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起·中止·结局——对《故事新编》创作历程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聂运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本文认为 ,鲁迅《故事新编》长达 13年的创作历程 ,并不是一个按写作纲要逐步实施的既定过程 ,其间许多创作构思、题旨、手法都是缘初创作设想发生突变后的产物。而且 ,鲁迅《故事新编》缘初创作设想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鲁迅的历... 本文认为 ,鲁迅《故事新编》长达 13年的创作历程 ,并不是一个按写作纲要逐步实施的既定过程 ,其间许多创作构思、题旨、手法都是缘初创作设想发生突变后的产物。而且 ,鲁迅《故事新编》缘初创作设想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鲁迅的历史文化观中 ,在总体批判、否定的思路中又潜藏着一种与自身的人生体验密切相关的理解的情愫 ,也反映了鲁迅的小说观中 ,“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小说 创作历程 鲁迅 创作构思 题旨 创作手法 历史文化观
原文传递
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安强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羌族史诗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样态,但是其濒危情势已很明显。在羌族社会中,口头史诗演述人常被称为"释比"。"程式"则在羌族口头史诗创编和演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口头史诗演述与仪式紧密相联,史诗表达的焦点是仪式之... 羌族史诗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样态,但是其濒危情势已很明显。在羌族社会中,口头史诗演述人常被称为"释比"。"程式"则在羌族口头史诗创编和演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口头史诗演述与仪式紧密相联,史诗表达的焦点是仪式之"题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史诗传统 史诗演述人 释比 题旨
原文传递
广播电视语言的特殊语境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月蓉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广播电视语言 语境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家 语言文字 思想内容 情境 题旨
下载PDF
现代自组织理论视域下小说主题与结构的生成
4
作者 王富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作品主题包括意旨和题旨两个方面,意旨即作者“立言之本意”,题旨为作品蕴含的主要思想和意义。因意谋篇虽然重要,但对于意旨生成结构的机制却付之阙如。小说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小说文本的众多要素,从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 作品主题包括意旨和题旨两个方面,意旨即作者“立言之本意”,题旨为作品蕴含的主要思想和意义。因意谋篇虽然重要,但对于意旨生成结构的机制却付之阙如。小说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小说文本的众多要素,从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面。最内层是意旨层:作者之意;其次是人物层:人物、人物关系、人物体系;再次是情节层:故事、情节和情节走向;最外层是言语层:言语和言语关系。大体而言,四个层面由内到外,递相支配。现代复杂性科学的自组织理论认为生命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无生命系统等都存在自组织现象。伟大作品的结构和题旨对作家意旨和构思的超越,主要缘于作家习得的文化以及小说人物等要素的自组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意旨 题旨 结构
原文传递
戏曲创作:题旨的确立与实现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周 《戏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1-13,共13页
自2015年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组织邀请了一批院内外专家学者、知名编剧开设讲座,在理论、实践两个面向接续传统,开拓视野,传授经验,受到戏剧戏曲学专业的研究生、戏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对之感兴趣的相关人士的欢迎。2... 自2015年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组织邀请了一批院内外专家学者、知名编剧开设讲座,在理论、实践两个面向接续传统,开拓视野,传授经验,受到戏剧戏曲学专业的研究生、戏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对之感兴趣的相关人士的欢迎。2017年3月17日,知名编剧罗周应邀以《戏曲创作:题旨的确立与实现》为题目,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心路,本刊刊发讲座整理稿,以供读者参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题旨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家学者 研究人员 创作心路 研究所 研究生
原文传递
俯仰之间,天地同在——关于陈彦《星空与半棵树》的一些关键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辉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61,共7页
一、星空—半棵树在创作谈《说说〈星空与半棵树〉》中,作者开篇即拈出“星空”与“半棵树”两大重要意象(1),以彰明作品并非显白的“题旨”:“星空”为主角安北斗心心念念且时常“观”“望”之所,乃其得以超脱俗世牵绊而暂时获得内心... 一、星空—半棵树在创作谈《说说〈星空与半棵树〉》中,作者开篇即拈出“星空”与“半棵树”两大重要意象(1),以彰明作品并非显白的“题旨”:“星空”为主角安北斗心心念念且时常“观”“望”之所,乃其得以超脱俗世牵绊而暂时获得内心平衡的重要依托;“半棵树”则为温如风与孙铁锤两家共有的那棵百年老槐树,属“发动”全书故事的基本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 老槐树 关键词 创作谈 题旨 星空 牵绊
原文传递
读诗一定要知道作者吗?
