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生食肉动物竞争与共存研究概述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治霖 多立安 +1 位作者 李晟 王天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7,共17页
陆生食肉动物(食肉目哺乳动物,以下简称食肉动物)作为食物链与营养级的高位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过度人类干扰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食肉动物种群数量剧烈下降和栖息地质量显著退化,探究食肉动物的区域共存机... 陆生食肉动物(食肉目哺乳动物,以下简称食肉动物)作为食物链与营养级的高位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过度人类干扰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食肉动物种群数量剧烈下降和栖息地质量显著退化,探究食肉动物的区域共存机制对理解生物群落构建、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100余篇有关食肉动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3个生态位维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了体型大小、猎物组成、种群结构、环境差异、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食肉动物种间关系和区域共存的影响,并对今后食肉动物区域共存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食肉动物通过生态位分离达到共存并没有单一的理论解释,猎物、栖息地和人类干扰等因素可以调节食肉动物相互作用关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共存,共同适应在食肉动物区域共存中具重要作用。食肉动物区域共存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需要以动态的眼光去审视。要明晰生态位重叠与区域共存机制的区别与联系,在理解生态位分离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史、家域和行为等对食肉动物共存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肉动物 生态位分离 物种共存 集团内捕食理论 种间关系
原文传递
Dietary overlap of snow leopard and other carnivores in the Pamirs of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0
2
作者 Jun Wang Alice Laguardia +2 位作者 Peter John Damerell Philip Riordan Kun S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5期3162-3168,共7页
Information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carnivore species for food within high altitude regions is limited.Data collected from the Taxkorgan Nature Reserve,China revealed impor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snow leopard(Pant... Information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carnivore species for food within high altitude regions is limited.Data collected from the Taxkorgan Nature Reserve,China revealed impor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snow leopard(Panthera uncia),grey wolf(Canis lupus),red fox(Vulpes vulpes)and their prey species,including domestic livestock.Sixty-four line transect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field signs of habitat occupancy and collect scats for diet analysis.High dietary overlap was observed between all three carnivore species:snow leopard and red fox(Pianka’s index=0.96),red fox and grey wolf(Pianka’s index=0.90),snow leopard and grey wolf(Pianka’s index=0.87).Snow leopard and grey wolf showed significant predation on livestock(36.8%for snow leopard and 29.4%for grey wolf in diet composition).As a pioneering exploration of the endangered snow leopar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pecies within the alpine ecosystem under livestock grazing pressure,this study contributes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in carnivore guild in the Pamirs whilst providing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食肉动物 中国西北 雪豹 膳食 动物物种 自然保护区 塔什库尔干
原文传递
哺乳动物的消化策略(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IanD.Hume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共19页
理解动物的营养生态位是充分理解其整个生态学的基础 ,对于害兽控制和物种保护也很重要。食肉动物的小肠很发达 ,这可能与对食物的高消化能力有关 ;杂食性动物有更复杂的胃肠器官 ,其后端有可进行发酵的盲肠 ,消化物的平均滞留时间 (mea... 理解动物的营养生态位是充分理解其整个生态学的基础 ,对于害兽控制和物种保护也很重要。食肉动物的小肠很发达 ,这可能与对食物的高消化能力有关 ;杂食性动物有更复杂的胃肠器官 ,其后端有可进行发酵的盲肠 ,消化物的平均滞留时间 (meanretentiontimes ,MRTs)更长 ;最长的平均滞留时间见于食草动物 ,其消化道内高密度的微生物种群对不同滞留区内的消化物进行发酵。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食草动物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消化植物纤维 ,只有反刍动物、骆驼和个体较大的后肠发酵动物 (hindgutfermenter)能够具有这种能力。对比而言 ,许多其它的食草动物 ,如前肠发酵的有袋类和小型的后肠发酵动物如兔子、田鼠和负鼠等 ,它们具备可以使植物纤维消化效率最大的消化系统 ,可以在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非常高的情况下仍能处理大量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 杂食性动物 盲肠发酵动物 结肠发酵动物 前肠发酵动物 消化物 滞留时间 消化策略 哺乳动物 MRTs
下载PDF
食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洪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6,共4页
