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结合部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文鹏 邱卫明 +4 位作者 王克强 罗来斌 徐志敏 黄湖南 车河龙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胃结合部癌(AEG)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接受TLTG治疗的126例A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π形组、Overlap组和双通道组,每组各4...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胃结合部癌(AEG)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接受TLTG治疗的126例A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π形组、Overlap组和双通道组,每组各42例。三组均行TLTG,π形组采用π形吻合,Overlap组采用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Overlap吻合),双通道组采用双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处理,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π形组(28.6%vs.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体重指数(BMI)等营养指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双通道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π形组和Overlap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通过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累积总生存率(71.4%vs.76.2%vs.78.6%)及累积无病生存率(69.0%vs.73.8%vs.7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07、1.058,P=0.604、0.589)。结论TLTG中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均是安全可行的,且预后相当。而双通道空肠间置吻合不仅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营养恢复,其优势更为明显,更值得临床推广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腺癌 全腹腔镜 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同时性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的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强 连长红 +6 位作者 和源 宋应明 韩超 张慧青 解曙哲 王梁 路清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的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同时性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及近端胃部...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的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同时性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及近端胃部分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3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及近端胃部分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辅助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全胃切除术联合食管癌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42%、24%。结论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结合局部放射治疗是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重复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结合处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复发及再发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俊立 刘晨宇 +6 位作者 李森 曹养辉 马鹏飞 张习杰 李振豫 李长征 赵玉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 TM)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复发及再发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或再发癌根治术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 TM)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复发及再发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或再发癌根治术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分为2组:26例患者术中应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者为研究组,34例患者术中未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门齿距离为36(34~40)cm,短于对照组的39(36~4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4.948, P<0.05);研究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77(145~260)min,对照组为172(140~225)min( Z=-0.735, P=0.463);研究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0(100~900)ml,对照组为300(100~800)ml( Z=-1.244, P=0.213)。术后研究组上切缘距离为(3.6±1.7)cm,对照组为(1.8±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0.735, P<0.01);研究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31, P=0.16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8.6±5.2)d,对照组为(20.5±4.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55, P=0.151)。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应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局部复发或再发癌患者可以减少手术难度,降低切缘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结合处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结果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姚骏鹏 董剑宏 张万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不同Siewert分型AEG患者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0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不同Siewert分型AEG患者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0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AEG患者共清扫淋巴结6718个,其中阳性淋巴结1613个,转移率为24.01%.SieweaⅠ型AEG淋巴结转移以胸部纵膈为主,腹腔中第1、2、3、7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30%、20.16%、41.90%、20.8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淋巴结;SiewenⅡ、Ⅲ型AEG淋巴结转移侧重于腹腔.研究结果显示: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周围淋巴结转移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1%和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瘤体直径≥4 cm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与肿瘤的侵犯胃壁深度、肿瘤瘤体的最大径、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肿瘤瘤体最大径、浸润胃体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AEG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EGⅠ型患者在根治术中应彻底清扫纵膈及下段食管周围淋巴结,腹部需重点清扫第1、2、3和7组淋巴结,可根据探查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再决定是否清扫其他各组淋巴结;对于Ⅱ、Ⅲ型AEG患者,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最长直径≥4 cm,并且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时推荐行保脾的全胃切除并行D2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结合处 淋巴转移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FOLFOX4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子鑫 王龙 +6 位作者 王玉栋 左静 刘巍 王淑琴 王玉华 刘凤玲 魏素菊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与FLP方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0月共123例接受FOLFOX4方案(67例)或FLP方案(56例)辅助化疗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患者。主要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与FLP方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0月共123例接受FOLFOX4方案(67例)或FLP方案(56例)辅助化疗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层分析。结果:FOLFOX4方案组和FLP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5.9和16.8个月(P=0.008),中位OS分别为41.3和25.6个月(P=0.013)。分层分析显示,男性、45~65岁、腺癌以及Ⅱ期或ⅢA期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术后辅助化疗较FLP方案更具生存优势。FOLFOX4和FLP方案均耐受良好,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FOLFOX4方案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外周神经毒性,FLP方案组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与FLP方案相比,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可明显延长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患者的DFS和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辅助化疗 FOLFOX4方案 FLP方案
原文传递
