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历史·颠覆·协商——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析《愤怒的葡萄》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丽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入手,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解析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如何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抑制并颠覆"西部观念"和"美国梦";参与"沙尘暴移民"激进话语的商讨... 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入手,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历史背景,解析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如何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抑制并颠覆"西部观念"和"美国梦";参与"沙尘暴移民"激进话语的商讨与交流;参与历史意义的发展与建构。从《愤怒的葡萄》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可以证明该小说是"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史诗",斯坦贝克是一位具有伟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颠覆抑制 商讨交流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梅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喧哗与骚动》(The Soundand the Fury)中所体现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从班吉(Benjy)、昆丁(Quentin)和杰生(Jason)这三个叙述者入手,揭示福克纳对高歌猛进的北方工商资本主... 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喧哗与骚动》(The Soundand the Fury)中所体现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从班吉(Benjy)、昆丁(Quentin)和杰生(Jason)这三个叙述者入手,揭示福克纳对高歌猛进的北方工商资本主义主流话语的颠覆和对抗,解构了美国政府宣扬的内战胜利和资本主义进步的"单数""大写"历史;通过对迪尔西(Dilsey)形象分析,探讨南方庄园经济解体之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信仰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骚动》 新历史主义 颠覆抑制 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下载PDF
格林布拉特《隐形的子弹》之洞见与盲视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隐形的子弹》一文是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代表性论文,但一直以来,他在文中提出的批评假设和使用的批评方法的洞见和盲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从这两个层面来重新审视格林布拉特的这篇代表作,一方面从批评假设的层面厘清它关... 《隐形的子弹》一文是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代表性论文,但一直以来,他在文中提出的批评假设和使用的批评方法的洞见和盲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从这两个层面来重新审视格林布拉特的这篇代表作,一方面从批评假设的层面厘清它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权力的颠覆与抑制模式的术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早期文化中权力及冲突之间动态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从操作的层面揭示它逸闻主义式论证方法的有效性和缺陷。如此,在文学批评新的范式转换之际,才能更明确应如何继承与发展"新历史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布拉特 新历史主义 《隐形的子弹》 颠覆抑制 逸闻主义
下载PDF
《等待野蛮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4
作者 杨连红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78-80,89,共4页
新历史主义强调文本与历史语境的互动,提出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颠覆与抑制"两组重要的概念。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对库切的《等待野蛮人》进行解读,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种族观与权力观,让文本为... 新历史主义强调文本与历史语境的互动,提出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颠覆与抑制"两组重要的概念。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对库切的《等待野蛮人》进行解读,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种族观与权力观,让文本为历史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 颠覆抑制 《等待野蛮人》 种族观权利观
原文传递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模式解读——以弗兰克·奥康纳的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为文本
5
作者 卢慧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文章以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的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为文学文本,以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新历史主义文本阐释模式的重要特征"颠覆与抑制"、"振摆原则"和"逸闻主义",从而全方... 文章以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的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为文学文本,以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新历史主义文本阐释模式的重要特征"颠覆与抑制"、"振摆原则"和"逸闻主义",从而全方位、多维度地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模式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我的俄狄浦斯情结》 颠覆抑制 振摆原则 逸闻主义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再现之继承惯例研究
6
作者 焦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3,共5页
莎士比亚戏剧中,继承问题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继承问题既是当时政治与经济力量角力的体现,又是社会秩序变迁的反映。本文将从阶级与女性的维度审视莎剧情节中涉及的继承问题,研究其中再现的继承惯例与变化及由此折射出的政治... 莎士比亚戏剧中,继承问题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继承问题既是当时政治与经济力量角力的体现,又是社会秩序变迁的反映。本文将从阶级与女性的维度审视莎剧情节中涉及的继承问题,研究其中再现的继承惯例与变化及由此折射出的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变迁从而探讨格林布赖特的"颠覆与抑制"理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继承惯例 颠覆抑制
下载PDF
论《金瓶梅》中的颠覆与抑制——以潘金莲和吴月娘两个人物为例
7
作者 任春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191-192,共2页
《金瓶梅》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模式出现"礼崩乐坏"的时代产生的代表作,虽然曾遭"冷遇",但20世纪以来《金瓶梅》的研究逐成显学,众多学者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笔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对新历史主... 《金瓶梅》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模式出现"礼崩乐坏"的时代产生的代表作,虽然曾遭"冷遇",但20世纪以来《金瓶梅》的研究逐成显学,众多学者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笔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对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学者斯蒂芬格林在文学的功能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潘金莲和吴月娘,通过分析她们身上体现出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颠覆抑制 新历史主义 道德伦理
下载PDF
在颠覆与抑制中寻求自我——《赫索格》解读
8
作者 刘琦琳 《鄂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6-48,共3页
《赫索格》是美国二战后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关于它的解读,目前较多集中于小说的叙事学角度、心理分析、存在主义,也有从后殖民主义、男女性别关系角度解读分析文本。文章主要从文化传统层面、新历史主义角度分... 《赫索格》是美国二战后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关于它的解读,目前较多集中于小说的叙事学角度、心理分析、存在主义,也有从后殖民主义、男女性别关系角度解读分析文本。文章主要从文化传统层面、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解读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尤其运用格林布拉特的权力即兴运作、颠覆与抑制、含纳等一些概念理论阐释主人公产生精神危机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后,进行自我情感修复与调节,重新步入正常社会生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颠覆抑制 权力 含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