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义军 张沧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1-672,共2页
目的观察眼科与颌面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与颌面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25例,随访5月至1年,平均8个月,从眼球突出度、眼球活动度、复视、张口受限程度及咬合关系5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以上... 目的观察眼科与颌面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与颌面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25例,随访5月至1年,平均8个月,从眼球突出度、眼球活动度、复视、张口受限程度及咬合关系5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以上5个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骨折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与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浚睿 魏建华 +1 位作者 李云鹏 封兴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在导板引导下复位,钛板同定。结果:所有患者伤15均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及开闭口功能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使整复陈旧性颧眶骨折手术的目的性和准确性提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对外形的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模型外科 复合体 陈旧性骨折
下载PDF
三维立体测量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育新 杨旭东 +4 位作者 文建民 赵苏峰 洪小伟 盛璐 刘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测量及计算机辅助导航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5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颧骨位置测量健侧和术前、术后患侧:视神经孔中心点至颧颞缝点、颧额缝点、颧上颌缝点的距离On-Zm、On-Or...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测量及计算机辅助导航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5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颧骨位置测量健侧和术前、术后患侧:视神经孔中心点至颧颞缝点、颧额缝点、颧上颌缝点的距离On-Zm、On-Or、On-Tz,颧弓突点水平角、颧突点水平角、颧骨额突下角;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结果健侧On-Tz、On-Or、On-Zm分别为(48.6±4.5)mm、(42.5±2.2)mm、(47.5±3.2)mm,术前患侧各线距分别为(50.4±2.2)mm、(37.2±1.0)mm、(53.4±3.6)mm,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各线距分别为(46.4±3.7)mm、(41.2±1.8)mm、(46.4±2.5)mm,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健侧颧弓突点水平角、颧突点水平角、颧骨额突下角分别为(144.7±4.1)°、(132.5±2.3)°、(112.0±3.4)°,术前患侧各角度分别为(150.3±8.0)°、(141.1±4.2)°、(114.9±5.1)°,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各角度分别为(144.6±4.1)°、(132.8±2.0)°、(111.9±3.6)°,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例患者复位均达到三维对称,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三维立体测量实现了颧眶复合体空间移位的定量测量,同时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颧眶复合体骨折做到了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及术后疗效评价的整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骨折 成像 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复合体
原文传递
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定量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洪碧波 孙维平 +3 位作者 龚建明 陆一新 俞丽华 龚超明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用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探索一种便捷实用的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颧眶复合体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术前摄颅颌骨三维CT,利用软件测量分析颧眶复合体移位情况。在颅骨上固定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并根据所测得... 目的用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探索一种便捷实用的牵引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颧眶复合体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术前摄颅颌骨三维CT,利用软件测量分析颧眶复合体移位情况。在颅骨上固定颅骨外固定牵引器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将骨折段持续牵引复位。术后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颅骨外固定牵引器操作简单,固定稳固,术后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好。结论颅骨外固定牵引器便捷实用,实现了微创、快速牵引复位与持续牵引复位固定相结合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骨折 定量 牵引复位
原文传递
颧眶复合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5
作者 梁春红 曹琳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8例眶复合体骨折并行小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做好颧眶复合体骨折小切口手术前后的护...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8例眶复合体骨折并行小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做好颧眶复合体骨折小切口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保证抢救质量,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疾病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配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小切口手术 护理
下载PDF
120例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特点
6
作者 张春雷 黄盛兴 +1 位作者 李经华 赖仁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4-1005,共2页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olex,ZOC)骨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特点。方法以120例资料完整的ZOC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合并伤、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120例中,男106例,女14...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olex,ZOC)骨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特点。方法以120例资料完整的ZOC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合并伤、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120例中,男106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7.6:1;高峰年龄段为20~40岁99例(82.5%);交通事故伤70例(58.3%),为主要致伤原因,合并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常见,25例(35.7%);B型骨折最多;69例(57.5%);经眶周联合口内入路实施坚固内固定共65例(54.2%)。结论ZOC骨折最好发人群是20~40岁男性;最常见致伤原因是交通伤;颅脑损伤最为常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眶周联合口内入路实施坚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交通事故 底骨折
下载PDF
120例颧眶复合体骨折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春雷 黄盛兴 +1 位作者 赖仁发 李经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5-1326,共2页
目的 探讨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olex,ZOC)骨折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ZOC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及合并伤三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OR值分别为4.80(1.34... 目的 探讨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olex,ZOC)骨折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ZOC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及合并伤三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OR值分别为4.80(1.34~17.20),9.81(1.09~88、39)和14.92(1.32~167.99)。结论 骨折类型、手术时间及合并伤均是ZOC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骨折类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个体化数字导板在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健有 刘静明 +3 位作者 陈志远 祝为桥 殷卫红 戚戈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数字导板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4例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术前行头颅螺旋CT容积扫描,CT数据经重建软件处理,在虚拟三维头颅模型上模拟手术并设计复位导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做实体导板,术中引导骨折块... 目的探讨个体化数字导板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4例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术前行头颅螺旋CT容积扫描,CT数据经重建软件处理,在虚拟三维头颅模型上模拟手术并设计复位导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做实体导板,术中引导骨折块复位。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后面部形态、功能满意。面宽及颧骨体高度双侧对称。结论个体化数字导板应用于颧眶复合体骨折的整复,可以明确骨折的复位位置,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并且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快速成型技术 个体化数字导板
下载PDF
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鹏 刘冰 +1 位作者 张海钟 布静秋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21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应用面形、张口、伤口愈合情...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21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应用面形、张口、伤口愈合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开口度正常,颧面部及眼部畸形明显改善,伤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坚强内固定 可吸收接骨板 耳颞切口 冠状切口
下载PDF