小儿胃食管反流症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寅 许春娣 陈舜年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1年第6期308-310,共3页
小儿胃食管反流症(GER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 缓、食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目前认为GERD的发生是由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减低、食管蠕动 和廓清能力降低、解剖因素、食管黏膜屏障的损... 小儿胃食管反流症(GER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 缓、食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目前认为GERD的发生是由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减低、食管蠕动 和廓清能力降低、解剖因素、食管黏膜屏障的损坏及胃排空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治疗目的在于 加强食管的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少胃食管反流;减缓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防止复发,一般 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可分为非系统性治疗、系统性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食管结合处 儿童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亚型的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诊治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莹 汤玉蓉 林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消化系统少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目前根据《食管动力障碍芝加哥标准》3.0将其分为3种亚型,3种亚型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文章就3种亚型在发病机制、临床... 贲门失弛缓症是消化系统少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目前根据《食管动力障碍芝加哥标准》3.0将其分为3种亚型,3种亚型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文章就3种亚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食管结合处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3S空肠间置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洪英财 夏利刚 +5 位作者 林烈文 陈怀生 饶展鹏 彭彬 胡泓 林少霖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评价3s空肠间置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Ⅱ、Ⅲ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1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3s空肠间置吻合术)和... 目的评价3s空肠间置吻合术在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Ⅱ、Ⅲ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1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3s空肠间置吻合术)和对照组(予传统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每组59例。统计分析两组近远期相关并发症情况、营养指标水平以及术后的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2.3±13.1)min,与对照组的(146.0±1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59),对照组为13.6%(8/5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18个月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胃排空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8个月时整体生命质量、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疼痛、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Ⅱ、Ⅲ型)切除近端胃后施行3s空肠间置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术后抗反流效果良好,且能使患者远期的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腺癌 切除术 空肠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疾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再元 王跃东 +4 位作者 竺杨文 谢志杰 赵挺 刘金明 朱锦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Heller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7年9月,在腹腔镜下共行食管裂孔疝修补37例、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迷走神经切断...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Heller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7年9月,在腹腔镜下共行食管裂孔疝修补37例、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迷走神经切断术26例和贲门失弛缓症Heller肌层切开术4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 h,平均2.5 h;24~72 h后开始进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4~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很适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食管裂孔疝 十二指肠溃疡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结合处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凛 许鑫鑫 +1 位作者 鲁意迅 张珂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7-812,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外科治疗尚存诸多争议与问题。当前,临床常用Siewert分型和TNM分期辅助临床决策和预后判断。经胸入路更适用于SiewertⅠ型及食管侵犯较长的患者,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适用于SiewertⅢ型患者。AEG最优淋巴结清扫范...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外科治疗尚存诸多争议与问题。当前,临床常用Siewert分型和TNM分期辅助临床决策和预后判断。经胸入路更适用于SiewertⅠ型及食管侵犯较长的患者,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适用于SiewertⅢ型患者。AEG最优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基于肿瘤位置和食管侵犯程度等合理决策。手术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应以肿瘤根治和保障手术安全为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最常见且高效的吻合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后,双通道吻合获得较多专家推荐。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推进,经验丰富的中心和团队可开展全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未来,期待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为AEG的外科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肿瘤 手术入路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地氟醚与安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莹杰 陈卫民 王凤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3-655,共3页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与安氟醚麻醉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功能的影响。方法  2 6例行择期手术小儿 ,年龄 3~ 7岁 ,ASAⅠ~Ⅱ级 ,术前无胃食管反流症状 ,亦未用术前药。静脉注射羟丁酸钠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 ,随机分为地氟醚 (D组 )...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与安氟醚麻醉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功能的影响。方法  2 6例行择期手术小儿 ,年龄 3~ 7岁 ,ASAⅠ~Ⅱ级 ,术前无胃食管反流症状 ,亦未用术前药。静脉注射羟丁酸钠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 ,随机分为地氟醚 (D组 )和安氟醚 (E组 )两组。在吸入地氟醚与安氟醚前以及当其吸入浓度分别达到 0 5MAC、1 0MAC、1 5MAC时 ,用PaPolygrafHR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测定下列数据 :LES压力 (LESP)、胃压 (GP)、屏障压 (BrP)、长度 (SL)、压力向量容积 (PVV)和向量容积的三维立体图象。结果 随地氟醚或安氟醚MAC的升高 ,D组各项指标与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E组的LESP、BrP和PVV则呈进行性下降 ,与其基础值相比差异显著 (<0 0 1) ,并且也低于相同MAC的D组相应各值 (<0 0 1)。结论 地氟醚对小儿LES功能无明显影响而安氟醚对其影响较大 ,故有高度反流危险的小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氟烷 儿童 麻醉 食管结合处 地氟醚 安氟醚 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园 杨沛刚 +4 位作者 郭洪海 刘洋 李勇 范立侨 赵群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模式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患者基线特征,治疗方案对... 目的探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模式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患者基线特征,治疗方案对pCR率的影响,复发模式.,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504例局部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其中452例(89.7%)接受了R。切除,44例(9.7%)经新辅助治疗及手术后pCR。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pCR率最高,为32.1%(9/28),pCR组的无疾病生存率(x^2=17.322,P=0.00I)和总体生存率(x^2=7.848,P=0.005)均明显高于非pC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Lauren分型.ypT.ypN及是否pCR。复发转移主要部位为腹膜。结论新辅助治疗后pCR不仅可用于判断进展期胃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时可以作为远期复发及生存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结合处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Barrett食管及内镜诊断价值
