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
作者 董红义 帅石金 +1 位作者 李儒龙 王建昕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2,共6页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油机PM和NOx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了不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PM和NOx控制的整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 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吸附-催化还原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平衡仿真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楼狄明 张正兴 +2 位作者 谭丕强 赵泳生 张瑞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DPF再生过程,排气流量、颗粒物载荷量对再生平衡点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DPF再生过程的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再生平衡温度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 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DPF再生过程,排气流量、颗粒物载荷量对再生平衡点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DPF再生过程的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再生平衡温度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排气流量或颗粒物载荷量下,DPF再生平衡点温度均在很小的区间内变动,即DPF的再生过程受温度影响很大,只在很小的温度区间内达到平衡,并且DPF再生平衡温度随着排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颗粒载荷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再生平衡 温度 仿真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姜大海 宁智 +2 位作者 姚广涛 资新运 何锦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提出了确定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主要原则,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的特点,对过滤体的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过滤体压力损失模型,根据排气流量、温度和背压计算颗粒沉积量,提出了新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 提出了确定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主要原则,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的特点,对过滤体的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过滤体压力损失模型,根据排气流量、温度和背压计算颗粒沉积量,提出了新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具体再生控制策略的前提下,堇青石过滤体的累积颗粒物的限值为4g/L,而SiC过滤体为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压力损失 再生时机
下载PDF
DPF主动再生过程颗粒排放特性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孟忠伟 陈超 +3 位作者 秦源 李鉴松 杜雨恒 蒋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通过柴油发动机台架,采用后喷助燃的再生方式研究了主动再生过程中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出口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主动再生期间,DPF出口颗粒浓度可增加2~3个数量级;在升温过程和再生过程,出口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会因为碳... 通过柴油发动机台架,采用后喷助燃的再生方式研究了主动再生过程中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出口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主动再生期间,DPF出口颗粒浓度可增加2~3个数量级;在升温过程和再生过程,出口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会因为碳载量和再生温度的共同作用而表现出差异;升温过程中,10 nm左右核模态颗粒物的排放主要由来流中颗粒物的穿透引起;再生过程中,10 nm左右核模态颗粒物的排放主要由碳烟颗粒层氧化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逃逸引起;整个再生期间,100 nm左右的积聚态颗粒物的排放主要由DPF载体内碳烟颗粒的逃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二次颗粒 粒径分布
下载PDF
铈基燃油催化剂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少康 孙平 +2 位作者 刘军恒 嵇乾 吕俊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fuel borne catalyst,FBC),对柴油机DPF的再生平衡温度、压降特性和燃烧灰烬等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PF再生平衡温度因FBC的催化作用从500℃以上下降到约450℃,从而增加了颗粒捕集器的颗粒储备能力,并能够有效再生;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随着排气背压的增加而上升;燃用FBC测试燃油时DPF前后压差较纯柴油上升缓慢,其达到排气背压再生阀值的周期变长;同时,随再生次数的增多,再生后DPF的前后压差呈线性增加,捕集效率却逐渐提高。该文采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明显降低颗粒的着火点。结合电加热装置,可有效提高DPF的再生效果,有效过滤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对柴油车尾气净化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 再生平衡点温度
下载PDF
基于GT-Power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捕集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楼狄明 赵泳生 +2 位作者 谭丕强 张正兴 张瑞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77,共5页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颗粒捕集器本身结构参数对其捕集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CPSI)、过滤体孔隙率、过滤体微孔直径以及过...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颗粒捕集器本身结构参数对其捕集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CPSI)、过滤体孔隙率、过滤体微孔直径以及过滤壁厚度;影响颗粒物压降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过滤体渗透率、过滤体孔隙率以及过滤壁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仿真模型 效率 结构参数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陈亚运 丁道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60-66,共7页
