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颌部弹力套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玉莲 彭国光 +6 位作者 王科 蔡润婵 吴美珍 凌舒文 庞宏 王世容 彭丽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4-1525,共2页
目的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 目的评价头颌部弹力套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口腔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头颌部弹力套;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相同骨折位置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弹力头套,评价两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患者舒适度和护士换药时间。结果实验组在以上3个评价指标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及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头颌部弹力套切口愈合好、舒适度高且换药操作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颌部弹力套 颧骨复合体骨折 颌骨骨折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雷欣 邓书海 +3 位作者 关崧华 黄辉 陈玉婷 刘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 目的:探究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9例疑似髁突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三维螺旋CT、MRI检测,观察患者髁突骨折类型、移位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以患者术中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对比CT、MRI诊断髁突骨折类型、移位类型、软组织损伤诊断效能。结果:CT检测Ⅰ类骨折65.22%,Ⅱ类骨折21.74%,Ⅲ类骨折13.04%,MRI结果显示,Ⅰ类骨折占71.01%,Ⅱ类骨折占17.39%,Ⅲ类骨折占11.59%;CT检测骨折移位Ⅰ型39.13%,Ⅱ型28.99%,Ⅲ型31.88%;MRI检测Ⅰ型36.23%,Ⅱ型26.09%,Ⅲ型37.68%;CT、MRI骨折类型、移位类型检出对比无明显差异;MRI在骨髓水肿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以手术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MRI检测骨髓水肿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CT、MRI在检测髁突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移位类型方面准确度均较高,两种影像学检测诊断价值相似,MRI还可有效反应患者关节囊内损伤情况,可用于下颌骨髁突骨折软组织损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骨折类型 骨折移位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蕙 崔军辉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4,共3页
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首选方案之一。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能否顺利手术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已成为口腔颌面创伤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下颌骨髁... 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首选方案之一。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能否顺利手术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已成为口腔颌面创伤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姚政铎 何冬梅 勾洪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髁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率仅次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居第二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一直以来,髁突骨折都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争论不休的二个话题,其分类层出不穷,而治疗方法更是百家争鸣。本文就髁突骨折的分类及... 髁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率仅次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居第二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一直以来,髁突骨折都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争论不休的二个话题,其分类层出不穷,而治疗方法更是百家争鸣。本文就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治疗方法 分类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颌骨体部骨折 颌骨骨折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松松 杜一飞 +5 位作者 戈杰 程杰 杨蓉 李明 叶金海 江宏兵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6例共57侧髁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2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 cm以上。3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 cm以内。结论髁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张口度 咬合关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金宝忠 肖进 +2 位作者 胡孙强 徐伟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复查对比下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平扫CT、下颌骨矢状CT及颅颌三维CT重建。依据下颌骨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患者的咬合状况、开口度、面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下颌运动曲线患侧偏斜35例。结论:解剖手术能力或者面神经的个体变异;创口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板和螺钉的位置、数量及固定部位,颌间牵引,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复位状况等为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张口受限及咬合偏斜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耳屏前直线切口直视下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及其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亚娣 黄永清 +1 位作者 乔光伟 马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9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直视下即可操作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经治疗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成人下颌升支应用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宫大连 李宁毅 +1 位作者 刘云涛 赵保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研究成人下颌升支后份及髁突的应用解剖。方法 对 16个成人离体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升支后份厚度 ,下颌孔后缘至下颌升支后缘的距离、髁突高度、髁突颈前后径、内外径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升支后缘前方 15mm范围内由后向前逐渐增... 目的 研究成人下颌升支后份及髁突的应用解剖。方法 对 16个成人离体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升支后份厚度 ,下颌孔后缘至下颌升支后缘的距离、髁突高度、髁突颈前后径、内外径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升支后缘前方 15mm范围内由后向前逐渐增厚 ,部分下颌升支在下颌孔上方 10mm处无松质骨。结论 应用拉力螺钉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固定时应参照以上解剖规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下颌升支 应用解剖 颌骨骨折 拉力螺钉