13
作者 李艳梅 苏秉忠(审校)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3期63-64,共2页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BE是食管腺癌(EA)惟一公认的癌前病变。西方国家食管和食管胃结合处的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据研究报道,EA在美国和西欧占所有食管癌的50%以上...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BE是食管腺癌(EA)惟一公认的癌前病变。西方国家食管和食管胃结合处的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据研究报道,EA在美国和西欧占所有食管癌的5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恶性疾病,数量每10年翻一番。这种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很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EA的发病途径,改善EA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诊断价值 内镜 食管结合处 食管腺癌 早期诊断 5年生存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癌与非结合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胥润 李建 +2 位作者 胡登敏 龚土平 张尧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AEG)与非结合部胃癌临床病理及手术特征差异,以及其各自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9年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77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AEG组(...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AEG)与非结合部胃癌临床病理及手术特征差异,以及其各自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9年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77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AEG组(n=218)和非AEG组(n=35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Hp感染、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等特征差异。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比较Hp感染及体重指数在AEG与非AEG患者中的差异,并计算其OR值及95%CI。结果AEG占总体胃癌的37.8%,单因素分析显示,相较于非AEG,AEG更多见于男性及老年人,具有多选择开放手术,更长手术持续时间及更多围手术期输血的特点,而非AEG患者具有更高的Hp感染率及家族胃癌病史。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家族史的影响后,非结合部胃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是AEG患者的1.73倍(95%CI:1.22~2.46,P<0.05),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超重及肥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EG与非AEG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在诊治方面需要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腺癌 病理学 临床 幽门螺杆菌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庆尧 徐钧 +3 位作者 贾凯 杨文慧 王一迪 张浩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全腔镜组)106例,同时...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全腔镜组)106例,同时选取同期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214±49)min比(165±32)min,t=8.87,P<0.01],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86±50)ml比(113±53)ml,t=3.59,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开腹组短[3.0 d(3.0 d,4.0 d)比3.5 d(3.0 d,4.5 d),Z=2.89,P<0.01],切口长度较开腹组短[(4.6±0.6)cm比(17.6±2.0)cm,t=68.63,P<0.0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NK细胞比例均较开腹组患者升高[(41±8)%比(36±8)%,t=4.710,P<0.01;1.63(1.19,2.30)比1.15(0.87,1.63),Z=4.165,P<0.01;24.60%(17.77%,32.50%)比19.25%(13.35%,25.80%),Z=3.440,P<0.01],而术后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例则低于开腹组[(26±11)%比(30±10)%,t=2.375,P=0.018;3.37%(5.00%,6.70%)比4.48%(5.70%,7.20%),Z=3.057,P=0.002]。全腔镜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较开腹组患者低[0.96μg/L(0.54μg/L,1.50μg/L)比1.27μg/L(0.70μg/L,2.98μg/L),Z=2.745,P=0.036;8.07 U/ml(5.48 U/ml,13.07 U/ml)比10.80 U/ml(6.54 U/ml,19.93 U/ml),Z=2.690,P=0.043]。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应激反应小,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腹腔镜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根治性全切除术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习杰 马鹏飞 +9 位作者 李祥 曲金荣 张宏凯 卢俊 张俊立 曹养辉 刘晨宇 李森 李智 赵玉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首先在患者的T2W...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首先在患者的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图像上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情况,然后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独立测量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并与手术大体标本中实测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进行对照。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MRI测量肿瘤上界位置平均为(1.75±1.98)cm,手术大体标本测量平均为(1.72±1.97)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P=0.569)。两组测量值的一致性为优(组内相关系数=0.974,95%CI:0.959~0.984,P<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的肿瘤上界与手术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MRI动态增强扫描可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肿瘤上界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磁共振成像 腺癌
原文传递
超长鼠齿钳联合推结器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食道-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解曙哲 连长红 +3 位作者 赵强 韩超 宋应明 张慧清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 超长鼠齿钳联合推结器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食道-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308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0例患者常规取上腹部正中切口(7~15 cm... 目的 超长鼠齿钳联合推结器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食道-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308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0例患者常规取上腹部正中切口(7~15 cm)完成吻合(常规切口组),208例患者在上腹正中取小切口(4~7 cm,小切口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放置抵钉座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8例患者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小切口组在切口长度(t=6.181,P〈0.05),、抵钉座放置时间(t=5.825,P〈0.05)、术后吗啡的使用量上(t=10.660,P〈0.05)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小切口组为1.4%(3/208),常规切口组为9.0%(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2,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利用超长鼠齿钳联合推结器放置抵钉座更变捷、微创和安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缩小切口长度及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处 吻合术 Roux-en-Y 腹腔镜检查 外科缝合器缝合
原文传递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继彪 于奇 +3 位作者 陶宇 刘永靖 缪军 疏元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不同吻合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比较吻合器吻合和不同手工吻合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吻合手术时间较手工吻合组均显著...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不同吻合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比较吻合器吻合和不同手工吻合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吻合手术时间较手工吻合组均显著缩短(P<0.01),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死亡率,手工吻合组1分别为14.1%、25.4%、2.8%,手工吻合组2分别为:6.3%、13.8%、1.3%,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0%、3.2%、0.8%。结论随着颈部手工吻合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吻合器的应用又进一步完善了颈部吻合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食管结合处/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