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患儿肠道菌群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顺丽 汤正珍 +2 位作者 黄波 赵兴艳 陈寿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常健康婴儿31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粪便样本提取DNA并通过PCR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的16S r DNA V3~V4片段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示FPIP组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丰富度Chao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两组菌群组成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4个菌门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放线菌门构成比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FPIP组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组成;健康对照组主要由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双歧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FPI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升高;在菌群组成结构上某些细菌菌属存在差异。提示在FP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上的构成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高通量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儿童
下载PDF
CRP在婴儿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与直肠结肠炎变化的对比性分析
2
作者 王海政 刘倩 +2 位作者 林新宇 陈坤琦 张爱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与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新生儿科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婴儿112例,依照诊断指南的临床表现,其... 目的比较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与直肠结肠炎(FPIP)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新生儿科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婴儿112例,依照诊断指南的临床表现,其中50例归为FPIES组,62例归为FPIP组,同时将全体患儿按照是否有发热分为发热组与非发热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CRP、血常规、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情况与变化趋势。结果FPIES组血清CRP升高、发热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FPIP组,发热组CRP上升幅度和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FPIES组与FPIP组的CRP水平均迅速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IES与FPIP患儿中都有CRP升高的现象,FPIES相较于FPIP升高的比例和程度更加明显,同时FPIES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通过回避致敏食物后CRP数值在短时间内降至正常,检测CRP水平对诊断FPIES与FPIP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佳 宋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47-248,共2页
探讨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237例FPIPC病例资料。结果:237例FPIPC足月儿198例,早产儿39例;纯母乳喂养70例,人工喂... 探讨237例新生儿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PIP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237例FPIPC病例资料。结果:237例FPIPC足月儿198例,早产儿39例;纯母乳喂养70例,人工喂养69例,混合喂养93例。发病年龄12.0d(6~18d)左右。(1)临床症状:以腹泻121例和呕吐45例常见,腹部体征如腹胀12例和肠鸣音减弱5例发生率低。(2)辅助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以肠道动力性改变者为主,共192例,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者54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者81例。(3)治疗及转归:113例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时间1d(0~5d)。禁食时间1.5d(1~2d),静脉营养时间1.5d(1~4d)。4例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3例,新生儿贫血3例。12例患儿饮食回避母乳喂养者症状不明显。143例病例换用深度水解奶喂养,11例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39例换氨基酸奶方喂养后好转。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FPIPC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与NEC难以鉴别,严重病例可能继发NEC或败血症。临床上采用深度水解奶或氨基酸奶方喂养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便血 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