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乔春生 管振祥 滕文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25-230,共6页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隧道 隧道变形 现场监测 三维有限元计算
下载PDF
西安地铁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佘芳涛 韩日美 +1 位作者 刘庚 邵生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560-566,共7页
针对西安地铁留核心土、上下半洞开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与水平钢撑锁脚的钢拱架和挂网喷层支护的饱和黄土隧道,根据现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右线、左线掌子面间隔30m开挖过程中洞顶地表沉降变形的历时变化规律,以及左、右线... 针对西安地铁留核心土、上下半洞开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与水平钢撑锁脚的钢拱架和挂网喷层支护的饱和黄土隧道,根据现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右线、左线掌子面间隔30m开挖过程中洞顶地表沉降变形的历时变化规律,以及左、右线单洞沉降槽和双线沉降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洞顶地表沉降变形可以划分为初期沉降变形、右线开挖主变形、左线开挖主变形及沉降变形稳定4个阶段;左、右线单洞沉降槽和双线沉降槽均可用高斯分布曲线拟合。基于沉降槽Peck公式及O’Reilly和New最大沉降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得到了饱和黄土隧道单洞与双洞地面沉降槽的宽度和最大沉降,以及右、左线隧道先后开挖单洞的沉降槽宽度比和最大沉降比。考虑双线隧道洞间距、左右洞先后开挖地层松动相互影响以及围岩饱和黄土固结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饱和黄土隧道双洞开挖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预测模型,验证了该预测模型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饱和黄土隧道 地面沉降槽 预测计算模型
下载PDF
饱和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问题处理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建民 《高速铁路技术》 2011年第2期1-5,46,共6页
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黄土段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存在开挖困难、初期支护沉降大、基底软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质量和运营安全。在动态设计中开展轻型动力触探、初期支护沉降对比、现场激振试验等,提出"快速封闭、集中引... 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黄土段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存在开挖困难、初期支护沉降大、基底软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质量和运营安全。在动态设计中开展轻型动力触探、初期支护沉降对比、现场激振试验等,提出"快速封闭、集中引排、喷层早强、保护基底"的施工阶段防排水及基础施工原则。通过激振试验激振230×104次后,仰拱填充面的沉降稳定值小于或等于0·5mm等综合分析,得出隧道工后沉降能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运营要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隧道 初期支护沉降 基底软化
下载PDF
饱和黄土隧道勘察与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敏才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9年第9期45-48,共4页
饱和黄土由于土体中含水率较高,具有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等特点,隧道开挖时易出现掌子面失稳、拱顶下沉等情况。以宝兰客专上庄斜井饱和黄土段落为例,分析了饱和黄土分布的范围,同时介绍了"帷幕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方法... 饱和黄土由于土体中含水率较高,具有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等特点,隧道开挖时易出现掌子面失稳、拱顶下沉等情况。以宝兰客专上庄斜井饱和黄土段落为例,分析了饱和黄土分布的范围,同时介绍了"帷幕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方法,可为同类地层隧道开挖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兰客专上庄隧道 饱和黄土隧道 帷幕注浆 管棚支护
下载PDF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黄土隧道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宁军 夏永旭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1,共3页
针对黄土隧道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讨论了基质吸力变化对非饱和黄土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 。
关键词 饱和黄土隧道 力学特性 公路隧道
下载PDF
考虑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影响的隧道病害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晓辉 宿钟鸣 +1 位作者 孙志杰 员康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深入分析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变化与隧道病害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大有山隧道的工程实例,利用非饱和黄土数学模型分析、等围压变吸力剪切试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隧道支护力、塑性区的影响进行研究.... 为深入分析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变化与隧道病害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大有山隧道的工程实例,利用非饱和黄土数学模型分析、等围压变吸力剪切试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隧道支护力、塑性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时,隧道内部所需支护力则随之增大,塑性区半径也随之增大;由于受地表水下渗影响,大有山隧道周围土体基质吸力减小,导致其发生拱顶下沉、塌方及衬砌开裂等病害;大有山隧道病害治理的首要任务在于保持隧道排水系统的顺畅,并做好地表水的堵、截及隧道洞身的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隧道 基质吸力 模型分析 剪切试验 隧道病害 处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