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时空分布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旭洋 郭中领 +4 位作者 常春平 王仁德 李继峰 李庆 秦丽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2,共11页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定量评价土壤风蚀是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土壤风蚀的典型治理区。采用张春来风蚀预报经验模型,以半月为步长,计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的土壤风蚀模数...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定量评价土壤风蚀是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土壤风蚀的典型治理区。采用张春来风蚀预报经验模型,以半月为步长,计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的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壤风蚀状况整体有好转;沙地的土壤风蚀最严重,农田次之,草地的土壤风蚀最低;土地利用方式、风速和植被盖度均对土壤风蚀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农牧交错带 时空分布 风蚀
原文传递
基于RWEQ和WEPS模型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拟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珺 郭中领 +4 位作者 常春平 王仁德 李继峰 李庆 王旭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敏感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风蚀模型是目前获得区域风蚀模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敏感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风蚀模型是目前获得区域风蚀模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潜在风蚀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模型模拟得到的多年平均潜在风蚀量不同,但空间分布、年际减少趋势和季节分布等特征基本相似;风速、土壤湿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风蚀均有影响。RWEQ模型(R^(2)=0.45,P<0.01)和WEPS模型(R^(2)=0.57,P<0.01)中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WEPS模型(NSC=0.54)纳什系数较RWEQ模型(NSC=0.27)高。RWEQ模型和WEPS模型均能客观预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情况,WEPS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模数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平 董光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7-503,共7页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 ,探讨1 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野外考察和大量的1 37Cs取样分析 ,初步查明了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地表的1 37Cs含量及其剖面分布 ,确定了区域1 37Cs背景值为 2 691 78± 196 0 8Bqm- 2 ...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 ,探讨1 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野外考察和大量的1 37Cs取样分析 ,初步查明了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地表的1 37Cs含量及其剖面分布 ,确定了区域1 37Cs背景值为 2 691 78± 196 0 8Bqm- 2 ,建立了风蚀速率的1 37Cs评估模型 ,估算出四个样方的土壤风蚀速率 ,并由此转化为区域风蚀速率 ,计算出共和盆地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为 12 5 5 6thm- 2 a- 1 ,通过蚀积平衡检验 ,其误差水平小于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共和盆地 土壤风蚀 137^Cs法 风蚀模型 蚀积平衡 水土保持
下载PDF
Cogitation on developing a dynamic model of soil wind erosion 被引量:11
4
作者 ZOU XueYong ZHANG ChunLai +2 位作者 CHENG Hong KANG LiQiang WU YongQi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Studies on soil wind erosion began with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data being accumulated,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WEQ),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the wind ... Studies on soil wind erosion began with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with increasing quantities of data being accumulated,the wind erosion equation(WEQ),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the wind erosion prediction system(WEPS),and other soil wind erosion models have been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and great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ed.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soil wind erosion research course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soil wind erosion mode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we classifi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namely,wind erosivity factors(WEF),soil antierodibility factors(SAF),and roughness interference factors(RIF).W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a standard plot of soil wind eros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certainty of the soil wind erosion modulus on a spatial scale,and provided methods to set similarity conditions in wind tunne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o convert the spatial scale of the wind erosion modulus from the standard plot to a large scale field.We also proposed a conceptu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s