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发生器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可有效去除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r filter,DPF)中沉积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而发生器的工作参数直接影响活性物质的浓度,选取合适的工作参数有... 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发生器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可有效去除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r filter,DPF)中沉积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而发生器的工作参数直接影响活性物质的浓度,选取合适的工作参数有利于活性物质的产生。该文以空气为气源,考察了放电区表面温度、放电电压、放电频率、空气流量4个因素对NTP发生器产生活性物质浓度的影响。以O3质量浓度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影响规律的分析、极差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研究表明:较低的放电区表面温度和放电频率有利于O3的生成,O3质量浓度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放电电压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放电区表面温度、空气流量为显著因素,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为不显著因素;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空气流量>放电区表面温度>放电频率>放电电压;NTP反应器产生活性物质的较优组合是:放电区表面温度40℃、放电电压19kV、放电频率7kHz、空气流量5L/min。研究结果对开发用于分解柴油机PM的NTP系统、优化NTP技术再生DPF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臭氧 低温等离子体 颗粒捕集器
下载PDF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任源 许新 马凡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 颗粒捕集器 颗粒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下载PDF
非对称孔结构载体对DPF及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颖刚 吕誉 +2 位作者 陈春林 陈贵升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8,共8页
运用GT-Power建立柴油机整机耦合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DPF)的模型,研究非对称孔道结构DPF的压降特性及其对柴油机整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孔道比例增加,碳烟容量增大,DPF压降降低,但过度增大进/... 运用GT-Power建立柴油机整机耦合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DPF)的模型,研究非对称孔道结构DPF的压降特性及其对柴油机整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孔道比例增加,碳烟容量增大,DPF压降降低,但过度增大进/出口孔道比例会使出口孔径过小而造成压降升高;柴油机加装洁净DPF时,柴油机各项性能指标随进/出口比例增加而降低,但随着DPF碳烟和灰分沉积量的增加,柴油机各项性能指标随进/出口比例增加均有所改善。DPF进/出口孔道比例为1.3时,柴油机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非对称孔道结构 颗粒捕集器 压降 性能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后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桂森 范建新 顾宏中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2-57,共6页
分析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的组成和危害,讨论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等,并且给出了一些结构实例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排放 OCC 后处理装置 颗粒捕集器
下载PDF
柴油车DPF系统的OBD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金池 庞海龙 +2 位作者 俞妍 卜建国 资新运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国六排放法规对OBD的要求和OBD诊断原理基础上,分析了OBD系统构成与功能模块。针对国六排放标准下OBD对DPF系统的关键功能性诊断,基于AVL BOOST仿真模拟了DPF堵塞、破损和被移除故障下的故障特征与敏感程度,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诊断策... 在国六排放法规对OBD的要求和OBD诊断原理基础上,分析了OBD系统构成与功能模块。针对国六排放标准下OBD对DPF系统的关键功能性诊断,基于AVL BOOST仿真模拟了DPF堵塞、破损和被移除故障下的故障特征与敏感程度,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诊断策略。结果表明:DPF前、后温度的相关性和压降对各故障表现出了较好的敏感程度,可以作为OBD诊断策略区分压差传感器合理性故障与DPF破损、堵塞、移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故障特征 车载诊断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霞 张博琦 夏鸿文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4年第5期28-32,共5页
柴油车具有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车必须加装后处理系统才能满足其限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稀燃NOx捕集... 柴油车具有动力性强、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车必须加装后处理系统才能满足其限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稀燃NOx捕集器(LNT)和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等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联合净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后处理 颗粒捕集器 联合净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怠速提升的DPF再生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蛟 李国祥 +3 位作者 郭圣刚 陶建忠 张军 王堃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69,82,共5页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端中心附近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升高幅度最大;随着怠速的提升载体的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逐渐降低,怠速提升至1 100r/min时,最高温度峰值由820℃左右降至632℃左右,降低了约22.9%,最大温度梯度由30℃/cm左右降至10℃/cm左右,降低了约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再生 怠速 温度控制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排气热管理的喷油策略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建 曹政 +1 位作者 张多军 刘胜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推迟主喷提前角缩短了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峰值温度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减小且燃烧重心后移,同时燃油消耗率及烟度略有增加,DOC入口温度提升也不明显;引入近后喷使得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但放热率第二峰值及后燃期有所增加,近后喷油量与主-近后喷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适当提高DOC入口温度,最高增幅可达19.3%,同时也能有效改善NOx排放和烟度;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显著提升DPF入口温度,最大增幅达70%,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及HC逃逸量增加。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状态提出各区域升温喷油控制策略:低负荷区域采用"近后喷+次后喷"的喷油组合,并且采用较大喷油量;中大负荷区域逐渐减少近后喷,直至无近后喷,同时将主喷适当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下载PDF
