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4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甘露聚糖酶酶解植物胶及其产物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59
1
作者 杨文博 佟树敏 +2 位作者 沈庆 陈允 陈锦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由地衣芽孢杆菌NK-27获得的β-甘露聚糖酶在40℃、酶液终浓度1u/ml时,经12h水解魔芋粉、角豆胶、瓜儿豆胶和田菁胶所生成的酶解产物,经薄层层析检测表明为单糖和低聚糖。在PYG和GAM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 由地衣芽孢杆菌NK-27获得的β-甘露聚糖酶在40℃、酶液终浓度1u/ml时,经12h水解魔芋粉、角豆胶、瓜儿豆胶和田菁胶所生成的酶解产物,经薄层层析检测表明为单糖和低聚糖。在PYG和GAM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四种植物胶酶解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菌体增殖数从10 ̄7提高到10 ̄8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植物胶 酶解 双歧杆菌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几种食品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朱新贵 林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5-68,共4页
通过固体表面培养测定黄曲霉毒素(以下简写为Afl)b1荧光反应降解圈大小和液体摇瓶培养后测定培养基中残余黄曲霉毒素b1(以下简写为Aflb1)含量,研究了食品上常用的几种微生物,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米曲霉和枯草杆菌的Af... 通过固体表面培养测定黄曲霉毒素(以下简写为Afl)b1荧光反应降解圈大小和液体摇瓶培养后测定培养基中残余黄曲霉毒素b1(以下简写为Aflb1)含量,研究了食品上常用的几种微生物,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米曲霉和枯草杆菌的Afl的降解能力。这几种微生物中,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的Afl降解能力最强,在液体培养60h后,Aflb1可分别被去除89%、88%和81%。枯草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也是其降解Afl的最适作用pH。培*养基中添加钙或镁离子可以促进枯草杆菌对Afl的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黄曲霉毒素 降解作用
下载PDF
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陈秀珠 何松 +2 位作者 龙力红 还连栋 薛禹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对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30℃是产乳链菌肽的最适温度;蔗糖和酵母膏是最佳的碳、氮源,浓度分别为0.5%和1%。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6.5;锰离子对乳链菌肽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铜离子却有严重的... 对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30℃是产乳链菌肽的最适温度;蔗糖和酵母膏是最佳的碳、氮源,浓度分别为0.5%和1%。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6.5;锰离子对乳链菌肽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铜离子却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酸球菌 乳链菌肽 发酵条件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64
4
作者 王毳 闫磊 曾庆祝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5期82-85,75,共5页
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各种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综述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近年来以其敏感、快速、特异性等特点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PCR与ELISA技术已应用于实际检测中... 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各种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综述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近年来以其敏感、快速、特异性等特点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PCR与ELISA技术已应用于实际检测中。此外,本文还展望了今后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及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品微生物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双歧杆菌及其保健机理 被引量:60
5
作者 杜敏 南庆贤 +1 位作者 龚海岩 李兴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从双歧杆菌产生有机酸、抑制肠道腐生菌生长出发,对其抗癌作用、对肝脏及人体代谢的保健作用、改善维生素代谢、防止便秘、提高免疫机能以及降低清血胆固醇作用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确认了双歧杆菌的优良保健性能。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保健 保健机理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毛宁 陈松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1,共4页
结合研究结果,综述红曲霉产生有效生理活性物质:红曲色素、抗菌活性物质、酶类、药理活性物、麦角固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
关键词 红曲霉 生理活性物质 食品微生物 红曲色素
下载PDF
PCR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5,共3页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检测 PCR技术
下载PDF
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雯雯 段文峰 +5 位作者 刘洋 赵琨 陶珊珊 李云霞 孙占刚 赵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增加,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寻求、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方法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用于快速检验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技术及其在实际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食品检测 代谢学技术 分子生物 质谱技术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小明 叶允荣 +2 位作者 王萍 陈钧 郭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测定了含不同浓度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pH条件和热处理对银杏酸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银杏酸对G+(指GAs有抑制作用的菌株)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抑菌... 测定了含不同浓度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pH条件和热处理对银杏酸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银杏酸对G+(指GAs有抑制作用的菌株)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抑菌活性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酸 抗菌活性 食品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PBL教学在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曲均革 黄贝贝 +1 位作者 龙正海 纪其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6-1111,共6页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食品微生物课堂融入PBL教学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食品微生物课堂融入PBL教学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分析总结等各项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高职院校 食品微生物 主体性 主导性 效果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的保健作用及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翔华 胡文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3,共4页