of soil wind eros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wind produces a shear force on the soil surface.This shear force is partitioned by barely erodible soil surfaces and roughness elements on the ground,and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by wind should b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shear force of the wind on barely erodible soil surfaces with the anti-erosion force of the surface soil.One advantage of this conceptual model is that the calculated soil wind erosion modulus is not subject to changes of spatial scale.Finally,we recommended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models while also establishing new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dynamic model of soil wind erosion conversion of soil loss in spatial scales standard plot factors affecting soil wind erosion
原文传递
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风险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红 王卫 +1 位作者 郝彦莉 左玉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2-17,349,共6页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河北省土壤微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冀北山地;其次为轻度侵蚀,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12.46%,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中强度侵蚀的风蚀面积最小,合计不足河北省总面积的0.1%,主要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沙地类型;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没有分布。[结论]河北省土壤风蚀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干燥,风速大,植被覆盖度低的冀西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大,湿润、风速小、植被覆盖度高的冀东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小,南部平原和太行山区风蚀强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因子 风蚀模型 空间分布 河北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
6
作者 王金凤 刘小玲 +2 位作者 李庆 王仁德 王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0-230,共11页
黄土高原北部是黄河流域土壤风蚀典型区,评估防风固沙服务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中的风蚀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固沙量,定量评估2000—2020年防风固沙服务,并结合土地利用、植... 黄土高原北部是黄河流域土壤风蚀典型区,评估防风固沙服务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中的风蚀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固沙量,定量评估2000—2020年防风固沙服务,并结合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年均固沙量5.52亿t,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变化率-0.12 t·hm^(-2)·a^(-1);而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以每年0.50%的速率增加,研究区植被防风固沙服务增强。空间分布上榆林北部风沙区、宁夏东部风沙区、甘肃庆阳、毛乌素沙地中南部及沙地北部达拉特旗植被防风固沙服务有所增强。(2)草地是控制土壤风蚀、发挥防风固沙作用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逆转与退耕还草明显增强了防风固沙能力,草地退化将造成固沙服务显著减弱。(3)风速是引起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恢复对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关键区域的防风固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 风蚀模型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风蚀模型的区域土壤风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鑫 武志涛 +1 位作者 杜自强 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利用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7年土壤风蚀进行评估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RWEQ模型(R^(2)=0.85,P<0.01)和风蚀预报模型(R^(2)=0.43,P<0.01)的预测值与^(137)Cs示踪技术... 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利用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7年土壤风蚀进行评估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RWEQ模型(R^(2)=0.85,P<0.01)和风蚀预报模型(R^(2)=0.43,P<0.01)的预测值与^(137)Cs示踪技术风蚀的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RWEQ模型预测精度更好。(2)时间上,RWEQ和风蚀预报模型模拟的结果均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风蚀呈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分别为0.73,1.18 t/(hm^(2)·a),2个模型模拟的土壤风蚀模数在2011年均达到最低值。空间上,2000—2017年,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均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风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其中剧烈侵蚀在整个研究区的占比较小(RWEQ 1.79%,风蚀预报模型5.45%),主要分布于北方风沙区的西南部。趋势上,89.74%(RWEQ)和72.05%(风蚀预报模型)的土壤风蚀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显著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方风沙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3)大风天数对土壤风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大风天数的增多,土壤风蚀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土壤风蚀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模数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壤风蚀新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斌 高永 +2 位作者 高志海 张媛媛 于跃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52-57,共6页
