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核算及机制研究——以昆明松花坝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文翔 明庆忠 +2 位作者 牛洁 史正涛 雷国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昆明市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在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受访者补偿意愿的基础上,利用&q...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昆明市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在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受访者补偿意愿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价值"和"机会成本法"模型核算了松花坝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需求额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松花坝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额度不足,且补偿形式相对单一,其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从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资金来源等方面完善高原城市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健全生态补偿奖惩机制等。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原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额度核算 补偿机制 饮用水源地 高原城市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统筹土地利用碳收支的广东省横向碳补偿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梦晴 杨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219,共11页
[目的]碳补偿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环境公平的重要途经。[方法]在测算2010—2020年碳收支基础上,建立碳补偿模型核算碳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碳排放总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51%,除佛山、东莞、清远外其余城市的碳排... [目的]碳补偿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环境公平的重要途经。[方法]在测算2010—2020年碳收支基础上,建立碳补偿模型核算碳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碳排放总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51%,除佛山、东莞、清远外其余城市的碳排放均不同程度增加,空间上呈现以广州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的格局。广东省2010—2020年碳吸收总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2)研究期间碳补偿支付区范围变大,面积占比由55.22%扩大至60.49%,支付区主要分布净碳排放较多的惠州及净碳排放少但碳排放效率低的云浮、阳江等,受偿区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净碳排放量少的河源、汕尾等地;另一类是碳排放多但碳排放效率高的深圳、广州、东莞等。(3)惠州需支付碳补偿额度居于首位,深圳获得碳补偿额度最多,各市跨区域碳补偿额度占区域GDP的比例在0.017%~0.095%波动,跨区域碳补偿具有可操作性。[结论]为实现广东省区域间的低碳协同发展,未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并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差异化的低碳优化策略,这对区域协调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收支 碳补偿 额度核算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