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伟英 张娜 +1 位作者 朱月莉 唐春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8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16年9月-2017年3月)87例,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8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16年9月-2017年3月)87例,对照组(2016年2-8月)93例,两组患者均单服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睡眠管理、吸烟管理、心理护理、定期监测等早期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腰围、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腰围、TG、SBP、DBP、FBG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DL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和FBG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在腰围、TG、和HDL-C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S发生率为18.3%,观察组MS发生率为5.7%,对照组MS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首次发作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莹洁 迟勇 +4 位作者 刘竞 于海婷 王琰 于红晔 罗炯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的异同,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双相障碍的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于本院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56例,按首次发作形式分为抑郁首发组和躁狂首发组两组,对两组的...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的异同,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双相障碍的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于本院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56例,按首次发作形式分为抑郁首发组和躁狂首发组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等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抑郁首发组和躁狂首发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首发组和躁狂首发组在确诊时间、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次数、自杀史、住院次数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病程、首次发病年龄、首次就诊年龄、确诊年龄、总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为单相抑郁以及服药不依从和治疗不规范引起复发的比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首发患者存在更多不利的临床特征,误诊率、复发率和自杀率高,治疗依从性差,应根据其首次发作形式给予预测性的建议,实现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躁狂 首次发作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范敏珍 吴逢春 郑洪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运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者(超危组)、首次发病患者(首发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运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者(超危组)、首次发病患者(首发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各20例。结果:3组间连线测试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号编码、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持续操作测验(CPT)成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危组成绩介于首发组与正常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已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并可能随疾病发作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超高危 首次发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5
4
作者 沈辉 张毅 +1 位作者 费慧 钱时兴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现状。方法:回顾分析首次为躁狂发作(75例)及抑郁发作(89例)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形式起病的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现状。方法:回顾分析首次为躁狂发作(75例)及抑郁发作(89例)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形式起病的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与首次躁狂发作组比较,首次抑郁发作组抑郁发作次数较多(P<0.001),躁狂发作次数较少(P<0.001),伴发精神病性症状者相对较少(P=0.002)。首次抑郁发作组需要更长的确诊时间(P<0.001),平均(5.96±5.98)年,其中46.1%的患者需要1~5年确诊,37.1%的患者需要5年以上才能确诊。首次抑郁发作组自杀率高(P=0.014),并且首次发作后的3年内自杀的风险更高(81.8%)。首次抑郁发作组发生快速循环的风险较大,但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P<0.001),住院治疗的患者比例也相对较少(P=0.016)。首次抑郁发作组误诊率高(P<0.001),通常误诊为抑郁症(70.8%)和精神分裂症(14.6%)。结论:首次抑郁发作组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时间较长、自杀率高、误诊率高,有更多不利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首次发作 诊断 自杀
下载PDF
婴儿热性惊厥复发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燕梅 赵彦沙 +1 位作者 杨银升 韩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惊厥中常见的病因,也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病之一,首次发作年龄多为6月龄到5岁,患病率为2%~5%[1].热性惊厥主要是由感染性疾患引起的发热所诱发,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惊厥中常见的病因,也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病之一,首次发作年龄多为6月龄到5岁,患病率为2%~5%[1].热性惊厥主要是由感染性疾患引起的发热所诱发,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微量元素缺乏、脑发育未成熟等因素有关系,预后相对良好[2].研究指出,首次发作年龄小是热性惊厥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本文通过分析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在婴儿时期(<1周岁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做到早期的预防及治疗,从而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减少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复发因素 婴儿 首次发作 微量元素缺乏 不良预后 呼吸道感染 严重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患者双能CT尿酸盐沉积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艳 董晓征 袁慧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2441-2445,共5页
目的:利用痛风双能CT(DECT)成像技术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沉积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急性痛风首发患者70例为病例组,男69例,女1例,年龄17~65(39±14)岁。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 目的:利用痛风双能CT(DECT)成像技术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沉积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急性痛风首发患者70例为病例组,男69例,女1例,年龄17~65(39±14)岁。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明确排除痛风患者15例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9~56(33±12)岁。回顾性分析病例组痛风首发受累/最痛关节、对照组足踝关节的DECT数据,评估并记录受试关节尿酸盐结晶形态、体积及沉积位置情况,总结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沉积关节及与临床症状吻合程度。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非参数Kruskal-Walls H检验比较尿酸盐体积差异。结果:病例组DECT尿酸盐检出率为97.1%(68/70),对照组尿酸盐检出率为0。痛风首发入组关节有足踝52例(74.3%)、膝13例(18.6%)、手腕5例(7.1%),三关节均以散在的亚毫米尿酸盐沉积最多,体积较小,形态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关节尿酸盐沉积最多位置分别为小腿后群肌腱(含跟腱)78.8%(41/52)、膝关节软骨76.9%(10/15)和掌侧肌腱60.0%(3/5),而第一跖趾关节分布较少13.5%(7/52)。DECT检出尿酸盐沉积关节数量多于症状关节者共37例,占比最多(52.8%)。结论:痛风DECT检查对急性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检出敏感度高,有助于提高早期痛风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双能CT 首次发作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首发及前驱期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荣荣 闫伟 +1 位作者 吕兰兰 谢世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42-46,共5页