土壤风蚀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土壤风蚀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3S"等新技术在土壤风蚀中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时期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探讨了"3S"在对风蚀模型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土壤风蚀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土壤风蚀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3S"等新技术在土壤风蚀中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时期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探讨了"3S"在对风蚀模型应用中的重大意义,并且讨论了在已有的土壤风蚀研究中需要注重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风蚀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3S”技术 风蚀模型
下载PDF
蒙古高原风蚀颗粒物空间过程数值模拟及预报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冰 刘东伟 +2 位作者 刘华民 王立新 卓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基于WRF-IWEMS耦合模型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蒙古高原的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模拟了尘源、粉尘传播路径以及粉尘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和影响范围,并采用卫星影像、站点监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沙... 基于WRF-IWEMS耦合模型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蒙古高原的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模拟了尘源、粉尘传播路径以及粉尘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和影响范围,并采用卫星影像、站点监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沙天气过程的尘源分布在新疆哈密地区、阿拉善高原、中蒙边境戈壁地区以及浑善达克沙地部分地区,粉尘自源区分别沿河西走廊、贺兰山区、张家口等地扩散至华北和京津地区。蒙古高原土壤风蚀可使华北地区来自自然源的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浓度分别达到1 000μg·m^(-3)、200μg·m^(-3)以上,还可使华北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200μg·m^(-3)的天气持续48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模型 大气颗粒物 数值模拟 蒙古高原
下载PDF
豫东北黄泛区2019年土壤侵蚀特征——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睿瑜 袁利 +3 位作者 张荣华 吴迪 李明宇 李文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173,共8页
[目的]探索豫东北黄泛区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兰考县为研究对象,以多源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风蚀模型、CSLE模型计算土壤风蚀和水蚀模数,以半月为时间单... [目的]探索豫东北黄泛区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兰考县为研究对象,以多源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风蚀模型、CSLE模型计算土壤风蚀和水蚀模数,以半月为时间单元,研究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2019年内变化规律,综合分析2019年土壤侵蚀特征。[结果](1)风力因子变化呈"M"型,第3—9,21—22个半月值较高;表土湿度因子半月变化呈"波浪型",第13—18个半月值较高;降雨侵蚀力因子、林园草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均值的变化为"先升高再降低",前者第9—16个半月值较高,后者第12—18个半月值较高。(2)风蚀模数变化呈"M型",第4—9,21—22个半月风蚀较强;全年累计风蚀模数在0~5 186.31 t/(km^(2)·a)范围内,均值为153.26 t/(km^(2)·a);仪封乡、张君墓镇风蚀模数较高,多分布在水浇地、采矿用地上。(3)水蚀模数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第12—18个半月水蚀相对较强;全年累计水蚀模数在0~8 028.86 t/(km^(2)·a)范围内,均值为9.54 t/(km^(2)·a);东坝头乡、城关镇存在水蚀较强区域,主要在采矿用地上。(4)2019年兰考县共17个半月出现水土流失,占全年的70.83%;第4—9个半月水土流失面积最多;均为风蚀。全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71.66 km^(2),占全县面积的24.34%;主要为轻度风蚀,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6.83%。风蚀主要在仪封乡、张君墓镇、谷营镇和东坝头乡,水蚀主要在仪封乡。[结论]兰考县2019年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第4—9,21—22个半月,以轻度风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仪封乡、张君墓镇、谷营镇和东坝头乡。水土流失监测与防治应重点关注此时间内水浇地、采矿用地上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土壤侵蚀 风蚀模型 CSLE模型 黄泛区
下载PDF
土壤特性与风蚀预测和控制的关系研究动态
11
作者 段争虎 刘新民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6年第3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土壤 风蚀 风蚀模型 研究动态
下载PDF
土壤风蚀模型中的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 被引量:73
12
作者 邹学勇 张春来 +9 位作者 程宏 亢力强 吴晓旭 常春平 王周龙 张峰 李继峰 刘辰琛 刘博 田金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5-889,共15页