论述了双歧杆菌与人体的关系,综述了双歧杆菌的临床保健机理,归纳了国内有影响的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指出了它们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微生态调节剂 保健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乳酸乳酸球菌AL2产生的乳链菌肽的提纯和性质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秀珠 何松 +2 位作者 龙力红 还连栋 薛禹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9-275,共7页
用NaCl饱和的乳酸乳酸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AL2发酵液经正丙醇提取和CM-Sephadex C-25柱层析,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乳链菌肽组分,比活力从24427IU/mg提高到39865IU/mg,活力回收为41.7%。α—胰凝乳蛋白酶可使... 用NaCl饱和的乳酸乳酸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AL2发酵液经正丙醇提取和CM-Sephadex C-25柱层析,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乳链菌肽组分,比活力从24427IU/mg提高到39865IU/mg,活力回收为41.7%。α—胰凝乳蛋白酶可使乳链菌肽丧失活性;在低pH条件下,乳链菌肽对热较稳定;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和霉菌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酸球菌 乳链菌肽 食品微生物 提纯 性质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3
作者 林蕾 张炜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10期97-99,共3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正从传统的培养方法向分子水平方法改进,并向仪器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介绍了近年来食品微生物检验发展的几种新方法的概念、检验原理及其特点等,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能力验证 被引量:30
14
作者 舒鹃娟 张伟冲 +1 位作者 袁峰 成开雨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 )即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1]。通过能力验证能够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等。因此,参加... 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 )即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1]。通过能力验证能够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等。因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市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已连续多年参加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计划,现将从中收获的一些经验教训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食品微生物 检测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 实验室间比对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实验室质量控制 上海市闸北区
原文传递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现状与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食品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相应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有近30%的人口患食源性疾病,并且全球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十年...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食品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相应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有近30%的人口患食源性疾病,并且全球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在近十年内一直表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公共卫生的热点话题。食源性疾病主要由食源性致病菌导致,该病菌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同时食源性疾病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消失。笔者即从食源性疾病现状入手,就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现状和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发表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检测现状 食品微生物 危险性评估 检测网络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天宇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3,共7页
对食品产品质量的重视,刺激了使用数学模型去预测微生物行为的积极性。过去几年中,用来预测微生物的模型有重大的进展。这些模型为快速地估计环境条件和食品组分对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预测 数学模型 食品微生物 生长
下载PDF
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博润 寇运同 刘玉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本文报道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糖浓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始pH值等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 本文报道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糖浓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始pH值等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7.7mg干重/ml培养基;胡萝卜素含量为375μg/g干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红酵母 胡萝卜素 培养优化条件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云国 李怀燕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众多,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和调查研究工作,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对微生物的检验内容以及检验新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详细的介... 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众多,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和调查研究工作,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对微生物的检验内容以及检验新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的分析总结,展望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向仪器化、自动化、标准化、定量化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检验对象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林寰 陆震鸣 +2 位作者 龚劲松 史劲松 许正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4-1174,共11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品微生物生理功能、代谢能力和进化的研究以及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另外,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品微生物生理功能、代谢能力和进化的研究以及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另外,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数据分析,也对食品发酵过程优化、微生物功能改造、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测序的研究,并探讨了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食品微生物 元基因组
原文传递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潘云娣 杨文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6-29,共4页
介绍了DNA探针、PCR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PCR技术 DNA探针 免疫检测 食品检测 生物芯片 现代生物技术 食品微生物 转基因成分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