目的测试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前驱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了解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患者,包括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例(首发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目的测试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前驱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了解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患者,包括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例(首发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前驱期组,UHR)24例,并招募38例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被试均采用韦氏智力检测评估智力水平(IQ)及成套认知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三组被试者认知功能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被试的一般智力、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视觉记忆和学习、注意/警觉性、社会认知等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首发组、前驱期组的一般智力、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视觉记忆和学习、注意/警觉性、社会认知等各项认知测验得分均较低(P<0.05);与前驱期组比较,首发组的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视觉记忆和学习、社会认知等认知测验得分均较低(均P<0.05),且前驱期组的阳性症状分与阴性症状与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试(TMT)、迷宫(NAB)得分呈负相关(P<0.05),TMT、符号编码测试(BACS)、Fluency、空间广度(WMS)、NAB、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持续操作测验-相同配对(CPT-IP)得分呈负相关(P<0.05),IQ与TMT、BACS、Fluency、HVLT-R、NAB、CPT-P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即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开始于发病前,且认知功能随着疾病进展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超高危 首次发作
下载PDF
帕利哌酮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继红 张文静 许立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进行耐受性试验,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第1天150 mg,第8天100 mg,...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进行耐受性试验,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第1天150 mg,第8天100 mg,此后每4~5周注射一次,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剂量(每次75~150 mg)。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1 mg·d^(-1),1周内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2~4 mg·d^(-1),1周后维持剂量4~6 mg·d^(-1)。两组均至少完成24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12,24周末评定治疗效果、人际和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状况、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7.8%,两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评分、社会功能量表(PSP)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 棕榈酸 精神分裂症 首次发作 精神病症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患者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司天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病理异质、临床复杂和结局衰退的严重精神疾病,其起病与遗传素质、表观遗传学、发育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的大脑发育过程紊乱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临床特征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尤其是缺乏动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病理异质、临床复杂和结局衰退的严重精神疾病,其起病与遗传素质、表观遗传学、发育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的大脑发育过程紊乱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临床特征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尤其是缺乏动机、言语行为活动减少和社会退缩)和认知损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早期治疗 首次发作 脑发育过程 预后 患者 临床特征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侍管 崔永 常栋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693-1695,共3页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15-34岁青少年,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它不仅仅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急症。同样,高复发率也一直是PSP诊疗...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15-34岁青少年,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它不仅仅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急症。同样,高复发率也一直是PSP诊疗中的重要问题。迄今,如何准确预测PSP复发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复发因素 首次发作 临床诊疗 身心健康 高复发率 青少年 PSP
下载PDF
成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远流 陈宗梅 +4 位作者 秦锡祥 曹柱 吴锡芬 陆文欣 陈子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首次非诱发癫痫发作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成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159例,分为复发组(n=54)和非复发组(n=105)两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颅脑损伤史、脑电图、脑部影像学、发作时间、癫痫发作形式、... 目的探讨成人首次非诱发癫痫发作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成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159例,分为复发组(n=54)和非复发组(n=105)两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颅脑损伤史、脑电图、脑部影像学、发作时间、癫痫发作形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首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脑损伤史(P=0.033,OR=5.547)、发病时间晚上(P=0.001,OR=33.660)、影像学显示病灶在皮质(P=0.004,OR=14.865)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若既往有颅脑损伤史、脑皮质影像学异常、睡眠中发作其1年内复发风险可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作 癫痫 复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陈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度洛西汀组,每组40例。文拉法辛组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初始剂量75 mg/d,最大剂量225 mg/d,日...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度洛西汀组,每组40例。文拉法辛组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初始剂量75 mg/d,最大剂量225 mg/d,日均量(92.24±28.35)mg。度洛西汀组用度洛西汀片治疗,初始剂量20 mg/d,最大剂量60 mg/d,日均量(30.56±10.25)mg。两组均每天服用1次,每6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度洛西汀组总体疗效、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文拉法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减轻患者躯体疼痛,但度洛西汀治疗有效率更高、改善躯体疼痛情况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依从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疼痛 青少年 首次发作 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158-160,164,共4页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方式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方式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指标、腰围指标、舒张压(DBP)指标、收缩压(SBP)指标、空腹血糖(FBG)指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的三酰甘油(TG)指标、腰围指标、舒张压(DBP)指标、收缩压(SBP)指标和空腹血糖(FBG)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与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相比,观察明显偏高(P <0.05);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 <0.05);与对照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 <0.05);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给予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能够有效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概率,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首次发作 住院患者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韦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47-48,共2页