7
作者 郑朝晖 《七彩语文》 2024年第35期38-39,共2页
据说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题将作者的名字隐去了,对诗歌的评论,也只出现引文,而不标明作者和出处。对此自然聚讼纷纭。反对者应该占大部分,通常,大家认为,有关作者本身的信息是了解诗歌题旨的要素之一。语文界流传一个说法,“... 据说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题将作者的名字隐去了,对诗歌的评论,也只出现引文,而不标明作者和出处。对此自然聚讼纷纭。反对者应该占大部分,通常,大家认为,有关作者本身的信息是了解诗歌题旨的要素之一。语文界流传一个说法,“知人论‘诗’”,不少人将此奉为金科玉律。现在将诗歌的作者隐去,在品鉴诗歌方面是不是会大打折扣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界 题旨 反对者
原文传递
指向高阶思维 考出阅读素养——小学阅读能力测试工具研制过程和题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国才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6年第11期20-22,共3页
毫无疑问,阅读能力测试题是一份完整测试工具的核心,对阅读教学乃至整个学习生态的影响最大。它与阅读教学一样,上关语文基础的习得,下联习作表达的成长,还是文化传承、审美教育的载体。当然,对命题技术的要求也最高、程序最复杂。
关键词 测试工具 阅读能力 高阶思维 研制过程 阅读素养 指向 题旨 小学
下载PDF
解一场“春秋大梦” 《盗杀楚声王》创作谈
9
作者 王小农 《福建艺术》 2024年第6期46-47,共2页
《盗杀楚声王》是一个完全由碎片拼凑起来的故事,它不像大多数的剧本可能有一个故事出处或者人物原型,《盗》剧的情节、人物和题旨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碎片,在一次由发烧带来的长梦中杂糅而成。所以虽然我写的是一个史书上有记载的事... 《盗杀楚声王》是一个完全由碎片拼凑起来的故事,它不像大多数的剧本可能有一个故事出处或者人物原型,《盗》剧的情节、人物和题旨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碎片,在一次由发烧带来的长梦中杂糅而成。所以虽然我写的是一个史书上有记载的事情,但却不敢说这是部“历史剧”,只能勉强算是传奇剧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原型 楚声 创作谈 故事 题旨 大梦 文化碎片
下载PDF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景龙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语言 题旨 境界 审美价值取向 俗美
下载PDF
《怀念狼》怀念什么 被引量:5
11
作者 费秉勋 叶辉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长篇 《怀念狼》 贾平凹 问题小说 当代 散文写作 忧患 体悟 感性 题旨
下载PDF
关于作文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考生 作文评价 阅卷老师 考场作文 文章 构思 比拟 认知 事物 题旨
下载PDF
以远离的姿态回归:新时代长篇小说家庭书写的转变和可能
13
作者 王珂欣 《创作评谭》 2023年第5期57-60,共4页
家庭是个人成长生活的场所,也是组织社会的单元,三者共同构建出“个人—家庭—社会”的组织模型。家庭书写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是现代中国百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封建家庭扼杀人的个性和自由,是批判和出走的对象;革命时期,... 家庭是个人成长生活的场所,也是组织社会的单元,三者共同构建出“个人—家庭—社会”的组织模型。家庭书写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是现代中国百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封建家庭扼杀人的个性和自由,是批判和出走的对象;革命时期,文学作品常常以“舍小家为大家”来彰显题旨;新时期小说中“历劫重圆的家庭成为拨乱反正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封建家庭 文学作品 家庭书写 个人成长 百年文学 题旨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结构即戏剧——以《纳土归宋》创作为例
14
作者 罗周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0期10-11,共2页
素材、题旨、结构、文字,是我进行思考与创作的必由之路。以《纳土归宋》为例,第一步素材,是吴越国相关史料及部分民间故事,我广泛阅读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史》《新五代史》《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等上百万字材料,从中发掘... 素材、题旨、结构、文字,是我进行思考与创作的必由之路。以《纳土归宋》为例,第一步素材,是吴越国相关史料及部分民间故事,我广泛阅读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史》《新五代史》《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等上百万字材料,从中发掘出本剧题旨:百川归海、民心所向,主人公钱俶怀抱“民为重、社稷次之”之心,顺应一统之势,完成他崇高的割舍。结构,以北宋灭唐之役为切入点,将全剧集中在钱俶助宋灭唐至纳土归宋这短短三年之中,而以钱俶“三去一还”为总体布局:选择助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吴越国 《宋史》 钱俶 民间故事 《新五代史》 题旨 总体布局
原文传递
结构即戏剧 以《纳土归宋》创作为例
15
作者 罗周 《剧本》 2023年第1期59-60,共2页
素材、题旨、结构、文字,是我进行思考与创作的必由之路。以《纳土归宋》为例。第一步:素材,是吴越国相关史料及部分民间故事,我广泛阅读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史》《新五代史》《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等上百万字材料,从中发... 素材、题旨、结构、文字,是我进行思考与创作的必由之路。以《纳土归宋》为例。第一步:素材,是吴越国相关史料及部分民间故事,我广泛阅读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史》《新五代史》《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等上百万字材料,从中发掘本剧题旨:百川归海、民心所向,主人公钱俶怀抱“民为重、社稷次之”之心,顺应一统之势,完成他崇高的割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吴越国 《宋史》 民间故事 《新五代史》 题旨 广泛阅读 戏剧
原文传递
离去现实忧患、解脱生命痛苦——关于屈原《离骚》诗题与诗旨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新文 彭安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2,共6页
