下降及嗜睡等。结论唑尼沙胺首次添加治疗癫痫的疗效优于非首次添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尼沙胺 癫痫 抗癫痫发作药物 首次添加 首次添加
下载PDF
由发酵初期乳酸生成量控制青霉素的首次添加时间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铭 程华平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以甘蔗糖蜜为原料,采用大接种量,在发酵对数生长期早期添加青霉素和(或)界面活性剂,之后连续流加糖的发酵工艺,是国外谷氨酸发酵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我厂采用此法较为成功.
关键词 发酵 乳酸生成量 青霉素 首次添加时间 谷氨酸
下载PDF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其营养状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玲玲 吴洋洋 +6 位作者 雷普超 孙畅 叶睿雪 王庆志 杜叶繁 高洁 周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5-661,共7页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其主要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相关信息,分别使用婴幼儿体质量测量秤及婴幼儿身长测量尺采集婴幼儿的体质量、身长数据。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117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时间方面,汉族地区近一半的看护人在婴幼儿满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占43.07%(171/397),彝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大部分看护人在婴幼儿未满6月龄则开始添加辅食,分别占77.18%(301/390)、47.58%(157/330);首次辅食添加种类方面,汉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1.56%(165/397),藏族地区看护人主要为婴幼儿首次添加肉类、蔬菜或水果等其他种类的辅食,占42.12%(139/330),彝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6.41%(181/390)。婴幼儿营养不良率为28.83%(322/1117),其中,汉族、藏族、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8%(42/397)、24.85%(82/330)、50.77%(198/39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汉族地区相比,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高(OR=9.49,95%CI 6.00~15.00),与首次添加其他种类的辅食相比,首次为婴幼儿添加含铁米粉,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更低(OR=0.54,95%CI 0.29~0.99)。结论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存在过早添加辅食、首次辅食添加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且当地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堪忧,特别是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更为突出。首次添加含铁米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农村地区 婴幼儿 首次辅食添加行为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西部农村地区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影响因素的民族差异
4
作者 彭丽梅 杜叶繁 +6 位作者 王庆志 叶睿雪 孙畅 吴玉菊 周峻民 张菊英 周欢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目的 通过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多民族背景下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部农村地区选择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共收集1290名看护人和婴... 目的 通过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多民族背景下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部农村地区选择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共收集1290名看护人和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喂养知识、辅食添加情况等信息,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西部农村地区仅有8.22%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汉族群体中,16.31%的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少数民族人群中,仅有3.64%的婴幼儿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在汉族中,相比祖父母辈,父母辈作为看护人的首次辅食添加行为较好(OR=1.861,95%CI 1.277~2.712)。在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OR=1.753,95%CI 1.190~2.581)、家庭固定资产(OR=3.870,95%CI 1.959~7.645)、喂养知识(OR=3.396,95%CI 2.749~4.195)都是首次辅食添加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 西部农村地区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行为普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首次辅食添加行为 多民族 西部农村 看护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