粪便分析法是食肉动物食性研究的基本方法.采用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质量法对内蒙古东部也区的狼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紫貂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各食物类型在食谱中的相对重要性.较大型的食物项目在频率法中... 粪便分析法是食肉动物食性研究的基本方法.采用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质量法对内蒙古东部也区的狼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紫貂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法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各食物类型在食谱中的相对重要性.较大型的食物项目在频率法中的相对重要性容易被低估.而小型食物则被高估.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很好地反映出捕食者捕食猎物的种类及次数。而剩余物相对干质量法比频率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能较好地体现出各食物项目在捕食者食谱中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分析法 食肉动物 食性 评价
下载PDF
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万遂如 《兽医导刊》 2017年第9期11-15,共5页
2012年6月加拿大Haroling教授报告,目前人类已发现1000多种动物病原体,其中约有600多种病原体存在于家畜之中,在600种病原体中约有40%的病原体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40%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中病毒约占18%;有400多种病原体存在于家养的食... 2012年6月加拿大Haroling教授报告,目前人类已发现1000多种动物病原体,其中约有600多种病原体存在于家畜之中,在600种病原体中约有40%的病原体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40%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中病毒约占18%;有400多种病原体存在于家养的食肉动物(如犬、猫等)之中,在这400多种病原体中约有70%的病原体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这70%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中病毒约占11%。近30年来,先后发现新的人类病原体90多种,大约每4个月发现一种,每年约发现3种,其中60%新发现的病原体均为病毒,在这些新发现的病毒中有80%的病毒均为RNA病毒。目前人类发生的1460种传染病病原体中来自动物传染的比例已由过去的68%上升到现在的75%,其中有100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而且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还在不断的出现,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本文就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状况、流行的原因与防控对策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同仁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畜共患病 防控 原因 动物病原体 RNA病毒 人类危害 食肉动物 流行状况
下载PDF
Microbiome:from community metabolism to host diseases 被引量:5
6
作者 Nan Qin Xiuzhu Dong Liping Zh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41-743,共3页
Microorganisms live in almost every habitat on the earth from the poles to the equator,from forest to desert,from mountain to deep sea,from geysers to karst structures,as well as the body of almost all multicellular o... Microorganisms live in almost every habitat on the earth from the poles to the equator,from forest to desert,from mountain to deep sea,from geysers to karst structures,as well as the body of almost all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from plants to animals.Essentially,species among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teract in different ways,as predators and prey,or as symbionts in the form of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陈代谢 社区 疾病 石灰岩地区 地形结构 食肉动物 微生物 有机体
原文传递
狒狒圈舍废弃栖杠的嗅觉丰容对圈养食肉动物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曹雅妮 黄心蕊 +7 位作者 张媛媛 张轶卓 何绍纯 赵荆 马骏 张涛 张成林 刘定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8,共10页
单调的饲养环境是导致圈养食肉动物表现刻板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圈养动物刻板行为的发生,探索便于操作、经济且有效的丰容方式是动物饲养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以狒狒圈舍废弃栖杠作为嗅觉丰容材料,对北京动物园小型(9种... 单调的饲养环境是导致圈养食肉动物表现刻板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圈养动物刻板行为的发生,探索便于操作、经济且有效的丰容方式是动物饲养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以狒狒圈舍废弃栖杠作为嗅觉丰容材料,对北京动物园小型(9种)、中型(4种)和大型(7种)食肉动物进行嗅觉丰容实验。在非投喂时段,采用扫描动物取样和瞬时记录法,分别对28只动物在丰容前后的5种行为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和中型食肉动物在丰容后对旧设施的使用频次显著下降(小型:P=0.026;中型:P=0.038),而大型食肉动物无显著变化(P>0.05)。仅小型食肉动物的刻板性走动、休息和观望行为频次显著下降(走动:P=0.023;休息:P=0.023;观望:P=0.017),其他类群的各类行为均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丰容后小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08),主要表现为动物花费较多的时间探究新的丰容设施;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使用带有狒狒身体气味的栖杠进行嗅觉丰容,仅对小型食肉动物有效,对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无效。研究认为,以其他动物圈舍的废弃栖架等物品作为丰容材料,对小型食肉动物进行嗅觉丰容,是一种低成本、有效且操作简便的嗅觉丰容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丰容 食肉动物 行为 栖杠 动物福利
下载PDF
大自然的肖像——万物有智慧
8
