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转换纳米粒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3 位作者 韩博林 宋岩 张娜 阎秀峰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上转换纳米粒子由于其诸多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生物探针和光学分析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粒子因其具有毒性低、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上转换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发光形式,它将低能辐... 上转换纳米粒子由于其诸多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生物探针和光学分析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粒子因其具有毒性低、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上转换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发光形式,它将低能辐射转化为高能辐射,和传统的染料和量子点等依靠下转换的发光材料相比,它可以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因此在生物医学及食品分析中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综述上转换纳米粒子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着重介绍近年来上转换纳米粒子在食品毒素、食源性致病菌、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快速高效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粒子 食品分析 化学致发光 食品毒素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性与隐患
2
作者 韩纯儒 《当代生态农业》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切身利害关系,决定了消费者日趋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饮食消费方式的原则以及选取、采购食品的首要取舍标准。食品安全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忽视食品安全性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的严重后果,... 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切身利害关系,决定了消费者日趋自觉地将其作为指导饮食消费方式的原则以及选取、采购食品的首要取舍标准。食品安全性作为食品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忽视食品安全性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的严重后果,对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社会管理部门及政府决策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 安全隐患 假冒伪劣食品 食品毒素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免疫亲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邵瑞婷 张丽华 +1 位作者 史娜 姜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4-279,共6页
建立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实验方法。样品经80%乙腈溶液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 建立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的免疫亲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实验方法。样品经80%乙腈溶液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用2 mL乙腈洗脱,氮吹至近干,0.5 mL 50%乙腈溶液复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在ACQUITY UPLC HSS T3反相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质谱采集模式为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6种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2,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3.0%~119.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杂质干扰小等特点,可以用于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 玉米赤霉烯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中真菌毒素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楚林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15期63-65,68,共4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以色谱分离法为基础的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真菌素具有精准度高、适用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本文首先对液质联用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应用于食品真...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以色谱分离法为基础的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真菌素具有精准度高、适用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本文首先对液质联用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应用于食品真菌素检测中的优势,探讨了常见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一步明确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食品真菌毒素检测 应用
下载PDF
全自动在线免疫亲和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快速定量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培 王春霞 +1 位作者 巩性涛 贺丽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7期50-54,共5页
黄曲霉毒素(AFT)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和寄生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AFTG2、AFTG1、AFTB2和AFTB1。其中,AFTB1的毒性最大。早在2002年AFTB1就被国际癌症... 黄曲霉毒素(AFT)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和寄生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AFTG2、AFTG1、AFTB2和AFTB1。其中,AFTB1的毒性最大。早在2002年AFTB1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归类为I类致癌物,其致癌性和致突变毒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中对食品中AFTB1的最低限量规定为0.5μg/kg,以控制人体对AFTB1的摄入量,从而使其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食品中真菌毒素 快速定量检测 致癌性 液相色谱法 AFTB1 植物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下载PDF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仪器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熠 高翠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8期68-69,共2页
真菌及其毒素是导致食品污染的主要物质,消费者在食用、吸入后很容易中毒,很小的量即能够导致明显健康损害,甚至出现人身死亡事故,因此食品中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其检测与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 真菌及其毒素是导致食品污染的主要物质,消费者在食用、吸入后很容易中毒,很小的量即能够导致明显健康损害,甚至出现人身死亡事故,因此食品中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其检测与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检测中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免疫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各种分析法各有优劣。为更好、更精确地分析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本文对三种常见分析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仪器分析法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检测 食品中真菌毒素 免疫分析法 食品污染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技术 死亡事故
下载PDF
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梦帆 李思凡 +2 位作者 王晓渊 张晓博 张可杨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12期129-129,共1页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要想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需要在食品安全上加大检测力度,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今后食品检测技术将得到进...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要想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需要在食品安全上加大检测力度,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今后食品检测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简述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毒素检测 药物残留检测 有机污染物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