对于《离骚》篇题之义的解释,自汉以来歧见迭出,并且由此影响到对诗旨的正确理解。本文从《离骚》文本的内容主旨出发,详考“离”及“离骚”一词在《楚辞》与《史记》等楚汉文献中的实际运用,联系屈原“抒忧娱哀”和司马迁“抒愤懑”的... 对于《离骚》篇题之义的解释,自汉以来歧见迭出,并且由此影响到对诗旨的正确理解。本文从《离骚》文本的内容主旨出发,详考“离”及“离骚”一词在《楚辞》与《史记》等楚汉文献中的实际运用,联系屈原“抒忧娱哀”和司马迁“抒愤懑”的文学美学思想,得出不同以往的结论,认为:以“离骚”为“遭忧、别愁”诸说,与《离骚》诗旨不合;“离”即离开,“离骚”即“离忧”、“离去忧患、解脱痛苦”之谓;屈原、司马迁均有“离开忧患”、“解脱痛苦”的文学观念;诗题即主题,《离骚》前半写“骚”、后半写“离”、《乱》词总结全诗而写“离骚”,即“从彭咸之所居”自沉而死,则是终极意义上的“离骚”,是屈原全部现实忧患、生命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题旨 离去忧患 解脱痛苦
下载PDF
古代汉语修辞方法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占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73-77,82,共6页
修辞方法问题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修辞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微观方面而忽视宏观的把握。本文将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处于宏观、统摄地位的“辩证语用”的最高层,并将辩证语用归结为“因境制宜... 修辞方法问题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修辞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微观方面而忽视宏观的把握。本文将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处于宏观、统摄地位的“辩证语用”的最高层,并将辩证语用归结为“因境制宜”、“相反相成”、“矛盾统一、恰切适度”三原则。二是较为抽象概括的优选、调配、变通、炼意的居间层。三是具体、基础、微观的辞格层。力图使得对修辞方法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修辞学 题旨 语境 辞格
下载PDF
从《螽斯》英译看诗的可译性及译者的超越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玉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诗是可译的,但不是机械的语码转换,而是保全题旨与审美价值。诗是感性的艺术,所以文艺批评的关键不是命题内容,而是诗的题旨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文学翻译中不必拘泥指称意义,而需偏重情感意义和美学功能。本文通过《螽斯》的翻译作个案... 诗是可译的,但不是机械的语码转换,而是保全题旨与审美价值。诗是感性的艺术,所以文艺批评的关键不是命题内容,而是诗的题旨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文学翻译中不必拘泥指称意义,而需偏重情感意义和美学功能。本文通过《螽斯》的翻译作个案分析,企图说明译者可以通过语境和语言手段的综合调配,达致更高层次的超越原作束缚的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英译 可译性 指称意义 情感意义 语码转换 语言手段 重情 文艺批评 题旨
下载PDF
君子的赞美诗——《诗经·伐檀》题旨讨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健贤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There are three links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ntion of the subject for Fa Tan:the figurativ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river water is clear..." in the first lines; the usage of the character "胡... There are three links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ntion of the subject for Fa Tan:the figurativ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river water is clear..." in the first lines; the usage of the character "胡" in the poem; whether or not the use of the phrase of "that gentleman" at the end is an enantiosis. The three links work together to form the intention of subject for Fa Tan: praising the incorruptibility and wisdom of the gentleman who lost his official position but tilled by himself to earn his own living and worked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locality; satirizing those without merits but received emol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伐檀》 题旨 "河水清" 比兴 诗歌 《毛序诗》
下载PDF
从《妇女生活》到《茉莉花开》——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兴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4-16,共3页
由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电影《茉莉花开》自公映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当下文艺界,小说和影视携手、作家和导演“联姻”已成普遍之势。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较之小说,《茉莉花... 由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电影《茉莉花开》自公映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当下文艺界,小说和影视携手、作家和导演“联姻”已成普遍之势。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较之小说,《茉莉花开》在题旨、基调、风格等方面皆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旨 风格 基调 改编的得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