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说文解字·食部》部首“食”字研究
- 1
-
-
作者
杨春华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9-80,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食部》部首"食"字以及若干与"食"密切相关的"饭"、"皀"、"既"、"即"、"卿"、"飨"等字本意和引申义的整理与探究,阐述了"食"的本义来源于盛装食品器皿、六谷为食的原料、匕为取食的工具、飨礼等中国古代饮食文字含义和背后的饮食文化特征。
-
关键词
《说文解字·食部》
食
飨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春秋时期飨燕礼的演变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徐杰令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
文摘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邦交活动频繁,飨燕礼是在邦交活动中款待宾客的重要礼仪。仅在《左传》中,就记有各国飨礼宾客51次,记各国燕礼宾客13次。对于飨燕礼的研究和考证,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礼制及邦交情况的认识。
-
关键词
春秋
飨燕礼
飨礼
燕礼
食礼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燕飨礼仪与春秋时代的赋诗风气
被引量:6
- 3
-
-
作者
王秀臣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2,共6页
-
文摘
同西周相比, 春秋时代的燕飨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并对春秋赋诗风气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礼终乃宴”、“宴中赋诗”,《诗》与礼的关系进入一个特殊阶段, 燕飨礼仪成为赋诗言志机制产生和发展的礼学渊源。独特的用诗机制表现出春秋士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
关键词
燕飨礼仪
赋诗
典礼
《诗》
-
Keywords
Rite of YAN-XIANG
Indite
Rite
the book of the poetry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食物养生,应从节气入手
- 4
-
-
作者
俞欢欢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
出处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6期82-83,共2页
-
文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夏伤于暑,秋必疚疾;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说明疾病与节气交替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医倡导,养生应顺应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调整活动作息和饮食,以维护健康。下面就跟着笔者一起看看,二十四节气都应吃些什么食物。
-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维护健康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飨泄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论春秋飨礼用乐的演变
- 5
-
-
作者
罗军凤
靳薇薇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扬州春秋学新疏研究”(项目编号:20BZW102)。
-
文摘
飨礼的用乐原本受制于礼仪空间和宾客的尊卑等级。春秋时期,王子颓、郑伯乐及遍舞,僭用或借用周王室飨礼用乐。宋国袭用商王室飨礼用乐,仪节上改变旧章且吸纳周礼。晋人韩厥融合多种礼仪用乐以娱宾,赵武减省飨礼的繁缛仪节,飨礼与宾客的尊卑等级之间的联系减弱。而飨礼在野,突破了飨礼的礼仪空间,飨礼名存而实亡。在春秋时期的礼乐变革中,晋人扮演了重要角色。
-
关键词
飨礼
乐及遍舞
金奏
韩厥
赵武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小盂鼎铭看西周大献礼典
被引量:5
- 6
-
-
作者
丁进
-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4-143,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W05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大采三周"即"五采三就",为"二王之后"所持瑞玉。大献礼第一天举行献俘仪式,由畿内诸侯协助;第二天举行禘礼,由"二王之后"协助;第三天举行飨礼,由三事大夫协助。大献礼分仪式、仪节和仪注三个层次,包括振旅、凯入、献俘、禘祖、大飨五个仪式和服酒、告禽、讯酋、折酋、献西旅、燎周庙、告功、饮至、用牲、用卜、献邦宾、纳玉、献酒、大赏等十几个仪节、数十个仪注。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时期,大献礼的基本程序几乎没有变化。
-
关键词
大献礼
小盂鼎
礼仪
禘礼
飨礼
-
Keywords
Great Showing Captured Ceremony, xiao-yu ding bronze, etiquette, Di ceremony, greatbanquet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上博简《天子建州》与周代的飨礼
被引量:5
- 7
-
-
作者
曹建墩
-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0,共8页
-
文摘
上博简《天子建州》"天子歆气"章简文是论大飨礼的饮食礼规,为天子与诸侯以下贵族共食之礼。大飨礼中,天子至尊德厚,歆享食物之气嗅;诸侯位卑,德下天子,则礼节性地食用俎实、脯醢等"亵味";大夫地位又等而下之,有脯醢之荐而无俎实;士地位最卑,故仅能馂尊者之食余。简文反映了周代"至敬不飨味而贵气嗅"的饮食观念,体现出饮食礼别尊卑辨贵贱的功能。
-
关键词
飨礼
气嗅
亵味
俊余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春秋燕飨赋诗的成因及其传播功能
被引量:3
- 8
-
-
作者
曹建国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7-14,共8页
-
文摘
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春秋时期燕飨赋诗对先秦《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在整体上提高了《诗》的地位,也淡化了《诗》的乐章义而彰显其词章义,开启了《诗》的经典化历程。燕飨赋诗产生于燕飨礼之仪注“无算乐”及周代“乐语”之教,而它在春秋时期成为观志方式和外交手段,则与《诗》含蓄而又充满歧义的言说方式以及春秋时期世风新变等因素有关。
-
关键词
《诗经》
燕飨赋诗
传播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经》重章叠调的兴起与乐歌功能新论
被引量:5
- 9
-
-
作者
