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动了我们的“食物”——当代美国生态文学中的食物书写与环境预警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颖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食物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媒介是人类文学书写的永恒话题,在食物与科技这把双刃剑共舞的当下,工业化食物链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当代美国作家运用自然秩序的意象,用"食物里程"、"吃本地食物"等食物... 食物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媒介是人类文学书写的永恒话题,在食物与科技这把双刃剑共舞的当下,工业化食物链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当代美国作家运用自然秩序的意象,用"食物里程"、"吃本地食物"等食物书写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美国工业化农业生产背后的危机,指出食物沦为商品、石化燃料衍生品导致的人与食物、食物与土地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拉响了生态环境危机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文学 生态批评 食物书写 环境预警
下载PDF
阿布杰比《巴克拉瓦的语言》中的食物书写与身份的跨国性表征
2
作者 谷红丽 杨楚玥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0,共8页
黛安娜·阿布杰比的《巴克拉瓦的语言》通过描写主人公黛安娜和其父亲巴德对待美国和阿拉伯食物和饮食方式的态度,探讨了当代阿拉伯裔美国人独特的身份意识问题。他们接受美国食物和饮食方式,但在家中更常烹饪和享受阿拉伯食物。这... 黛安娜·阿布杰比的《巴克拉瓦的语言》通过描写主人公黛安娜和其父亲巴德对待美国和阿拉伯食物和饮食方式的态度,探讨了当代阿拉伯裔美国人独特的身份意识问题。他们接受美国食物和饮食方式,但在家中更常烹饪和享受阿拉伯食物。这种对阿拉伯食物在美国的移植和传承,反映出他们对自己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平衡。二人更将阿拉伯食物和饮食方式进行改造,与美国和意大利等地的饮食文化进行糅合,完成对双重文化身份的协商和超越,表现出一定的世界主义理想。无论是主人公身份的双重性或世界性,都体现了巴施等学者所定义的“跨国性”,即跨地域、无边界和流动的特点,折射出阿布杰比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身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安娜·阿布杰比《巴克拉瓦的语言》 阿拉伯裔美国人 食物书写 身份意识 跨国性
原文传递
食物书写及其文化症候——以徐则臣小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徽昭 郑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食物书写是小说绕不开的物象,作为生存的第一要义,食物的口腹感觉往往深藏着个体、社会与时代的诸多面向,进而成为重要的叙事建构。徐则臣小说的食物书写尤为典型,其京漂小说的川湘辣味映照着都市漂泊者的激烈跳腾意味;动物肉食则与情... 食物书写是小说绕不开的物象,作为生存的第一要义,食物的口腹感觉往往深藏着个体、社会与时代的诸多面向,进而成为重要的叙事建构。徐则臣小说的食物书写尤为典型,其京漂小说的川湘辣味映照着都市漂泊者的激烈跳腾意味;动物肉食则与情感欲望、理想命运等相纠缠;植物素食喻示着乡土与城市、当下与未来的多重关系;面食咖啡等主食饮品则与时空转换、个体命运达成对话。与前辈作家饥饿叙事不同,徐则臣等年轻一代作家,通过贴近实感的口腹欲望隐形传导着食物表征的权力关系、社会变迁,食物书写由此见证了小说家的审美与思想质地,显示出特定的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食物书写 动物肉食 植物素食 叙事建构
下载PDF
女性化与边缘化——《骨》中的食物书写与男性气概
4
作者 姚红艳 《华文文学》 2023年第5期58-66,共9页
社会学研究表明,食物及其实践带有性别化编码。在父权社会,与食物相关的性别劳动分工被视为女性化,因此从事烹饪工作会对男性的性别气概造成威胁。在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中,由于歧视性法律和社会经济实践的影响,利昂长期... 社会学研究表明,食物及其实践带有性别化编码。在父权社会,与食物相关的性别劳动分工被视为女性化,因此从事烹饪工作会对男性的性别气概造成威胁。在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中,由于歧视性法律和社会经济实践的影响,利昂长期被迫从事女性化的烹饪工作,致使其男性气概受到损伤。与此同时,由于利昂缺少建构和维系男性身份所必需的资源和权力,所以他无力对抗主流社会对其的实施种族阉割。主流社会为了维持“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又进一步将华裔男性的“女性化”刻板印象永久化。另一方面,对与食物相关的空间描写不仅表现了主流文化对华裔美国男性的空间阉割,而且还体现了歧视性法律法规对华裔群体内部造成的分裂和隔绝,进一步导致了以利昂为代表的华裔美国劳工的集体去势。通过人物与食物的互动关系,伍慧明揭示了美国歧视性移民政策对华裔美国男性的性别身份所产生的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慧明 《骨》 食物书写 男性气概 阉割
下载PDF
论北美亚裔少儿文学的食物书写与伦理建构
5
作者 谈凤霞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食物作为一种具象的日常生活符号和抽象的文化能指符号,普遍存在于世界儿童文学。在北美亚裔(尤其是华裔)少儿文学中,具有民族性的食物书写更是一种突出现象。食物不仅呈现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景观,而且联结着人物的文化取向、国族身份认... 食物作为一种具象的日常生活符号和抽象的文化能指符号,普遍存在于世界儿童文学。在北美亚裔(尤其是华裔)少儿文学中,具有民族性的食物书写更是一种突出现象。食物不仅呈现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景观,而且联结着人物的文化取向、国族身份认同等问题,且常纽结族群历史、家庭代际、性别地位中的伦理问题。以不同时代和场域空间为背景的亚裔少儿文学的食物书写,呈现出特有语境中的文化侧重和伦理取向,作家在东西方文化坐标系中对东西方伦理文化进行比照,有亲和、批判、承续或蜕变。以食物为主题的当代北美亚裔儿童文学总体上呈现出对于摒除种族歧视、互尊互重、平等友善、理解包容等伦理价值的标举,旨在引导不同国族的儿童读者内化合理的伦理观念,建构多元文化共存共享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文学 北美亚裔 族裔身份 食物书写 伦理取向
