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胃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超 卢王 +3 位作者 杨琦 李慧艳 樊晴伶 王景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胃底容受性舒张、胃窦排空功能,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1例GERD患者和10例志愿者通过灌注式测压导管监测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LESP)和...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胃底容受性舒张、胃窦排空功能,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1例GERD患者和10例志愿者通过灌注式测压导管监测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并实时B型超声监测胃近端容积和胃窦截面面积来反映胃底容受性舒张及胃排空情况,来观察GERD患者的食管、胃运动功能。结果 GERD患者LESP降低,TLESR频次增加(P<0.05);试餐时胃近端容积减小(P<0.05);胃排空时间延长、速率降低(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存在着食管下括约肌运动障碍和胃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括约肌 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 近端胃容量 胃排空
下载PDF
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超 卢王 +3 位作者 杨琦 秦明 黄裕新 王景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明确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非选择通道亚型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 channel 1,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 目的明确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非选择通道亚型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 channel 1,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观察SD大鼠食管下段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中离子通道HCN1分布情况。腹腔注射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进行食管下括约肌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s)的测定,同时设定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结果在食管下括约肌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间神经丛ICCs上有HCN1存在;给予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后LESP减小。TLESRs次数增多。结论 HCN1通道在食管下括约肌的运动和压力产生过程中起作用,它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食管括约肌 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 HCN1
下载PDF
非酸反流对糜烂性食管炎抑酸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杰 马金春 +1 位作者 刘荣 汪承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依据非酸反流对胃食管反流病类型之一的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抑酸治疗后食管内镜影像的改变,分析并评价非酸反流对抑酸治疗E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治疗的59例非酸反流E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子泵抑制剂(... 目的依据非酸反流对胃食管反流病类型之一的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抑酸治疗后食管内镜影像的改变,分析并评价非酸反流对抑酸治疗E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治疗的59例非酸反流E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巴氯芬片、多潘立酮片及胃黏膜保护药(复方海藻酸片),进行抑酸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24 h食管p H连续监测,统计24 h内p H<4的总时间百分率、24 h p H值、24 h p H<4的阳性率。根据反流性食管炎标准进行分级,比较食管内镜影像的变化及食管病变分级比例。结果非酸反流EE患者抑酸治疗后24 h内p H<4的总时间百分率、24 h p H值、24 h p H<4的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食管损伤有糜烂并呈非全周性融合;治疗后糜烂面吸收,局部融合创面愈合。非酸EE患者治疗后食管内镜影像的食管病变程度分级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主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食管内镜影像阳性率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食管 食管反流病 内镜影像 阳性率 食管括约肌静息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症24h酸碱监测及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变化
4
作者 谢胜 颜春艳 +7 位作者 蒋应玲 张志杰 朱初良 宁庆云 曾均 杨文革 殷小兰 盛桂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反流 24小时酸碱监测 食管括约肌静息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苗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A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eller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OEM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食管管腔扩张直径、...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A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Heller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OEM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食管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松弛率、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LES静息压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食管管腔扩张直径和LES松弛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两组Eckardt和GerdQ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治疗AC患者可降低术后LES静息压、Eckardt评分和GerdQ评分,效果优于Helle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迟缓症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食管括约肌静息 Eckardt评分 GerdQ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