原文传递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凌久德 褚植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比较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 ,2 2例采用手术治疗 ,2 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疗后 6周和 1年复诊 (6周失访率为 14 3% ,1年失访率为 30 6 % ) ,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来测定两组患者的... 目的 :比较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 ,2 2例采用手术治疗 ,2 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疗后 6周和 1年复诊 (6周失访率为 14 3% ,1年失访率为 30 6 % ) ,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来测定两组患者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张口度 ,分析开口偏斜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手术治疗组的髁突平均移位角度显著大于非手术治疗组 ,但治疗后 6周和 1年 ,手术组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开口偏斜率显著小于非手术组 ,手术组的咀嚼功能优于非手术组 ;6周时手术组的张口度明显大于非手术组 ,1年后两者相近。结论 :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非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比较
下载PDF
颅颌面坚强内固定(八)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内镜辅助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髁突骨折占下颌骨骨折的20%~50%.20世纪初,由于颌面部手术有着较高的危及生命的风险,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二次世界大战后,髁突骨折的治疗从绝对的保守治疗向外科手术发展.至今,由于没有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髁突骨折占下颌骨骨折的20%~50%.20世纪初,由于颌面部手术有着较高的危及生命的风险,髁突骨折的治疗一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二次世界大战后,髁突骨折的治疗从绝对的保守治疗向外科手术发展.至今,由于没有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取得符合循证医学的前瞻性研究,髁突骨折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将持续下去[1-3]..大量临床治疗总结常忽略髁突骨折后咀嚼系统强大的适应性改变对治疗结果的影响[4],由此产生的大量“错误结论”仍将长期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不可忽视的是一部分髁突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后继发咬合紊乱、开(牙合)、下颌运动受限、关节疼痛、关节强直、颜面偏斜等并发症.随着髁突骨折分类研究的进展、各种小型接骨板的出现、坚强内固定技术的成熟应用,手术效果显著提高,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文献更倾向于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术[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技术 非手术治疗 内镜辅助 颅颌面 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术 颌面部手术
原文传递
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诊断髁突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一鸣 陈伟建 +2 位作者 谷志远 王靖虓 赵翚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索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成像 3种影像学检查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 38侧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的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髁突骨... 目的 :探索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成像 3种影像学检查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 38侧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的常规X线、二维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均有显示不准确现象 ,横断位的二维CT对 3例髁突横行骨折有不准确显示 ,三维CT可清楚地显示各种类型的髁突骨折。结论 :常规X线对髁突各种类型骨折均有误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诊断 三维CT 二维CT X线诊断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案对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开口度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磊 吴忠 叶珊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案对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开口度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依据术后训练方案分为对照组(n=36)与干预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给予下颌运动...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案对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开口度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依据术后训练方案分为对照组(n=36)与干预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给予下颌运动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下颌主动张口度、健侧活动度、患侧活动度及前后活动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下颌主动张口度、下颌健侧活动度、下颌前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干预组张口受限率与咬合关系紊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下颌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对下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手术后开口度与活动度的训练效果更好,可缩短下颌运动功能恢复进程,减少张口受限及咬合关系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手术 训练 开口度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及颌间弹性固定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媛娜 谢咏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8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及颌间弹性固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7例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手术及颌间弹性固定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进行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采...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及颌间弹性固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7例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手术及颌间弹性固定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进行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采取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的方法与康复结果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47例患者术后符合髁突骨折治愈标准。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下颌骨髁突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手术及颌间弹性固定,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切复内固定术 颌间弹性固定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伏瑞修 马贵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在内窥镜下对22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经皮穿刺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骨折愈合好,21例下颌运动正常,20例咬合关系良...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在内窥镜下对22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经皮穿刺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骨折愈合好,21例下颌运动正常,20例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内窥镜下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有效,无并发症发生,适用于下颌骨髁突颈及颈下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内窥镜下 微型钛板 骨折复位 骨折患者 经皮穿刺 骨折愈合 下颌运动 咬合关系 手术创伤 复位固定 无并发症
