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背景下广东客家饮食去地方化研究——以河源饮食空间为例
1
作者 吴雄昌 杨亮 《中国市场》 2024年第30期13-16,共4页
文章以人类学去地方化理论为依据,以河源市区饮食空间为例,探讨以客家饮食文化为主要表征的河源饮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去地方化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的效应。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分析河源饮食空间的去地方化现象,表明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互... 文章以人类学去地方化理论为依据,以河源市区饮食空间为例,探讨以客家饮食文化为主要表征的河源饮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去地方化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的效应。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分析河源饮食空间的去地方化现象,表明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互动和交融,既利于中华饮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也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饮食空间 去地方化 客家饮食
下载PDF
他者的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研究——以“麦宿者”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国军 吴洁 王龙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身体”是管窥和解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视角。基于身体地理学,探讨他者身体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可为理解边缘群体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提供有益视角。文章以长期夜宿于麦当劳餐厅的“麦宿者”为例,探讨其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之相互作用... “身体”是管窥和解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视角。基于身体地理学,探讨他者身体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可为理解边缘群体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提供有益视角。文章以长期夜宿于麦当劳餐厅的“麦宿者”为例,探讨其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之相互作用,以剖析边缘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融入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麦宿者身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并主要通过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身体实践来与饮食空间开展协商,通过在特定时空下的弱化他者性,来实现饮食空间的融入。文章建立了他者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在身体实践方面对身体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地理 饮食空间 他者 身体实践 空间融入
原文传递
童年社会学视域下的儿童饮食研究
3
作者 温艳辉 郑素华 《少年儿童研究》 202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童年社会学带来了童年研究新视角,儿童作为能动的建构者积极构建自己和周围生活的关系,儿童中心主义让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儿童个体,“儿童体验”变得更加有魅力。童年时期的饮食总是值得回忆,就像“儿童”的发现过程一样,“童年饮食”也... 童年社会学带来了童年研究新视角,儿童作为能动的建构者积极构建自己和周围生活的关系,儿童中心主义让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儿童个体,“儿童体验”变得更加有魅力。童年时期的饮食总是值得回忆,就像“儿童”的发现过程一样,“童年饮食”也在经历一个慢慢显现的过程。儿童饮食与消费文化,饮食空间与餐桌权力,儿童作为饮食能动者,这些童年饮食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加深了人们对儿童与饮食关系的认识。随着对童年饮食研究的深入,在饮食实践中的饮食空间和氛围、食物设计上,成人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具身性饮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饮食 消费文化 饮食空间 餐桌权力 食物设计
下载PDF
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饮食空间体验“云”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儒杰 唐辉 +1 位作者 谢雷 张元黎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9,共5页
“一带一路”倡议和5G技术为四川藏羌彝饮食文化的空间体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立足饮食文化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包容性特点,加大资源扶持力度,积极发挥云智慧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品牌保护,挖掘饮食非遗资源,创新营销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和5G技术为四川藏羌彝饮食文化的空间体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立足饮食文化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包容性特点,加大资源扶持力度,积极发挥云智慧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品牌保护,挖掘饮食非遗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构建云时代的饮食空间体验模式,确保四川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化和品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5G技术 云时代 藏羌彝文化走廊 饮食空间体验
下载PDF
草原文化在餐饮空间的应用——锡林郭勒主题餐厅
5
作者 王璐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1期0142-0142,共1页
本文通过钻研内蒙古草原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以锡林郭勒主题餐厅为例,使其传统文化元素、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并在融合中寻求差别。
关键词 内蒙古 传统文化元素 饮食空间 应用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建构与重塑 被引量:25
6