李辉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7,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诗经>歌唱研究"(项目编号16CZW01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重章叠调在《诗经》燕飨诗中较早兴起,其复沓的形式,与主宾间献酬往来的仪节进程、殷情致意的仪式主题正相吻合;重章叠调便于蕃衍章句、自由伸缩,且多与比兴手法相伴而用,这为乐官根据仪式等级、仪式进程、主题表达的需要作灵活自主的发挥提供了便利。在无算乐中,重章叠调的这些诗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直至流行成为《诗经》的主要章句形式。重章叠调的歌唱,视叠咏程度、位置及人称视角的不同,有独唱、合唱、和唱、对唱、帮腔等形式。今本《诗经》删略了不少乐章信息,回到仪式歌唱的语境,借着重章叠调在结构形式上的提示,可以恢复、修正《诗经》中不少脱缺错乱的章句。
-
关键词
重章叠调
比兴
燕飨诗
无算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释“卿”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刘兴均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6-67,共2页
-
文摘
“卿”的文献常用义为职官之称 ,但“卿”的词源义亦即命名的理据是什么 ,则其说不一。“卿”的甲骨文为两人相向对食之形 ,与“乡”本为一字之分化 ,“卿”与“乡”为“飨”之本字。“卿”、“飨”、“白匕 ”在音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证“卿”的词源义为“集聚”义。
-
关键词
卿
皂
饕
词源义
-
Keywords
qing(卿)
ji(白匕)
xiang(飨)
etymological meaning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王德刚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
出处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和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12BGL072)
-
文摘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
关键词
旅游起源
原始部落
聚会
宴飨
-
Keywords
the origin of tourism
primitive tribe
get-together
banquet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日本古代国家疫病祭祀中的鬼神观念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刘琳琳
-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94,共10页
-
文摘
镇花祭、道飨祭和疫神祭是日本古代国家神祇祭祀体系中的与疫病有关的祭祀。本文主要是分析这三个祭祀中蕴含的与疫病有关的鬼神观念。镇花祭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神作祟"观念,道飨祭是一个混合了中日两种文化因素的祭祀,一方面其思想依据是鬼魅、特别是中国的疫鬼观念;另一方面,道飨祭对于鬼魅的态度并非中国式的暴力威胁,而依然采取日本原有对待神的恭敬态度。疫神祭中的"疫神"则是把中国的疫鬼改造为日本式的"神",纳入日本原有的神祇信仰的话语体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疫病祭祀的角度对三个祭祀进行整体把握,发现道飨祭和疫神祭的鬼神观念均来源于中国的"疫鬼",以及日本原有的"神"观念对中国的"疫鬼"观念的改造,从而形成国家的神道祭祀中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共存的状态。
-
关键词
疫病祭祀
镇花祭
道飨祭
疫神祭
疫鬼
-
分类号
K31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兄弟观念、燕饮制度与《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
- 13
-
-
作者
彭鹏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
文摘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诗经》文本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化的研究,可以看出燕飨诗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其所反映的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之中,而其文本的经典化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
-
关键词
燕飨诗
兄弟观念
燕饮制度
用诗时代
礼乐文化
-
Keywords
banquet poems
brotherly concept
banquet system
the age of use poetry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礼图与笙诗:贵族社会的仪式与文艺生活
- 14
-
-
作者
张树国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8-42,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帛书写与上古文学经典关系研究”(22BZW05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战国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中的几个图像,画面生动活泼,是对贵族时代礼仪制度与战争生活的凝缩,与《诗经》相关主题及先秦礼典具有互相印证的可靠性,实际上是包括采桑图、大射礼图、大飨礼图的先秦礼图。采桑图表现了《诗经》时代的高禖崇拜、男女幽会秘仪,大射礼图与《诗经》射礼诗篇相应,大飨礼图与《诗经》宴飨诗篇相应,对解决雅诗中的笙诗问题有一定帮助。这些图像对《诗经》时代的宗教、伦理仪式生活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印证。
-
关键词
战国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大飨图
会射图
采桑图
礼图
-
Keywords
banquet images with water and land battling pattern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ot
grand feast image
shooting image
mulberry gathering image
ritual image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I222.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口语文化视阈下对《诗经》燕飨诗的论析
- 15
-
-
作者
吕静
戴凡宇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
文摘
《诗经》中的燕飨诗往往多用于宴饮场合的表演弹唱,大部分诗歌的生成与口语文化紧密相关。在特殊的原生口语文化晕染下,燕飨诗生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诗歌是在表演中完成的,呈现出章节“同叠”的反复形态,二是诗人们创作时往往采用“固化的、套语式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能有效管理口头诗人们已经获得的素材,三是口传文学的影响下,诗歌的主题基本不会有多大变化,此外,燕飨诗创作并非只是对传统口头诗歌模板的僵化套用,有其个性之处。
-
关键词
《诗经》
燕飨诗
口头传统
-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Banquet Poetry
oral tradition.