作者 吴筱睿(译) 《天天爱科学》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与人类相比,海豚作为海洋食肉动物在力量上更胜一筹,但就算人类伤害过海豚,它们也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类!大部分海豚会群居,一起玩耍、互帮互助;它们会毫不犹豫地救助其他海豚、海豹甚至是游泳的人和船员,并且会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寻求... 与人类相比,海豚作为海洋食肉动物在力量上更胜一筹,但就算人类伤害过海豚,它们也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类!大部分海豚会群居,一起玩耍、互帮互助;它们会毫不犹豫地救助其他海豚、海豹甚至是游泳的人和船员,并且会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 食肉动物 互帮互助 主动攻击 海豹 寻求帮助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元忠 李超 +2 位作者 吴克梅 魏有文 郭文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9-590,共2页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犬、赤狐、沙狐、狼、艾鼬等广泛分布,其中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食肉动物 小型兽类 分布
原文传递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肉动物多样性及部分物种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森龙 瞿春茂 +6 位作者 施小刚 邹晓艳 刘俊 邵昕宁 姚蒙 何廷美 李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8-964,共7页
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片区和其他3个重要区域布设12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食肉动物(Carnivora)进行调查,以了解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垂直分布;依据粪便采样与DNA宏条形码分析,对粪便产生者及其食物种... 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片区和其他3个重要区域布设12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食肉动物(Carnivora)进行调查,以了解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垂直分布;依据粪便采样与DNA宏条形码分析,对粪便产生者及其食物种类进行鉴定,了解重要物种的食物组成和同域分布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结果表明:在卧龙保护区共记录到13种食肉动物,其中分布海拔跨度最高的物种为猪獾(Arctonyx collaris),其次为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分布海拔跨度最小的物种为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其次为狼(Canis lup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香鼬(Mustela altaica)。从群落组成的角度来看,记录到的高山食肉动物8种,包括猪獾、石貂(Martes foina)、香鼬、黄鼬(Mustela sibirica)、雪豹(Panthera uncia)、豹猫、狼与赤狐(Vulpes vulpes);中低山食肉动物5种,包括小熊猫、大熊猫、黑熊(Ursus thibetanus)、花面狸(Paguma larvata)、黄喉貂;海拔3500 m为这2个动物群的大致分界线。在赤狐的粪便样品中共发现5个食物MOTU,主要来自鸡形目(Galliformes)、兔形目(Lagomorpha)和啮齿目(Rodentia);豹猫样品中共发现9个食物MOTU,分别属于兔形目、啮齿目、偶蹄目(Artiodactyla)、雀形目(Passeriformes)和鸡形目。初步弄清了卧龙保护区内野生食肉动物的组成、海拔分布,结果有助于保护区食肉动物的保护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肉动物 红外相机 粪便DNA 非损伤性采样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Gradients in predation risk in a tropical river system 被引量:4
11
作者 Amy E. DEACON Faith A. M. JONES Anne E. MAGURRA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3-221,共9页
The importance of predation risk as a key driver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s exemplified by the Northern Range in Trinidad, where research on guppies living in multiple parallel streams has pro- vided invaluable ins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edation risk as a key driver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s exemplified by the Northern Range in Trinidad, where research on guppies living in multiple parallel streams has pro- vided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Although Trinidadian guppies are now a textbook example of evolution in action, studies have generally categorized predation as a dichotomous variable, representing high or low risk. Yet, ecologists appreciate tha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attendant predation risk vary substantially over space and time. Here, we use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fish assemblages at 16 different sites in the Northern Range to quantify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predation risk. Specifically we ask: 1) Is there evidence for a gradient in predation risk? 2) Does the ranking of sites (by risk) change with the defi- nition of the predator community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currency), and 3) Are site rankings consistent over time? We find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sites lie along a contin- uum of risk. However, site rankings along this gradient depend on how predation i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the species considered to be predators and the abundance currency is used. Nonetheless, for a given categorization and currency, rankings are relatively consistent over time. Our study sug- gests that consideration of predation gradients will lead to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predation risk in behavioral and evolutionary ecology. It also emphasizes the need to justify and report the definition of predation risk being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undance currency gradients Poecilia reticulata predation risk TRINIDAD Trinidadian guppy.