颧眶复合骨折的修复和重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卫明 杨壮群 +3 位作者 侯成群 白岫峰 屠军波 胡永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颧眶部联合骨折的较完善的方法。 方法 :采用三维结构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 19例。 结果 :术后伤口均 期愈合 ,面部形态对称 ,无功能障碍。 结论 :颧眶部联合骨折的治疗以颧蝶缝。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内固定 修复 重建术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育新 杨旭东 +3 位作者 文建民 赵苏峰 刘锐 洪小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15例单侧复杂颧眶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术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重建颧眶形态和实现双侧颧面部对称性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骨折复位整体偏差小于1mm。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对单侧颧眶复合体骨折术中复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对于颧眶复合体骨折复位的整体评价更为客观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 复合体骨折
下载PDF
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钟义 钱永 +1 位作者 习伟宏 邵益森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6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牙槽嵴以及颧弓骨折端,复位后对前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6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牙槽嵴以及颧弓骨折端,复位后对前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能充分显露颧眶复合体骨折部位,3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下眼睑缘切口能有效地解决颧眶复合体骨折病例的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下眼睑缘切口
下载PDF
颧眶复合体骨折眶底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盛兴 范海东 +2 位作者 张春雷 周修杰 陈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底损伤 螺旋CT扫描 微型钛板 钛网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医学数字化技术在颧眶复合体骨折整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超 沈国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72-375,共4页
面中部由于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lex,ZOC)的存在,使得该部位的骨折可以对面型、咀嚼功能和视力产生影响,对其治疗也因为该部位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快速发展,对于... 面中部由于颧眶复合体(zygomatic orbital complex,ZOC)的存在,使得该部位的骨折可以对面型、咀嚼功能和视力产生影响,对其治疗也因为该部位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快速发展,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在骨折复位的精确性、面型和功能的改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医学数字化技术在颧眶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数字化技术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快速成型 复合体骨折
原文传递
MR及3D打印在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继连 赵媛 +1 位作者 蔡晓清 张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MR)及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陈旧性颧骨骨折患者应用MR及3D打印技术实施手术,术前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行骨折块分割、虚拟复位,3D打印骨折复位后模型,术中行钛...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MR)及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陈旧性颧骨骨折患者应用MR及3D打印技术实施手术,术前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行骨折块分割、虚拟复位,3D打印骨折复位后模型,术中行钛板坚固内固定、MR精准验证定位,术后对比观察健、患侧面部外形及对称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颧骨的突度和高度差值。结果: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手术创面均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双侧面型对称,双侧颧骨突度及高度一致,手术前、后颧骨的突度差值分别为(9.82±1.11)和(1.12±0.48)mm;高度差值分别为(10.19±1.01)和(1.13±0.4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7,P<0.05;t=24.68,P<0.05)。结论:应用混合现实及3D打印技术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有效恢复了面中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实现了精确、个性化治疗目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3D打印 陈旧性复合体骨折
下载PDF
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军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 28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缘下切口、眼外眦外侧切口联合颞部发际线内切口切开复位,并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Ⅰ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功能...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的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 28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缘下切口、眼外眦外侧切口联合颞部发际线内切口切开复位,并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Ⅰ期愈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局部小切口在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具有切口小而隐蔽、安全、复位效果好及患者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骨折 局部小切口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板用于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继连 赵媛 +4 位作者 郑永红 林楠 裴飞 叶克强 张瑞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3D打印个性化钛板辅助外科设计及精准复位技术用于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3... 目的:初步探索3D打印个性化钛板辅助外科设计及精准复位技术用于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3例患者依照整形外科标准,采用虚拟外科技术进行骨折块分割、虚拟复位、3D打印个性化钛板精准手术治疗。对照组12例患者实施传统骨折手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及手术耗时,术后手术切口有无瘢痕、面瘫、复视以及双侧颧面部对称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21±9.21)和(138.30±11.4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56±4.88)和(95.38±5.21)mL,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和33.33%,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照整形外科手术原则,运用3D打印个性化钛板,能精确定位单侧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提高手术精度和美容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钛板 陈旧性骨折 复合体骨折
下载PDF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年作者索引
18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77-384,共8页
A安靖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hill(3):171B白阳植入用125I粒子排列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对口腔防护的指导(6):349白乐康影响载荷下上颌半口义齿基托变形因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4):200鲍艳娜神经生长... A安靖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hill(3):171B白阳植入用125I粒子排列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对口腔防护的指导(6):349白乐康影响载荷下上颌半口义齿基托变形因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4):200鲍艳娜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3):129布静秋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4):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汉语拼音 修复学 复合体骨折 三维有限元分析 排序 索引 作者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金焰 吕继连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例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面型对称...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例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面型对称性、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7±1.23)d,住院总费用为(2.23±0.22)万元,术后2周患者张口度均>3.7 cm;术后1年,患者双侧面型对称、上下颌牙列尖窝关系正常,未见早接触点,咬合关系正常,术区创面未见感染,植入钛板无外露;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9.7分。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钛板 陈旧性复合体骨折 快速康复护理
下载PDF
颧-眶复合体骨折修复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纯妍 刘磊 +1 位作者 王舒婷 聂鑫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头皮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5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手术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切口,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骨折断端进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眶底缺损用人工替代材...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头皮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5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手术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切口,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骨折断端进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眶底缺损用人工替代材料medpor进行重建,术前及术后通过临床观察和头颅三维螺旋CT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面中份及眼眶外形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明显改善。陈旧性骨折的恢复相对较差。结论:多个切口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有利于骨折段解剖复位,颧-眶复合体骨折应把握手术时机及时治疗、进行准确复位和应用替代材料重建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骨折 复位 内固定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