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饥饿对点带石斑鱼饵料转换期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柳敏海 施兆鸿 +3 位作者 陈波 罗海忠 傅荣兵 罗海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8,共7页
在盐度29、水温27.8—28.8℃的条件下,进行点带石斑鱼仔鱼饥饿实验,确定仔鱼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观察饥饿条件下点带石斑鱼饵料转换期(初孵仔鱼,5、8、10、15和20日龄)的存活与生长、油球利用、鳍棘生长和游泳行为的... 在盐度29、水温27.8—28.8℃的条件下,进行点带石斑鱼仔鱼饥饿实验,确定仔鱼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观察饥饿条件下点带石斑鱼饵料转换期(初孵仔鱼,5、8、10、15和20日龄)的存活与生长、油球利用、鳍棘生长和游泳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从初次摄食到PNR期仅2—3d,这个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发生在孵化后的第5天,即转入外源性营养的第3天。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5、8、10、15和20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7d、3d、4d、3d、4d和6d;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5d、1.5d、2d、1.5d、2d和3.5d,说明5日龄和10日龄是点带石斑鱼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会延缓初孵仔鱼对油球的利用。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仔鱼的生长与正常条件下仔鱼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行为变化表现为表层集群游动觅食,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和静伏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饥饿 饵料转换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核酸指标对安氏伪镖水蚤生长率的指示作用及对饵料转换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学佳 韩留玉 +2 位作者 吕柏东 王小冬 尹健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3,共9页
对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分别喂食的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核酸指标(包括RNA含量、DNA含量、RNA︰DNA、RNA︰protein和DNA︰protein)及元素组成[包括氮(N)含量、磷... 对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分别喂食的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核酸指标(包括RNA含量、DNA含量、RNA︰DNA、RNA︰protein和DNA︰protein)及元素组成[包括氮(N)含量、磷(P)含量、碳氮(C︰N)和碳磷(C︰P)比值]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对各阶段的生长率进行了测定。对RNA相关指标与生长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RNA︰protein(RNA:PRO)与生长率不仅具有极类似的变化趋势,而且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这种正相关性同时适用于柔弱角毛藻喂食的所有发育阶段的蚤体和威氏海链藻喂食的桡足幼体和成体,因此,RNA︰PRO适合作为安氏伪镖水蚤生长的标志物。饵料转换实验中,经柔弱角毛藻喂食24h的桡足Ⅱ期幼体分别换作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喂食或继续以柔弱角毛藻培养48h后,蚤体的RNA含量和RNA︰PRO指标出现显著差异,呈现中肋骨条藻组>柔弱角毛藻组>球形棕囊藻组的趋势,而RNA︰DNA比值则是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球形棕囊藻。元素组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P含量和C︰N比值的变化上,中肋骨条藻和球形棕囊藻喂食的蚤体的各项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柔弱角毛藻喂食的蚤体。据此,推测RNA相关指标对饵料品质的变化响应较为迅速即时,而48h内元素组成反映的主要是摄食历史。因此,现场调查中可利用RNA︰PRO作为标志物迅速有效地指示桡足类的生长状态,而RNA相关的指标则均可用于桡足类营养状态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指标 桡足类 生长率 饵料转换
下载PDF
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爱斌 刘婉莹 《黑龙江水产》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鱼苗 池塘培育 清塘 注水 水花质量 放养密度 水质调节 饵料转换 鱼病防治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牙鲆幼鱼存活、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姜志强 赵祥东 王国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实验室玻璃水族箱和塑料桶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的存活率、生长和饵料转换效率,并测定了耗氧率。结果表明:将牙鲆幼鱼从盐度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盐度8以上48h存活率均为100%;经驯化后... 在实验室玻璃水族箱和塑料桶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的存活率、生长和饵料转换效率,并测定了耗氧率。结果表明:将牙鲆幼鱼从盐度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盐度8以上48h存活率均为100%;经驯化后盐度为2时才出现死亡。盐度为16、24、32时牙鲆幼鱼生长较快,盐度为24时生长最快,盐度为8时生长最慢。饵料转换效率在盐度24、16时最高,盐度32时次之,盐度8时最低。耗氧率在盐度24时最低,盐度8时最高。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牙鲆白化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幼鱼 盐度 存活率 生长 摄食 饵料转换效率
下载PDF