土壤风蚀是包括风、植被、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降水、微地形等多要素交互作用,发生在特定地理空间,具有独特的气流—土壤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的连续动力学过程。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土壤风蚀经验模型,不仅难以避免子模型之间有多个风蚀... 土壤风蚀是包括风、植被、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降水、微地形等多要素交互作用,发生在特定地理空间,具有独特的气流—土壤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的连续动力学过程。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土壤风蚀经验模型,不仅难以避免子模型之间有多个风蚀影响要素的交叉出现,使子模型之间不能严格地相互独立,导致建模理论基础存在不足,而且不能客观反映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在厘清土壤风蚀基本概念,分析国际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和土壤风蚀模型研究历史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基于风蚀动力学理论的土壤风蚀模型理论框架,以及在此模型框架下土壤风蚀影响因子的分类与表达。阐述了该模型框架和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合理性,并对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研究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模型 风蚀动力学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 因子分类 因子表达
原文传递
风沙土水分抗风蚀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董治宝 陈渭南 +1 位作者 李振山 杨佐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3,共7页
以典型风沙土为实验材料,通过风洞模拟实验探讨了风沙土水分含量对临界风蚀风速及风蚀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土临界风蚀风速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风蚀率(风蚀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二次幂函数减少。综合的风沙土水分... 以典型风沙土为实验材料,通过风洞模拟实验探讨了风沙土水分含量对临界风蚀风速及风蚀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土临界风蚀风速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风蚀率(风蚀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二次幂函数减少。综合的风沙土水分抗风蚀模型可以表达为E=A+B(V/M) ̄2其中,E为风蚀率;y为实际作用风速;M为土壤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临界风蚀风速 风蚀模型 风沙土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Ⅱ)——^(137)Cs背景值与风蚀速率测定 被引量:27
14
作者 严平 董光荣 +1 位作者 张信宝 邹学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通过对高寒草原背景值样点(RS7)的分析,将共和盆地的137Cs背景值含量确定为(2691.78±196 08)Bq·m-2,基本接近北半球137Cs背景值的平均水平,其137Cs剖面满足尖峰分布函数,与公认的理论分布(即负指数分布)相比,呈现出峰值下移... 通过对高寒草原背景值样点(RS7)的分析,将共和盆地的137Cs背景值含量确定为(2691.78±196 08)Bq·m-2,基本接近北半球137Cs背景值的平均水平,其137Cs剖面满足尖峰分布函数,与公认的理论分布(即负指数分布)相比,呈现出峰值下移和曲线趋平的现象,可能与近几十年来137Cs的稳定下渗有关。应用137Cs背景值剖面分布函数,建立了风蚀速率的137Cs估算模型,估算出四个样方的土壤风蚀速率,并由此转化为区域风蚀速率,计算出共和盆地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为12 556t·hm-2·a-1,通过蚀积平衡检验,其误差水平小于10%。并分析了风蚀物的输出途径及其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共和盆地 土壤风蚀 ^137Cs背景值 风蚀速率 蚀积平衡 ^137Cs风蚀模型
下载PDF
近15年内蒙古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利民 王婷婷 +3 位作者 李秀芬 谢遵博 武金洲 宋立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6-3447,共12页
防风固沙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生态功能,对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本文以北方防沙带东部的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量化了2000和2015年内蒙古防沙带土壤风蚀物质量和防风固沙量,明确了内蒙古防沙... 防风固沙是我国北方防沙带主要生态功能,对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本文以北方防沙带东部的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量化了2000和2015年内蒙古防沙带土壤风蚀物质量和防风固沙量,明确了内蒙古防沙带防风固沙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防风固沙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我国北方防沙带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2000年,研究区风蚀物质量介于0.007~48.9 kg·m^(-2),风蚀物质总量为29418.3×10^(8)kg;2015年研究区风蚀物质量介于0.002~48.2 kg·m^(-2),风蚀物质总量为28727.3×10^(8)kg,较2000年减少了691.1×10^(8)kg。2000年,土壤风蚀强度以中度、强烈和剧烈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6%;2015年,土壤风蚀强度以轻度、中度和剧烈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8.7%,其中土壤风蚀强度为强烈、极强烈和剧烈区域面积减少了101079 km^(2),而土壤风蚀强度轻度和中度区域面积增加了100572 km^(2)。(2) 2000年,研究区防风固沙量介于0~42.4 kg·m^(-2),2015年的防风固沙量介于0~45.4 kg·m^(-2),防风固沙量最高的地区为赤峰市,其次为通辽和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量最低的地区为乌海市和石嘴山市。研究区总固沙量较2000年增加了646.0×10^(8)kg。研究区防风固沙功能以"低"、"较低"和"中"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以上。2000—2015年,防风固沙功能"较高"、"高"的区域面积增加1979 km^(2)。(3) 2000—2015年,沙漠的总面积减少,主要转换为草地、耕地类型,转换草地面积为6460.7 km^(2),转换耕地面积为439.2km^(2)。上述结果表明,近15年来,内蒙古防沙带的防风固沙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得益于人工植被建设,但不同地区防风固沙功能差异较大。因此,未来应加强分区施策治理与研究区西部防风固沙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风蚀物质量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 林业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青海省风蚀量及防风固沙量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锋 乔占明 熊增连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针对青海省整体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和重要性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采用修正风蚀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海省土壤风蚀物质量、防风固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20... 