原文传递
一起人接触牛狂犬病致死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温振标 覃万成 +2 位作者 韦子先 滕有登 韦贤全 《广西畜牧兽医》 2006年第5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病例报告 病牛 人畜共患 临床特点 食肉动物 狂犬病毒 调查报告 传染病 致死性
下载PDF
冰川时代的巨熊
13
作者 徐啟航 韩志信(绘图) 《博物》 2023年第11期34-37,共4页
今天的“大型熊”只有北极熊和棕熊(部分亚种),然而在距今250万~1.1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全球各大洲还漫游着多种巨熊。它们是当时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有些甚至可能是人类祖先所见过最恐怖的猛兽。
关键词 北极熊 食肉动物 冰川时代 棕熊 人类祖先
原文传递
食肉动物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鹏 王建科 +1 位作者 赵航 程世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4-898,共5页
食肉动物细小病毒主要包括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及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这些病毒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 食肉动物细小病毒主要包括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及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这些病毒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基因组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相似性高达98%以上,并且呈全球性流行。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对我国犬科、猫科及鼬科等动物危害非常严重,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食肉动物 结构蛋白VP2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virus 水貂肠炎病毒 序列相似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亚洲虎种群恢复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逸晓 王大伟 +2 位作者 李治霖 冯佳伟 王天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8,共23页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准确了解野生虎的种群状态和生态需求信息对于科学开展保护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的研究文献,总结了野生虎种群现状和主要威胁因素,评价了已有研究的重点与不足,为未来亚洲虎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出了建议。目前与虎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范围最广的孟加拉虎(P.t.tigris)和东北虎(P.t.altaica)2个亚种,而最急需关注的其他亚种仍研究不足。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和保护投入,目前野生虎种群数量已从2010年的大约3,200只恢复到现在约4,500只,但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3个国家已经灭绝。虎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和隔离、猎物缺乏、近交衰退、人虎冲突、贸易与盗猎和疾病威胁等。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种群和栖息地连通性恢复、个体重引入、疾病管控以及加强跨境合作和反盗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威胁因素 食肉动物 保护
原文传递
朱一明的最后1公里
16
作者 张贺 《英才》 2023年第3期48-50,共3页
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种互利关系,大型食肉动物捕猎离开,鬣狗开始大快朵颐。此时秃鹫就在旁边等着,直到鬣狗离开才开始进食。形成这种关系,是因为鬣狗和秃鹫虽然同属食腐动物,但食谱不同,二者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秃鹫如此生存,是因为捕猎... 动物世界有这么一种互利关系,大型食肉动物捕猎离开,鬣狗开始大快朵颐。此时秃鹫就在旁边等着,直到鬣狗离开才开始进食。形成这种关系,是因为鬣狗和秃鹫虽然同属食腐动物,但食谱不同,二者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秃鹫如此生存,是因为捕猎能力弱,而强大的消化能力则是帮它生存的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快朵颐 互利关系 消化能力 食肉动物 秃鹫 鬣狗 捕猎 生存
下载PDF
会“种”猎物的美洲狮
17
作者 Sunny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 2023年第9期8-9,共2页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自然界的食肉动物想在来年收获更多美食,也能像人类种庄那样,把捕获的猎物“种”到土里,等它们“长”出来吗?这话要是问美洲狮,你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当然可以!”最近研究发现,对美洲狮来说,“...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自然界的食肉动物想在来年收获更多美食,也能像人类种庄那样,把捕获的猎物“种”到土里,等它们“长”出来吗?这话要是问美洲狮,你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当然可以!”最近研究发现,对美洲狮来说,“种”猎物是它们非常重要的一项生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里 食肉动物 美洲狮
原文传递
与狼做伴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中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6,共6页
与狼做伴[英国]安杰拉·卡特张中载译一只野兽,就那么一只,在寂静的黑夜嚎叫。狼是最能体现食肉动物特点的野兽,凶残、狡猾。一旦一只狼尝到了人肉的滋味,那么其他什么东西它也不想吃了。在漆黑的夜里,狼的眼睛发出澄黄、血... 与狼做伴[英国]安杰拉·卡特张中载译一只野兽,就那么一只,在寂静的黑夜嚎叫。狼是最能体现食肉动物特点的野兽,凶残、狡猾。一旦一只狼尝到了人肉的滋味,那么其他什么东西它也不想吃了。在漆黑的夜里,狼的眼睛发出澄黄、血红的光芒,象小小烛光。那是因为在夜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小道 生殖器 狼人 斗蓬 小姑娘 劈啪响 木底鞋 食肉动物 野兽 年老体衰
原文传递
Do animal eyespots really mimic eyes? 被引量:3
19
作者 Martin STEVENS Graeme D RUXTO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6-36,共11页
