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德文 崔之久 +1 位作者 李洪江 南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沟槽型则与岩面流水有关,主要沿岩面半固定流路发育;边墙型大多起源于结构构造引起的岩石抗蚀性能的不均匀性.组合型在成因上则与前述3种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关.风化穴作为裸岩表面差异风化的产物是一种广域型地貌景观,其空间分布并不指示特定的地理环境,但锅穴在形态特征上与环境要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 花岗岩 风化 形成机制 环境意义 形态类型 沟槽型 边墙型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吕洪波 苏德辰 +2 位作者 章雨旭 冯雪东 李春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1-926,共16页
盐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风化作用,由于盐类的周期性结晶作用而造成地表岩石和建筑材料的破坏,形成诸如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盐风化作用也是差异风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盐风化作用在中国地... 盐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风化作用,由于盐类的周期性结晶作用而造成地表岩石和建筑材料的破坏,形成诸如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盐风化作用也是差异风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盐风化作用在中国地学界仍然被严重忽视,以至于盐风化作用造成的地貌景观常常被地学研究者和科普人士误读为海浪冲蚀、流水侵蚀、风蚀作用等。经过近十年的野外观察与探讨,笔者等对盐风化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有了深入的理解。本文以中国境内东部海岸带、华北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和东南湿热气候带基岩露头为例,系统地分析了盐风化作用的机理及其在不同气候带的表现形式。盐风化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可溶性盐类(如Na_2SO_4、NaCl等)供应、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和温度变化。盐风化作用主要在发育可渗性孔隙的砂砾岩类和富含微裂隙的花岗岩类之露头表面表现明显,可以形成特征显著的盐风化穴。盐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表现尤为明显,常常形成蜂窝石构造和大型风化穴,与风蚀作用的痕迹明显有别;而在华北半干旱区和南方湿热气候带虽然受到降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常常遭受改造、叠加甚或清除,但在某些露头区仍然保留有重要的识别标志,形成大型风化穴以及小型蜂窝石构造。笔者等强调:地表各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都有盐风化作用的贡献,而建筑物和景观保护也必须考虑到盐风化作用的影响。建议地学同仁重视盐风化作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相关教材中补充更新盐风化的概念,并以科普的方式通过多种媒体纠正过去的错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 砂岩 花岗岩 片麻岩 蜂窝石 风化 差异风化
下载PDF
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花岗岩漂砾风化穴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景雄 周尚哲 +1 位作者 王杰 郭向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3,126,共6页
通过对东帕米尔高原一冰碛平台上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仔细观察,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特征对风化穴进行分类,并结合当地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对风化穴的成因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主要类型为边墙形、蜂巢型、底穴... 通过对东帕米尔高原一冰碛平台上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仔细观察,根据发生部位和形态特征对风化穴进行分类,并结合当地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对风化穴的成因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漂砾风化穴的主要类型为边墙形、蜂巢型、底穴型、沟槽型,是温差风化(含寒冻风化)、盐风化和山谷风侵蚀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谷风侵蚀在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帕米尔 风化 花岗岩漂砾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召庙花岗岩表面的冰川壶穴、泄水槽、盐风化穴和剥离面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洪波 浦津 高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7-532,共16页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约20 km的召庙,出露一片面积约20 km^(2)的花岗岩,称为召庙花岗岩体。