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张珊珊
王智峰
刘玉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反流症状、是否合并H.pylori(Hp)感染,以及食管动力测定和食管胃24hpH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等一般情况及合并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不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两组患者都存在病理性酸反流,但两组患者之间酸和(或)碱反流比较无差异。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波峰值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卧位胃酸分泌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更高。在两组发病机制异同上,反流的强弱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是食管防御机制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
胃
食管
反流病
食管
动力
食管
胃
ph
监测
原文传递
题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张珊珊
王智峰
刘玉兰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52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反酸、胃灼热感等反流症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7例,按照内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反流症状、是否合并H.pylori(Hp)感染,以及食管动力测定和食管胃24hpH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等一般情况及合并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组不典型反流症状(胸骨后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两组患者都存在病理性酸反流,但两组患者之间酸和(或)碱反流比较无差异。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体部各段蠕动波峰值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卧位胃酸分泌高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更高。在两组发病机制异同上,反流的强弱并非主要因素,重要的是食管防御机制的差别。
关键词
非糜烂性
胃
食管
反流病
食管
动力
食管
胃
ph
监测
Keywords
Non-erosive gastroeso
ph
ageal reflux disease Eso
ph
ageal manometry Eso
ph
ageal/gastric
ph
monitoring
分类号
R5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张珊珊
王智峰
刘玉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