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原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核算及机制研究——以昆明松花坝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文翔
明庆忠
+2 位作者
牛洁
史正涛
雷国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昆明市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在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受访者补偿意愿的基础上,利用&q...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昆明市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在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受访者补偿意愿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价值"和"机会成本法"模型核算了松花坝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需求额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不足,且补偿形式相对单一,其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从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资金来源等方面完善高原城市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健全生态补偿奖惩机制等。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原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额度
核算
补偿机制
饮用水源地
高原城市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统筹土地利用碳收支的广东省横向碳补偿
被引量:
1
2
作者
杜梦晴
杨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219,共11页
[目的]碳补偿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环境公平的重要途经。[方法]在测算2010—2020年碳收支基础上,建立碳补偿模型核算碳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碳排放总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51%,除佛山、东莞、清远外其余城市的碳排...
[目的]碳补偿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环境公平的重要途经。[方法]在测算2010—2020年碳收支基础上,建立碳补偿模型核算碳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碳排放总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51%,除佛山、东莞、清远外其余城市的碳排放均不同程度增加,空间上呈现以广州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的格局。广东省2010—2020年碳吸收总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2)研究期间碳补偿支付区范围变大,面积占比由55.22%扩大至60.49%,支付区主要分布净碳排放较多的惠州及净碳排放少但碳排放效率低的云浮、阳江等,受偿区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净碳排放量少的河源、汕尾等地;另一类是碳排放多但碳排放效率高的深圳、广州、东莞等。(3)惠州需支付碳补偿额度居于首位,深圳获得碳补偿额度最多,各市跨区域碳补偿额度占区域GDP的比例在0.017%~0.095%波动,跨区域碳补偿具有可操作性。[结论]为实现广东省区域间的低碳协同发展,未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并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差异化的低碳优化策略,这对区域协调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收支
碳补偿
额度
核算
广东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原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核算及机制研究——以昆明松花坝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文翔
明庆忠
牛洁
史正涛
雷国良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基金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5HB02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础项目(2013Y4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44)
文摘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昆明市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在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受访者补偿意愿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价值"和"机会成本法"模型核算了松花坝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需求额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不足,且补偿形式相对单一,其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从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资金来源等方面完善高原城市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健全生态补偿奖惩机制等。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原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额度
核算
补偿机制
饮用水源地
高原城市
Key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cost calcul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drinking water source
plateau cities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碳中和背景下统筹土地利用碳收支的广东省横向碳补偿
被引量:
1
2
作者
杜梦晴
杨欣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2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0406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1YJA790072)
+1 种基金
武汉市曙光计划项目(202302020102034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23YJ001,2662023PY015)。
文摘
[目的]碳补偿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环境公平的重要途经。[方法]在测算2010—2020年碳收支基础上,建立碳补偿模型核算碳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碳排放总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51%,除佛山、东莞、清远外其余城市的碳排放均不同程度增加,空间上呈现以广州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的格局。广东省2010—2020年碳吸收总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2)研究期间碳补偿支付区范围变大,面积占比由55.22%扩大至60.49%,支付区主要分布净碳排放较多的惠州及净碳排放少但碳排放效率低的云浮、阳江等,受偿区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净碳排放量少的河源、汕尾等地;另一类是碳排放多但碳排放效率高的深圳、广州、东莞等。(3)惠州需支付碳补偿额度居于首位,深圳获得碳补偿额度最多,各市跨区域碳补偿额度占区域GDP的比例在0.017%~0.095%波动,跨区域碳补偿具有可操作性。[结论]为实现广东省区域间的低碳协同发展,未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并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差异化的低碳优化策略,这对区域协调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收支
碳补偿
额度
核算
广东省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budget
carbon compensation
quota accounting
Guangdong Province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原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核算及机制研究——以昆明松花坝水源地为例
张文翔
明庆忠
牛洁
史正涛
雷国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原文传递
2
碳中和背景下统筹土地利用碳收支的广东省横向碳补偿
杜梦晴
杨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