原文传递
儿童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特征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伟 柳新华 +2 位作者 侯春林 马雪芳 张新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713,共2页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 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囊内骨折的一种类型,骨折线通过髁突表面.延伸至翼外肌附着处的下方,内侧的骨折片一般会发生移位。虽然下颌骨髁突骨折比较常见,在所有下颌骨骨折中约占9%~45%,但SFMC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儿童SF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折 临床特征 儿童 颌骨骨折 治疗 SFMC 翼外肌附着 颌骨骨折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技术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子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5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MRI)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以7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患处软组织损伤...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MRI)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以7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患处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差异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对于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904,P=0.342~1.000>0.05),而MRI对组织撕裂的诊断灵敏度、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准确度和骨髓水肿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93.88%,88.17%,88.17%,82.26%和83.87%)均显著高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81.63%,76.34%,64.52%,54.84%和58.06%)(χ^2=4.346~15.030,P=0.000~0.037<0.05)。结论MRI和螺旋CT三维重建均能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诊疗价值,且MRI对于骨折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检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磁共振成像 颌骨骨折 组织损伤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45例回顾性分析
17
作者 胡永 朱佳栋 赵大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基于新分类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5例(57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受伤原因、... 目的:总结基于新分类的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及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5例(57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受伤原因、骨折分类、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4.67岁(16~76岁)。交通事故(56%)为主要致伤原因。髁头骨折(囊内骨折) 26例(35侧),其中A型13例(13侧)、B型7例(11侧)、C型1例(1侧)、M型3例(6侧)、无移位2例(4侧);髁颈骨折12例(13侧);髁突基底部骨折7例(9侧)。10例髁头骨折(B型4例、C型1例、M型3例、无移位2例)及3例髁颈骨折共13例行保守治疗;16例髁头骨折(A型13例、B型3例)、9例髁颈骨折及7例髁突基底部骨折共32例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中,5例失访,40例随访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者中,3例关节区长期酸痛、1例关节弹响、1例张口受限;手术治疗者1例髁突吸收、2例面神经颞支麻痹。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应结合骨折分类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分类
下载PDF
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凡 杨庆福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 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在成人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应用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辅以适当的颌间牵引及张口训练。结果 90%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5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拉力螺钉联合微型钛板能对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进行较好的内固定,并能提高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力螺钉 微型钛板 颌骨骨折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艳 向学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耳前入路(PAA)、耳轮缘入路(TEA)、耳颞入路(TAA)、颌下入路(SMA)、颌后腮腺前缘入路(RMAA)、颌后腮腺后下极入路(RMPA)、颌后穿腮腺入路(RMTA)、单纯经口入路(TOA)、内镜经口入...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耳前入路(PAA)、耳轮缘入路(TEA)、耳颞入路(TAA)、颌下入路(SMA)、颌后腮腺前缘入路(RMAA)、颌后腮腺后下极入路(RMPA)、颌后穿腮腺入路(RMTA)、单纯经口入路(TOA)、内镜经口入路(ETOA)和颌下切口内镜经口入路(SETOA)的并发症发生率,筛选较为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查,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时间、手术入路方式、样本量、年龄、随访时间、并发症以及其阳性结果患者数。采用STATA 14.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1282例患者、1310侧髁突骨折。网状meta分析结果示,在面瘫发生率对比中,TOA和ETOA分别比SMA、PAA、TEA、RMPA的发生率低,危险比(RR)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14(0.02,0.94)、0.08(0.01,0.65)、0.08(0.01,0.57)、0.01(0.00,0.46)和0.16(0.03,0.92)、0.09(0.01,0.67)、0.09(0.02,0.56)、0.01(0.00,0.49),ETOA比RMTA发生率低,RR及95%CI为0.11(0.02,0.67)(P<0.05)。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示,面瘫、涎瘘、咬合不良、开口偏斜、TMJ症状中发生率最低的手术入路,分别为TOA、TEA、TOA、TOA、RMAA。结论:TOA、ETOA、RMAA较其他常用的入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能获得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并发症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分析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 目的:探究在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中,应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MRI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5.0%,高于CT诊断的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诊断时应用MRI的价值好于CT,因此MRI值得优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