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al Verific...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IMPROVE)”第二阶段外场研究的气旋风暴之一。在风暴移过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实测和遥感探测数据,形成了由气象状态参数(温、压、湿、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速度)、极化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和云微物理参数(云液态水、粒子浓度、粒子谱及图像)组成的完整数据库。12月13—14日的过程具有对流层底层前倾锋演变的特点,锋面向前上方伸展到了强烈发展的高空冷锋雨带中,云发展到了8~9km的高度。与以前华盛顿喀斯喀特山区分析的风暴重要差别是,这个风暴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上空的锋前低层气流是与弱东风气流相反的强西风爬山气流。结果当高空冷锋雨带过境时,在高空产生了大量冰晶的同时在低层地形抬升地区又产生了丰富的液态水。机载实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以及雪晶观测证实,同时存在高冰晶浓度和高空相对大的云水含量,地面冰晶凇附也严重。分析表明,锋面和地形的相互促进作用使降水得到了增强。展开更多
2014年1月2日至8月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郑永光研究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OU)风暴分析和预报中心(CAPS:Center for Analysisand Predictionof Storms)开展了合作研究。访问期间郑永光还与美...2014年1月2日至8月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郑永光研究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OU)风暴分析和预报中心(CAPS:Center for Analysisand Predictionof Storms)开展了合作研究。访问期间郑永光还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拟中心(EMC)集合预报组、风暴预报中心(SPC)、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等单位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展开更多
文摘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IMPROVE)”第二阶段外场研究的气旋风暴之一。在风暴移过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实测和遥感探测数据,形成了由气象状态参数(温、压、湿、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速度)、极化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和云微物理参数(云液态水、粒子浓度、粒子谱及图像)组成的完整数据库。12月13—14日的过程具有对流层底层前倾锋演变的特点,锋面向前上方伸展到了强烈发展的高空冷锋雨带中,云发展到了8~9km的高度。与以前华盛顿喀斯喀特山区分析的风暴重要差别是,这个风暴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上空的锋前低层气流是与弱东风气流相反的强西风爬山气流。结果当高空冷锋雨带过境时,在高空产生了大量冰晶的同时在低层地形抬升地区又产生了丰富的液态水。机载实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以及雪晶观测证实,同时存在高冰晶浓度和高空相对大的云水含量,地面冰晶凇附也严重。分析表明,锋面和地形的相互促进作用使降水得到了增强。
文摘2014年1月2日至8月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郑永光研究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OU)风暴分析和预报中心(CAPS:Center for Analysisand Predictionof Storms)开展了合作研究。访问期间郑永光还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拟中心(EMC)集合预报组、风暴预报中心(SPC)、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等单位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