下载PDF
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食物书写研究
6
作者 史雨欣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2期71-73,共3页
食物书写是美国南方文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与食物有关的意象和场景在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小说中,食物书写分别通过食物在自我关系中的疗愈性、食物在集体关系中的交际性、食物在恋人关系中... 食物书写是美国南方文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与食物有关的意象和场景在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小说中,食物书写分别通过食物在自我关系中的疗愈性、食物在集体关系中的交际性、食物在恋人关系中的象征性这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具体来说,这三个方面都代表着作品中这些孤独的主人公们,在食物中治愈自我的内心世界 ;促进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交往,建设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同时,以食物来象征辛格与安东尼帕罗斯的情感。无论是在小说主题的烘托上、故事情节的推动上抑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食物书写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是孤独的猎手》 食物书写 研究
下载PDF
从"味蕾消失"到"口感如同神赐"--论《孩子的愤怒》中的场域依恋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文永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8,共7页
人类将情感和意义投射到空间,这种空间则转变为场域。从感官地理学角度看,来自人类身体外部的食物通过嘴进入身体内部脏器,打通外部与内部的边界,有助于场域建构和健康场域感的形成。在《孩子的愤怒》中,托妮·莫里森通过书写女主... 人类将情感和意义投射到空间,这种空间则转变为场域。从感官地理学角度看,来自人类身体外部的食物通过嘴进入身体内部脏器,打通外部与内部的边界,有助于场域建构和健康场域感的形成。在《孩子的愤怒》中,托妮·莫里森通过书写女主人公布莱德对食物的情感态度变化,旨在阐述:食物是人与空间互动的一种媒介或“阈界”,对食物的依恋与对场域的依恋共同运作。莫里森强调,黑人可以通过饮食活动构建场域身份,形成健康的场域感,从而找到连贯的自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书写 空间 场域 场域情感
下载PDF
乔伊斯的食物书写 被引量:2
8
作者 辛彩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5,共9页
在乔伊斯的小说中,食物始终是一个显著意象。乔伊斯的食物书写不仅反映了20世纪初爱尔兰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和饮食文化习惯,也是个体乃至民族自我体认,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在乔伊斯时代,爱尔兰人的饮食很大程度上被殖民主义所塑造,食物... 在乔伊斯的小说中,食物始终是一个显著意象。乔伊斯的食物书写不仅反映了20世纪初爱尔兰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和饮食文化习惯,也是个体乃至民族自我体认,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在乔伊斯时代,爱尔兰人的饮食很大程度上被殖民主义所塑造,食物背后隐匿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政治意蕴。通过布卢姆在肉食与素食间的存在主义选择,乔伊斯挖掘了食物的伦理属性和道德价值,探索了建构全新文化身份的可能。食物还是阐释乔伊斯循环论生成哲学的重要意象,与个体和民族的绵延息息相关。本文致力于探究食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伦理、哲学叙事在乔伊斯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其符号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食物书写 政治 伦理 哲学
原文传递
论“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食物生态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建南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90,共8页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食物生态书写不仅剖析了人类世的食物危机,也想象了对抗生态末日的乌托邦饮食体系。人类世的诸多问题导致食物严重匮乏,但是跨国资本主义消费体系中的类食物、转基因食品以...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食物生态书写不仅剖析了人类世的食物危机,也想象了对抗生态末日的乌托邦饮食体系。人类世的诸多问题导致食物严重匮乏,但是跨国资本主义消费体系中的类食物、转基因食品以及快餐文化却加剧了生存危机。鉴于此,阿特伍德设想了两种互为补充的乌托邦饮食实验:慢食实践与素食主义。前者宣扬回归自耕自食传统,后者加强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但是后人类时代的草食实践作为极端的素食主义掩盖了灭绝人类的血腥。三部曲中的食物生态书写表明人类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塑造可持续的韧性食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食物书写 生态 韧性食物体系
下载PDF
新物质主义视域下《拉拉的褐色披肩》中的食物书写
10