作者 蔡晓梅 刘晨 曾国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研究选取国内四大社交媒体——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豆瓣网和土豆网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交媒体对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构建与重塑,得出以下结论:①社交媒体构建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结构以及全球地方特征。社交媒体... 研究选取国内四大社交媒体——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豆瓣网和土豆网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交媒体对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构建与重塑,得出以下结论:①社交媒体构建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的结构以及全球地方特征。社交媒体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结构塑造为承载饮食内容、饮食文化及其相关社会活动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空间,具有全球化和本地化交融的特征;②基于网民对社交媒体空间的生产,及其之间的社会互动,社交媒体消解了广州饮食文化空间原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并将其重塑为一个承载多元社会文化、消费文化、权力和情感的空间,而且这些空间意义具有流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媒体和饮食文化空间地理研究成果,同时为广州饮食文化发展和地方品牌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社交媒体 构建 广州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的饮食与空间 被引量:7
7
作者 房静静 袁同凯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126,127,128,共10页
起初,饮食人类学分为两大理论流派,即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唯心派和以哈里斯为代表的唯物派;之后,受象征人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兴起了以西敏司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而饮食也从最初维持人的身体、生命之延续功能发展到市场上的... 起初,饮食人类学分为两大理论流派,即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唯心派和以哈里斯为代表的唯物派;之后,受象征人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兴起了以西敏司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而饮食也从最初维持人的身体、生命之延续功能发展到市场上的供应、交换和消费;从单纯感性的食物品位演变成政治事务的一环。以饮食为载体的人类学理论呈现出一种社会变迁的意味。由此,笔者试图从空间关系来分析饮食行为,探讨饮食意义的转变与饮食记忆之回荡,并总结与反思饮食由"空间的饮食"向"饮食的空间"之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意义 饮食记忆 饮食空间
下载PDF
“德顺源”烧麦文化空间生产: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
8
作者 田春丽 宋河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遵循了“空间的符号化展示—空间的表征性呈现—空间的想象再现”这一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特色饮食文化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显现出了“从食品消费空间到饮食文化消费空间,再到精神体验消费空间”的演变特征;特色饮食文化空间是当地政府、市场和文化传承三种力量良性互动的结果,他们以整体聚合方式推动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特色饮食 烧麦文化空间
下载PDF
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创意地图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世亮 孙晴萱 +2 位作者 张江玥 亢孟军 翁敏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1-187,212,共8页
针对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创意地图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空白,该文在甄别饮食文化空间结构和地方性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辩证法的饮食文化空间的解构框架,并据此建立了“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与空间实践”的饮食文化地图三元... 针对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创意地图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空白,该文在甄别饮食文化空间结构和地方性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辩证法的饮食文化空间的解构框架,并据此建立了“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与空间实践”的饮食文化地图三元要素主题框架。进而以体验分类理论为基础,通过厘清主题内容与文化体验层次的映射关系,形成了表达策略制定的逻辑思路。最终以武汉市户部巷为具体案例,详细演绎了饮食文化地图设计的原则、流程与具体步骤,以期为饮食文化创意地图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专题地图设计 体验分类 表达策略 创意地图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在饮食空间的塑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茜 刘刚田 《广西轻工业》 2011年第10期119-120,共2页
在这个饮食文化越来越被人重视的时代,饮食环境空间的整体塑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如何在饮食空间中完美呈现进行了研究,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运用在现代设计中,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在这个饮食文化越来越被人重视的时代,饮食环境空间的整体塑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如何在饮食空间中完美呈现进行了研究,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运用在现代设计中,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为一体,并与饮食文化相结合运用在饮食环境空间之中,创造出了中国的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 饮食环境空间 中式风格 融合 塑造
下载PDF
鄂西土家族民俗饮食文化生态智慧空间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雯霞 杨施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期124-125,共2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人类最古老与最鲜活的文化。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又极具民族特色的符号,它具有多重意义表征和明显的传播优势。鄂西土家族因受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原生态特色的山区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人类最古老与最鲜活的文化。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又极具民族特色的符号,它具有多重意义表征和明显的传播优势。鄂西土家族因受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原生态特色的山区饮食文化,也因其自然条件的限制,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空间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当下传统民居的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对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空间在乡村振兴下的转变与思考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空间 生态智慧 土家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