精神分裂症对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探究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对近年来收治的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目前对于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 精神分裂症对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探究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对近年来收治的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目前对于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对患者采取综合方法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作 精神分裂症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瞿礼华 韩桂香 +1 位作者 陈芳婷 闻亚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社区卫生服务站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模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访...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社区卫生服务站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模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访视,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行为阶段的改变、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活动能力(FMA、MBI评分)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康复训练依从行为改变阶段、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FMA及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可改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知水准,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活动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首次发作 社区家庭访视 跨理论模型 康复训练 依从性 行为阶段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复发
原文传递
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吕晓静 杨旭宁 李晓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学调查,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学调查,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残留情绪症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残留睡眠症状,将HAMD评分≥4分、HCL-32评分≥1分、HAMA评分≥7分、PSQI评分>5分(满足上述任一即可)的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纳入残留症状组,其余则纳入无残留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中,存在残留症状患者40例,残留症状发生率为40%,其中残留情绪症状患者25例,残留睡眠症状患者15例。苯二氮?类药物使用、诊断延迟时间、服药依从性及睡眠障碍均为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首发躁狂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的发生风险较高,与苯二氮?类药物使用、诊断延迟时间、服药依从性及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尽早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 首次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 残留症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云 常红 +2 位作者 赵洁 王叶林 范凯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构建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并探究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2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患相关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通过... 目的构建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并探究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2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患相关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数据,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并选取35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的验证.结果纳入的239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30;95%CI=1.057~1.209)、总卧床时间(OR=1.020;95%CI=1.001~1.039)、血浆D二聚体(OR=1.054;95%CI=1.019~1.090)、甘油三酯(OR=1.497;95%CI=1.033~2.169)及高密度脂蛋白(OR=0.500;95%CI=0.264,0.948)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依此构建了首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a=-3.296±0.122×入院NIHSS+0.02×总卧床时间+0.052×血浆D二聚体+0.693×甘油三酯-0.403×高密度脂蛋白.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93.将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入模型进行风险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87~0.901;P<0.001).结论D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构建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是针对脑卒中人群深静脉血栓预警的特异性模型,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首次发作 深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出现顺序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海燕 赵靖平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出现的顺序。方法 将 4 2例符合CCMD Ⅲ中精神分裂症的首次发作患者按自编精神病早期症状表中的 5 0个早期症状进行排序。结果 发生率大于5 0 % ,持续时间超过 6个月的早期症状有 (按从高到低依次排...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出现的顺序。方法 将 4 2例符合CCMD Ⅲ中精神分裂症的首次发作患者按自编精神病早期症状表中的 5 0个早期症状进行排序。结果 发生率大于5 0 % ,持续时间超过 6个月的早期症状有 (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 :敏感多疑、社交能力减退、古怪的想法、变内向、烦躁等 ;超过 1年的早期症状有敏感多疑、古怪的想法等。结论 这些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次发作 早期症状 顺序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文辉 黎燕 刘让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7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喹硫平治疗。...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55例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的观察期均为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并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的平均剂量在两组患者间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强迫症状均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NSS、Y-BO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结论:喹硫平单用治疗伴强迫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联用艾司西酞普兰相当,患者的强迫症状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强迫症状作为精神分裂症固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次发作 喹硫平 艾司西酞普兰 强迫症状
下载PDF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皮肤交感反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毕涌 陈炜 +3 位作者 沈珏 胡兴越 蒋红 王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抑郁症 首次发作 皮肤交感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