柴油车的颗粒捕集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凤艳 吴海波 《内燃机》 2008年第4期25-27,52,共4页
介绍了柴油车颗粒物的产生,减少颗粒物的措施,以及在德国大众LUPO等柴油轿车上使用的催化涂层式的颗粒捕集器的结构和再生过程。随着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颗粒捕集器将会成为柴油车的必装零件而得到更加广泛... 介绍了柴油车颗粒物的产生,减少颗粒物的措施,以及在德国大众LUPO等柴油轿车上使用的催化涂层式的颗粒捕集器的结构和再生过程。随着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颗粒捕集器将会成为柴油车的必装零件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颗粒捕集器 排放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法规及控制技术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子龙 《柴油机》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标准以及IMO黑炭新规的进展,指出:船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将成为船舶柴油机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黑炭测量方法的研究非常迫切。介绍了可同时降低柴油机NO_x和颗粒物排放的SCRF技术(即将SCR催化剂... 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标准以及IMO黑炭新规的进展,指出:船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将成为船舶柴油机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黑炭测量方法的研究非常迫切。介绍了可同时降低柴油机NO_x和颗粒物排放的SCRF技术(即将SCR催化剂涂覆在DPF上)。对高、中、低速船用柴油机排放颗粒粒径和数量浓度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开发船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时,应根据颗粒粒径分布特性,适当调整过滤体微孔直径或增加再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颗粒 黑炭 颗粒捕集器
下载PDF
燃油硫含量对国Ⅳ柴油轿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双喜 邵忠英 +1 位作者 包俊江 高俊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7,202,共5页
对燃用硫含量分别为300mg/kg与43mg/kg的柴油和是否安装DPF对采用典型国Ⅳ排放控制技术的柴油轿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装DPF时,国Ⅳ柴油车燃用高含硫量燃油时的颗粒物质量排放较燃用低含硫量燃油时增加25.... 对燃用硫含量分别为300mg/kg与43mg/kg的柴油和是否安装DPF对采用典型国Ⅳ排放控制技术的柴油轿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装DPF时,国Ⅳ柴油车燃用高含硫量燃油时的颗粒物质量排放较燃用低含硫量燃油时增加25.3%;安装DPF时增加22.2%。而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说明,燃油含硫量对安装DPF车辆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影响较大,燃用高含硫量燃油时的循环平均颗粒物数量浓度约为燃用低含硫量燃油时的4.8倍。研究同时表明,颗粒物排放主要在加速阶段产生,稳态工况和减速下颗粒物数量排放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轿车 硫含量 颗粒物排放 颗粒捕集器
下载PDF
非对称孔道与对称孔道的DPF载体压降交点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志军 姜瑞 +3 位作者 史春涛 申博玺 魏所库 张立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2-740,共9页
为了减小排气背压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压降,对对称孔道和非对称孔道DPF载体压降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碳烟和灰分的不均匀分布对DPF载体压降的影响,给出对称孔道和非对称孔道DPF载体的选取指标。研究结... 为了减小排气背压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压降,对对称孔道和非对称孔道DPF载体压降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碳烟和灰分的不均匀分布对DPF载体压降的影响,给出对称孔道和非对称孔道DPF载体的选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孔道DPF碳烟最优分布为前少后多,不对称孔道DPF碳烟的最优分布则与之相反,两者的灰分最优分布皆为分布于孔道末端。孔密度低于46.5个/cm2,壁厚较小或长径比小的非对称孔道性能较好,排气流量大,排气温度低于100℃或高于400℃更适合采用对称孔道DPF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压降 非对称孔道 压降交点
下载PDF
DOC+DPF系统对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顺利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卢奕睿 朱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DOC后和DPF后排气中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荷大于50.0%时,DOC后的NO_(2)体积分数φ(NO_(2))显著增加,柴油机原机氮氧化物中NO_(2)体积分数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而减小,DOC后和DPF后的φ(NO_(2))、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柴油机原机PM排放取决于柴油机的运行工况,不同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为15%~30%,50.0%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最高,为26%;DPF的PM去除率超过90%,经过DPF后核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聚集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 颗粒捕集器 颗粒 排放
下载PDF
壁流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会波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壁流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作为有效的控制柴油机颗粒排放技术,从材料到结构设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的技术发展,对载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高孔隙率的"Two in One"技术,要求小尺寸、储灰能力强的非对称孔结构设计... 壁流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作为有效的控制柴油机颗粒排放技术,从材料到结构设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的技术发展,对载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高孔隙率的"Two in One"技术,要求小尺寸、储灰能力强的非对称孔结构设计、薄膜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材料 结构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