针对青海省整体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和重要性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采用修正风蚀模型,分析2000—2020年青海省土壤风蚀物质量、防风固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青海省风蚀物质总量共减少1.822746×10^(12)kg,风蚀强度为剧烈区域面积下降,土壤风蚀状况逐步改善;(2)2000—2020年,青海省防风固沙量共增加1.65344×10^(11)kg,防风固沙能力逐渐提升,但区域差异较大;(3)青海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青海省防风固沙功能极重要区域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土壤风蚀 防风固沙 重要性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RWEQ模型的茫崖市防风固沙功能评估及敏感地类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蕾 赵霞 +1 位作者 张琛悦 唐文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 为了较准确评估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识别对防风固沙功能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4种方法确定修正风蚀模型(RWEQ)中的气候因子(WF)参数,计算出实际风蚀量和防风固沙量,依据指南法、自然间断法和文献—实际结合法对防风固沙功能进行了评估分级,借助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类型和防风固沙功能进行空间叠置分析以识别出敏感地类。结果表明:(1)利用风蚀气候因子(Fq)直接代替法确定的WF空间分布和阈值范围最符合实际,RWEQ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荒漠戈壁区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2)茫崖市2014年平均风蚀模数为57.99 kg/(m^(2)·a),属于风力侵蚀严重区域,2014年全市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介于0~44.93 kg/m^(2),防风固沙功能整体较弱;(3)在3种评估分级方法中,文献—实际结合法更为详细地反映出2014—2018年茫崖市西南山区较强的防风固沙功能,且高等级功能的区域范围较广;(4)草地是茫崖市2014—2018年对防风固沙功能变化最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RWEQ模型有效评估了茫崖市的防风固沙功能,并识别出了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为县级地区防风固沙功能评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风蚀模型 气候因子 防风固沙功能 茫崖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振康 杨婉蓉 +4 位作者 刘志娟 高伟达 任图生 沈彦俊 杨晓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29-2435,共7页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其中土壤风蚀是造成东北三省土壤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9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模型...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其中土壤风蚀是造成东北三省土壤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9年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模型(RWEQ)分析了近39年裸地条件下东北三省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解析了气象因子对裸地土壤风蚀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风蚀气象因子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其风蚀量属于强烈侵蚀等级,以辽宁省境内风蚀量最大;近39年全年和生长季风蚀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29和105 t·km^(-2),以辽西北地区、辽河平原区和长白山区增加趋势最明显。影响土壤风蚀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全年和非生长季为风速和气温,在生长季降水的贡献率升高,而风速和温度的贡献率下降。综上,研究期间,气候变化使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风蚀 东北三省 气象因子 修正风蚀模型(RWEQ)
原文传递
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19
作者 潘婷婷 张永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实际风蚀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2010年、2018年皆以轻度侵蚀、剧烈侵蚀为主,高值主要在南部,低值主要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2000—2018年研究区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和防风固沙总量呈增长趋势,防风固沙功能北部、南部较低,中部绿洲区较高。空间分布以低等级为主;研究区防风固沙主要受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修正风蚀模型(RWEQ) 时空分异 新疆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2018-2019年河南省兰考县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睿瑜 张芷温 +6 位作者 李文龙 李明宇 牛勇 张荣华 张光灿 袁利 张春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7,124,共7页
[目的]探索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耕地风蚀现状、年度动态及其变化原因,为区域风蚀研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2018,2019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耕地风蚀模型计算风蚀模数,... [目的]探索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耕地风蚀现状、年度动态及其变化原因,为区域风蚀研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2018,2019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耕地风蚀模型计算风蚀模数,分析土地利用年度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结果]①2018-2019年,兰考县土地利用以水浇地为主,出现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面积为21.40 km^(2),水浇地动态度为-1.54%,主要变化类型为水浇地转为其他林地,面积7.19 km^(2)。②兰考县耕地风蚀主要为微度,其次为轻度。2018-2019年,轻度侵蚀面积减少17.04 km^(2),动态度为-12.13%。③2018-2019年,兰考县耕地风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浇地面积、空间位置的变化,因水浇地转出导致侵蚀减少的面积为3.36 km^(2),主要位于仪封乡、城关镇等区域;因水浇地转入造成侵蚀增加的面积为0.98 km^(2),主要位于仪封乡、葡萄架乡等区域。[结论]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土地利用结构、耕地风蚀特点鲜明,水浇地变化直接影响耕地风蚀。因此,区域应多关注耕地风蚀治理及耕地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动态变化 耕地风蚀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 风沙预防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