-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礼乐大曲研究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柏互玖
-
机构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
文摘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曲目、曲名、创作者等方面之考证,对《唐六典》所载"雅乐大曲"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其中雅乐大曲承袭西周以降礼乐大曲之传统,主要有"十二和乐"大曲与"文、武二舞"大曲两类,它们以"变(或成)"为结构体制;宴飨礼乐大曲包括"多部伎"和立部伎内各大曲,以及皇帝新创、地方军镇、边防节度使进献的各种大曲形式,它们兼具雅、俗大曲结构体制。这些形态各异、性质不同的礼乐大曲,共同架构起唐代礼乐大曲繁盛的局面,成就了唐代礼乐大曲的辉煌。
-
关键词
大曲
雅乐大曲
宴飨礼乐大曲
《唐六典》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汉代宴飨之风与汉人审美追求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王旭晓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8-53,共6页
-
文摘
汉代宴飨之风盛行,是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淫乐恣肆的享乐生活的突出反映,也是汉人整体饮食水平的一种表现,更体现出汉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以食材的丰富,饮食种类的多样,美味(味觉追求),食器(视觉追求),乐舞,游戏(审美追求)六方面而论,汉代饮食文化以汉代农业经济高度发达为基础,既张扬着汉代人极富生活气息的现实理想,也表明汉代人对全面的感官享受的审美追求。
-
关键词
汉代
宴飨
审美
美味
乐舞
游戏
食器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周饮酒礼透视出的社会意识形态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马海敏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
基金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教古字(2005)315)"<诗经>集校集注"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飨礼"、"私饮酒礼"、"燕礼"同为周代饮酒典礼。从社会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可认识到:飨礼经过飨神灵到飨宾客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周礼仪制度的人文化特征,从而与侧重世俗性的私饮酒礼、燕礼关系密切;适应周代宗法制基本政治制度的私饮酒礼发挥着强化血亲的作用;但是宗族制度血缘结构和政治组织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周代"君统"系统的运作,并要求燕礼承担强化君臣之和的政治功能,燕礼于是成为周政治礼仪舞台上的主力。三类饮酒制度的相互交织、承接,透视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政治性逐步强化的特点。
-
关键词
周代
飨礼
饮酒礼
燕礼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先秦飨君非礼辨
- 19
-
-
作者
杨弃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
文摘
对于先秦时期臣下设宴飨君是否符合礼制的问题,经学史上争论已久。《礼记·郊特牲》中的飨君非礼之说,从者众而驳者少。然《左传》之中就已多见春秋时期臣下飨君之例,效尊铭文中也明确记载了西周时期臣下可以"纳飨于王",说明飨君非礼说不符合西周、春秋时期的史实。《郊特牲》是战国末期的作品,其飨君非礼说是战国后期君权强化的表现。
-
关键词
飨君
飨礼
非礼
效尊
-
分类号
B222.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送“寒衣”风俗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刘全波
-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
出处
《寻根》
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
-
文摘
俗谚有:十月一,送寒衣。说的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为逝去的先人送去在冥间御寒的衣服、鞋帽等物品,使他们在冥间不至于受寒挨冻,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送寒衣风俗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怀念先人的节日里。
-
关键词
送寒衣
授衣
十月朔
烧包袱
飨坟
清俗纪闻
假宁令
旧唐书·礼仪志
天圣令
刘侗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