该岩体被至少2组垂直节理及与地面起伏一致的剥离面理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弧形岩块,构成高于周围地表300~400 m的花岗岩山区。在多条...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约20 km的召庙,出露一片面积约20 km^(2)的花岗岩,称为召庙花岗岩体。该岩体被至少2组垂直节理及与地面起伏一致的剥离面理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弧形岩块,构成高于周围地表300~400 m的花岗岩山区。在多条花岗岩山脊上保存有大小不等的壶穴,山脊两侧则发育从上到下紧密排列的泄水槽,而泄水槽则被剥离面理横向切割,沿剥离面理的露头线发育大小不等的风化穴。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认为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不是风蚀和风化所致,而是晚更新世冰盖上的冰川融水下泄冲刷形成的;山脊两侧的泄水槽也是冰川融水下泄冲刷的结果;剥离面理是第四纪冰川发育导致地表之下岩石温度变化的热变应力所致,可用于恢复第四纪冰川作用时期的基岩古地貌;盐风化穴是第四纪冰川退缩后本区重要的物理风化类型,优先沿着剥离面理发育。本区3种微型地貌景观和大型的剥离面理共生组合记录了更新世以来召庙花岗岩山区的地貌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泄水槽 风化 风化 剥离面理 更新世冰盖 内蒙古
下载PDF
辽宁大连地区中—新元古界砂岩盐风化穴的发现及意义
5
作者 吴子杰 邱隆伟 +4 位作者 王海鹏 仲米山 高福亮 侯静 李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8-2160,共3页
1研究目的辽宁大连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 2012),这里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自下而上分别为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和金县群,其中永宁群和细河群是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永宁群包含永宁组,细河群包含钓鱼台组... 1研究目的辽宁大连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 2012),这里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自下而上分别为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和金县群,其中永宁群和细河群是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永宁群包含永宁组,细河群包含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中—新元古界 风化 砂岩
下载PDF
广东省茂名市晏镜岭蜂窝状风化穴成因机理探讨
6
作者 李珊珊 何智杰 +2 位作者 刘思婷 刘存革 李颖兴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风化穴常见于岩浆岩和砂岩中,广东省茂名市晏镜岭变质岩中发育的蜂窝状风化穴较为少见。通过对蜂窝状风化穴的产状测量和描述、铸体薄片观察、石英岩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易溶盐实验,探讨蜂窝状风化穴的成因机制。研究成果表明石英岩... 风化穴常见于岩浆岩和砂岩中,广东省茂名市晏镜岭变质岩中发育的蜂窝状风化穴较为少见。通过对蜂窝状风化穴的产状测量和描述、铸体薄片观察、石英岩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易溶盐实验,探讨蜂窝状风化穴的成因机制。研究成果表明石英岩基质孔隙不发育,裂缝中硅质胶结物中常见晶间孔和晶间溶孔,风化穴多沿裂缝发育。盐风化作用是形成风化穴的主要机制,差异风化作用使裂缝中的石英脉残留下来,将风化穴分割成蜂窝状。蜂窝状风化穴在湛江、阳春地区均有发育,表明盐风化作用在广东沿海地区是重要的风化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风化 风化作用 广东省 晏镜岭
原文传递
内蒙、河北山区壶穴的成因探讨——兼论壶穴成因分类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洪江 崔之久 赵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3-231,共9页
对内蒙、河北等地新近发现的壶穴进行详细的计量及采样分析 ,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认为本区壶穴是非冰成的风化风蚀穴。它的发育受到风、温度、降水、湿度、生物、地貌及岩体的结构构造等多种因子的控制。其中风化 ,尤其是盐风化... 对内蒙、河北等地新近发现的壶穴进行详细的计量及采样分析 ,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认为本区壶穴是非冰成的风化风蚀穴。它的发育受到风、温度、降水、湿度、生物、地貌及岩体的结构构造等多种因子的控制。其中风化 ,尤其是盐风化等化学风化 ,是其主要控制因子 ,而风不仅加速风化 ,进行风蚀 ,并不断把风化物搬运走。作者综观国内外各类壶穴 ,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壶穴的成因进行了类型划分 ,这些成因皆反映了特定的环境背景。本区古人类文化相当发达 ,壶穴正是在夏家店文化年代跨度内达到了相对稳定 ,气候环境、地貌过程、文化类型三者存在很好的响应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风蚀 风化 冰臼 全新世 古环境 成因
下载PDF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量:30
8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7-922,共6页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岩臼 冰川壶 差异风化 术语辨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