作者 张晓雯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60-66,共7页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食物书写风格的文学作品,生动展示出食物的“物性”和“力量”,不仅消抹了食物与墨裔主体的界限,还呈现了食物与墨裔群体在身份与情感上的建构与互动。本...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食物书写风格的文学作品,生动展示出食物的“物性”和“力量”,不仅消抹了食物与墨裔主体的界限,还呈现了食物与墨裔群体在身份与情感上的建构与互动。本文尝试借助新物质主义批评话语探讨食物与墨裔主体、食物与美国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挖掘食物所蕴含的身份性、民族性和政治性特质,以及食物的文学生命和文学意义。食物书写真实再现了20世纪美国墨裔日常生活、饮食风俗和文化认知的变迁,揭示了后殖民主义与美国多元思潮对族裔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食物也在多种能动作用中丰富着自身的生命活力和文学意义,成为重构墨西哥裔身份和历史,乃至美国多元文明的一股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拉拉的褐色披肩》 食物书写 新物质主义
原文传递
规训策略与反抗工具--《证言》食物书写的功能
11
作者 薛嘉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性别政治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证言》的重要主题。从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此小说中的食物书写,发现食物成为权力的载体,体现了“吃”或“被吃”的两性权力关系,既是男性统治者进行权力规训的策略,也充当女性受害者... 性别政治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证言》的重要主题。从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此小说中的食物书写,发现食物成为权力的载体,体现了“吃”或“被吃”的两性权力关系,既是男性统治者进行权力规训的策略,也充当女性受害者反抗男权压迫的工具。基列国当权者通过控制进食的时间和空间,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对女性的肉体和心灵实施规训。打破食物禁忌、食用不可食用之物、拒绝进食、保留失传的饮食习俗成为女性反抗权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证言》 食物书写 福柯 权力
下载PDF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12
作者 张健然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本文从分析薇拉•凯瑟《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饮食活动入手,探讨作家的食物书写聚合的多重意义:第一,食物是法国殖民者在魁北克延续母国文化记忆的纽带;第二,食物反映出殖民地成员迥异的阶层身份;第三,食物是辅助殖民者融入殖民地文化共同... 本文从分析薇拉•凯瑟《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饮食活动入手,探讨作家的食物书写聚合的多重意义:第一,食物是法国殖民者在魁北克延续母国文化记忆的纽带;第二,食物反映出殖民地成员迥异的阶层身份;第三,食物是辅助殖民者融入殖民地文化共同体的力量,形塑了殖民地的多元文化景观。小说中,食物溢出了其满足人类生存之需的原初功能,夹杂着文化记忆、阶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意涵,构成了审视小说叙事中多重政治权力角逐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磐石上的阴影》 食物 食物书写 薇拉•凯瑟
下载PDF
也斯诗歌的跨界美学以及文化反思——解读诗集《蔬菜的政治》
13
作者 巫洁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9-72,共4页
香港作家也斯的诗集《蔬菜的政治》实现了饮食文化与诗歌叙述的跨界结合。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解析也斯如何在艺术技巧和诗歌的内容上呈现诗歌的艺术特征,尤其在内容上,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批判性色彩和哲学式思考,继而从后殖民主义的视... 香港作家也斯的诗集《蔬菜的政治》实现了饮食文化与诗歌叙述的跨界结合。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解析也斯如何在艺术技巧和诗歌的内容上呈现诗歌的艺术特征,尤其在内容上,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批判性色彩和哲学式思考,继而从后殖民主义的视域,对诗歌内容进一步剖析,探索东南亚地方的食物文化以及揭示食物烹饪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斯诗歌 饮食文化 食物书写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谫论初盛唐文人的食物书写
14
作者 斯梦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9-124,130,共7页
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初盛唐时期表现十分明显。在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对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人的诗文、笔记中,有着对食物的丰富书写。这种书写,表现出当时饮食文... 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初盛唐时期表现十分明显。在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对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人的诗文、笔记中,有着对食物的丰富书写。这种书写,表现出当时饮食文化中豪奢简略的特征,是文人狂放不逊的行为外显与求新求奇的心理表现。同时,亦是当时社会食风流变与文学雅俗走向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盛唐 食物书写 粗犷豪奢 由雅入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