草鱼种对配合饵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志忠 孙鹤田 +4 位作者 刘汉华 马俊岭 轩子群 任维美 吴亚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研究了草鱼种对饵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试验结果以增重率和饵料转换率两项生物学指标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对饵料中钙的需要量为 0 .4 73%~ 0 .788% ,磷的需要量为 1.4 19%~ 1.5 77% ,钙磷的... 研究了草鱼种对饵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试验结果以增重率和饵料转换率两项生物学指标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对饵料中钙的需要量为 0 .4 73%~ 0 .788% ,磷的需要量为 1.4 19%~ 1.5 77% ,钙磷的总需要量在 2 .10 0 %~ 2 .70 0 %范围内 ,适宜钙磷比则随着钙磷含量的高低同异而变化 ,即在钙磷含量较低而总量不同时为 1∶3,钙磷含量高而总量相同时为 1∶2。当钙磷比中的磷小于 2时 ,钙磷总量高则可减轻因钙磷不平衡对草鱼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钙磷比不等于 1∶2 (或 1∶3)时 ,钙磷总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鱼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配合饵料 钙磷比 增重率 鱼种 需要量 生物学指标 饵料转换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席寅峰 张东 施兆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外形刚可辨别雌雄的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冰冻糠虾(Mysis spp.)为饵料,研究不同投喂频率(A:1次/d、B:2次/d、C:3次/d和D:4次/d)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 以外形刚可辨别雌雄的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冰冻糠虾(Mysis spp.)为饵料,研究不同投喂频率(A:1次/d、B:2次/d、C:3次/d和D:4次/d)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灰海马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WSGR)和体高特定生长率(HSGR)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B和C3组雄海马的WSGR和HSGR均高于雌海马,而D组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时间的推移,D组雌海马的WSGR和HSGR均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其它3组均呈下降趋势,且第1周的WSGR和HSGR均显著高于第5周(P<0.05)。B组灰海马的饵料转换效率(FCE)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A组雌海马的性腺发育早于其它各组。A组灰海马的脂肪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且该组雌海马的上述3种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雄海马(P<0.05);各组灰海马的胰蛋白酶活力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灰海马的商业养殖中应综合考虑养殖效益,根据不同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投喂方式。而在亲体培育时,选择4次/d的投喂频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海马 投喂频率 特定生长率 饵料转换效率 性腺发育 消化酶活力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两种帘蛤科贝类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森磊 梁夏菲 +3 位作者 徐晔 严维鑫 葛红星 董志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54,共8页
为探讨不同饵料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实验选用紫菜(Pyropi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人工配合饲料5种饵料,采用单... 为探讨不同饵料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实验选用紫菜(Pyropi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人工配合饲料5种饵料,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方式进行饲养。结果表明:小球藻组中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饲料转换率与各饵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蛤的增质量率显著低于紫菜组、海带组及人工配合饲料组(P>0.05)。在人工配合饲料组中青蛤与文蛤的特定生长率与各饵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蛤的增质量率与各饵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蛤的增质量率显著高于紫菜组、浒苔组及人工配合饲料组(P<0.05)。在3组大型藻中,海带组中青蛤的特定生长率为0.07%,增质量率为4.59%,饵料转换率为7.09%,存活率为74%;文蛤的特定生长率0.13%,增质量率为8.36%,饵料转换率为1.41%,存活率为55.6%。综上,小球藻和人工配合饲料有利于青蛤和文蛤的生长,在3组大型藻中,投喂海带有利于文蛤和青蛤的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Cyclina sinensis)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大型海藻 生长性能 饵料转换
下载PDF
水产养殖
8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10期23-29,共7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洋生态系统 珊瑚礁鱼类 负面影响 热带鱼 贸易 饵料转换 卤虫 成活率 豌豆粉
下载PDF
鳗鲡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下)
9
作者 何义进 《科学养鱼》 2003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鳗鲡 白苗培育 关键技术 饵料转换 日常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鲯鳅:开放前景广阔的养殖新品种
10
作者 侯顺利 《现代农业科学》 1996年第5期10-10,共1页
选择一种新的养殖品种,既要考虑其生物学性状,还要考虑其市场潜力。鲯鳅即是一种非常符合这两个原则的品种。鲯鳅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鲯鳅科,鲯鳅属。
关键词 前景广阔 鲯鳅 生物学性状 养殖条件 澳大利亚 市场潜力 鲈形目 饵料转换 两个原则 海产品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