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颌骨鳞状细胞癌术后康复与症状困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青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康复与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基...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康复与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开口度及症状困扰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开口度大于对照组(P<0.05),症状困扰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康复与症状困扰的影响更为积极,在颌骨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细胞 患者需求 延续护理 术后康复 困扰
下载PDF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恶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是一种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常见的颌骨囊性病损,临床上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复发较为常见,但恶变病例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部分恶变为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是一种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常见的颌骨囊性病损,临床上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复发较为常见,但恶变病例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部分恶变为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和探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癌变相关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类似病例诊断及预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恶变 细胞 口腔疾病防治 颌骨细胞
下载PDF
手术结合放疗在治疗上颌骨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太伟 张云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比较手术前放疗、手术后放疗及单纯手术治疗在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行40~50 Gy放疗,4周后进行手术17例;手术后2周进行放疗16例;单纯手术12例。结果术后5年随访:术前放疗和手术组17例中,1... 目的比较手术前放疗、手术后放疗及单纯手术治疗在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行40~50 Gy放疗,4周后进行手术17例;手术后2周进行放疗16例;单纯手术12例。结果术后5年随访:术前放疗和手术组17例中,1年生存16例,1例失访;3年生存10例,1例死于脑转移,2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肺炎,余失访;5年生存5例,3例死于肺转移,余失访。术后放疗和手术组16例中,1年生存14例,1例死于肺转移;3年生存9例,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肺转移,余失访;5年生存4例,2例死于肺转移,余失访。单纯手术组12例中,1年生存10例,2例失访;3年生存4例,2例死于肺转移,2例死于脑转移,余失访;5年生存1例,2例死于肺转移,余失访。术前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3年和5年生存率稍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手术结合放疗有益于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细胞 手术 放射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在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琦 鞠侯雨 +3 位作者 刘杨 郭伟 任国欣 冀洪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1次/周,第2天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1次/3周)。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疗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8%(7/1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RFS)显著延长(20.5月vs 12月,P=0.021),2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22.5月vs 15月,P=0.200)。区域淋巴转移(P=0.038)、肿瘤最大径≥4 cm(P=0.042)及术后接受放疗/放化疗(P=0.000)为影响PIO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新辅助化疗在PIOSCC的患者中获得了较高的近期缓解率,并在RFS方面获益。新辅助化疗有望成为改善PIOSCC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颌骨细胞 新辅助化疗 无复发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于斐 赵志国 刘维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92-497,共6页
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IO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只发生于上下颌骨,由残余的牙源性上皮,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发展而来的颌骨内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慢性炎症刺激... 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IO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只发生于上下颌骨,由残余的牙源性上皮,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发展而来的颌骨内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慢性炎症刺激是PIOSCC的诱发因素之一。PIOSCC发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容易导致误诊以及延误治疗。该病缺乏系统性研究,为了增加对该疾病的了解,笔者检索了国外相关文献,就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颌骨细胞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预后因素
下载PDF
98例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杨金刚 夏荣辉 +7 位作者 朱云 吴思成 董亚兵 杨功鑫 史俊隆 崔迎慧 朱凌 周晌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 目的:总结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包将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平均年龄56.6岁;男71例,女27例;上颌骨33例,下颌骨65例。术后随访的95例患者中,24例出现复发,10例出现远处转移,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患者的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7%和61.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切缘阳性、颈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面部麻木、切缘阳性,肿瘤部位、颈淋巴结转移分别对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切缘阳性和颈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前2年是PIOSCC患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高发期,切缘阳性及颈淋巴结转移是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颌骨细胞 预后因素 临床病理描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