The diversity of anti-predator adaptat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has long been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in evolutionary and behavioural biology. A common visually-obvious feature found on prey are 'eyespots', being... The diversity of anti-predator adaptations in the natural world has long been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in evolutionary and behavioural biology. A common visually-obvious feature found on prey are 'eyespots', being approximately circular mark- ings often with concentric rings and conspicuous colours. These are found on a range of animals, especially adult and larval Lepidoptera and fish.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functions of eyespots seems to be to intimidate or startle predators: delaying, preventing or halting an attack. However, while the fact that they can influence predators in this way is tmcuntroversial, the mechanism(s) behind why they are effective is debated. Traditionally, they have been assumed to work by mimicking the eyes of the predator's own enemies, and much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conducted under the implicit or explicit assumption that this theory is correct. However, eyespots might work simply by being highly salient stimuli that promote sensory overload, biases, or neo- phobic reactions in predators. A range of recent studies has aimed to test these alternatives. Here, we critically evaluate this work and what it tells us abou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eyespot function.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eye mimicry is plausible, there remains a lack of evidence to support it and most observations are at least equally consistent with alternative mechanisms. Finally we also discuss how the debate can be re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SPOTS PREDATION Animal coloration MIMICRY Warning signals
原文传递
New anomalocaridid frontal appendages from the Guanshan biota,eastern Yunnan 被引量:3
20
作者 WANG YuanYuan HUANG DiYing HU ShiXu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2期3937-3942,共6页
Anomalocaridids were large predators of the Cambrian seas at the top of the trophic pyramid.Complete anomalocaridid specimens have been rarely discovered and the rigid isolated frontal appendages and mouthparts are mo... Anomalocaridids were large predators of the Cambrian seas at the top of the trophic pyramid.Complete anomalocaridid specimens have been rarely discovered and the rigid isolated frontal appendages and mouthparts are more commonly preserved.Here we study new material of the frontal appendages from the Wulongqing Formation,Cambrian Stage 4,Series 2 near Kunming,eastern Yunnan.Two new forms of anomalocaridid frontal appendages are described,namely Anomalocaris kunmingensis sp.nov.and Paranomalocaris multisegmentalis gen.nov.,sp.nov.The frontal appendage of A.kunmingensis sp.nov.probably comprises15 podomeres of which the first one has a weakened skeletoned,the second one is armed with small spines,and the third one is armed with remarkably robust proximal ventral spines with 6 anisomerous auxiliary spines;paired auxiliary spines are associated with podomeres 4–14;podomeres 12–14 are armed with paired dorsal spines,and the last podomere bears 2 distal spines,one spine distinctly larger than the other.The frontal appendage of P.multisegmentalis tapered backwards,consisting of 22 visible podomeres;the most ventral spine is armed with 5 pairs of auxiliary spines,and podomeres 12–21 bear dorsal spines,the last podomere with 2 small distal spines.The new material provides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of anomalocaridids in the Cambrian.The morphology of these new finds may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feeding strategies of anomalocaridids in the Cambrian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昆明 附属物 生物群 寒武纪 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 新材料 金字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