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枕髁-颈突入路到达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力伟 王忠诚 +2 位作者 于春江 王凤梅 陈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结果 :寰枕关节面不同的比例关系 ,决定枕髁的磨除范围。颈突位于枕髁的后外侧 ,茎突和二腹肌沟的内侧 ,后邻椎动脉上外侧袢 ,组成了颈静脉孔的后壁。与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形成了三角形 ,出颅的后组脑神经及颈静脉球位于三角形内。结论 :本入路是枕下外侧入路的改良 ,通过部分枕髁及颈突磨除 ,从后方显露颈静脉孔 ,避免了面神经移位及颞骨岩部的磨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枕髁-突入路 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研究
下载PDF
远外侧入路治疗颅颈交界腹侧病变的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波 游潮 +2 位作者 蔡博文 贺民 帅克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在处治中下斜坡、颈延交界区腹侧及颈静脉孔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其中枕髁后入路12例,经部分枕髁入路5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完整枕...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在处治中下斜坡、颈延交界区腹侧及颈静脉孔区病变的应用。方法对2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其中枕髁后入路12例,经部分枕髁入路5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20例肿瘤全部切除15例,近全部切除5例,3例椎基底动脉瘤均顺利夹闭,3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率,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小脑或脊髓缺血。结论远外侧入路是脑干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但手术操作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和延伸范围来选择入路,进而最低限度切除颅底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治疗 腹侧病变 寰枕关节不稳定 后组颅神经损伤 远外侧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全部切除 颈静脉孔区 颈静脉结节 基底动脉瘤 手术死亡率 手术并发症 椎动脉损伤 中下斜坡 融合 脑脊液漏 脊髓缺血 手术操作
原文传递
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及定位标志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2 位作者 潘亚文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寰椎横突(TPA)、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在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5例,男13例,女2例,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3~×...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寰椎横突(TPA)、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在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5例,男13例,女2例,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3~×30)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明确该区显微解剖特征、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定位意义。结果:颈静脉孔区多数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颈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外表面,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二腹肌、颈静脉突、颈动脉嵴对定位面神经、颈静脉孔及舌咽神经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复杂,利用寰椎横突、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显微外科解剖 寰椎横突(TPA) 颈静脉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书卿 赵继宗 +2 位作者 张俊廷 吴震 贾桂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8-539,共2页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 ,2 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 9例采用枕大孔区远外侧入路 ;7例经CPA枕下入路 ;5例经颞下窝耳后入路 ;1例经后正中入路。结果  2 2例肿瘤中...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 ,2 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 9例采用枕大孔区远外侧入路 ;7例经CPA枕下入路 ;5例经颞下窝耳后入路 ;1例经后正中入路。结果  2 2例肿瘤中 2 0例全切除 ,2例次全切除。其中神经鞘瘤 13例 (5 9 1% ) ,颈静脉球瘤 4例 (18 2 % ) ,脑膜瘤 3例 (13 7% ) ,脊索瘤和转移癌各 1例(4 5 % )。死亡 1例。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以神经鞘瘤最多 ,其次为颈静脉球瘤和脑膜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脑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面瘫、颈部包块 被引量:8
5
作者 申卫东 李竹梅 +2 位作者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简要病史】患者尹女士,36岁,以“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4年,左侧面瘫、颈部肿物2年”主诉入院。患者因“左耳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面瘫”3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耳新生物”行活检和“中耳、乳突”... 【简要病史】患者尹女士,36岁,以“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4年,左侧面瘫、颈部肿物2年”主诉入院。患者因“左耳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面瘫”3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耳新生物”行活检和“中耳、乳突”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炎症”或“胆脂瘤”。半年前因耳部肿物复发再次在当地医院行活检术,病理提示“颈静脉副神经节瘤”,为进一步诊治,我院以“左侧颈静脉孔区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体瘤 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孔区 搏动性耳鸣 化学感受器瘤 非嗜铬的副神经节瘤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依凝 程敬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1,共3页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影像学诊断 神经血管结构 立体定向放射技术 低度恶性肿瘤 颈静脉孔区 神经影像学 颅底外科学 颅内脊索瘤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经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手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虚拟现实解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钱增辉 汤可 +1 位作者 周敬安 赵亚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经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手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经乙状窦前入路分别显露内... 目的 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经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手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 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经乙状窦前入路分别显露内听道入口上缘(路径a)、颈静脉孔前缘(路径b)和颈静脉孔后缘(路径c)的不同微创手术路径,观察测量并比较伴随微创手术路径改变后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的变化.结果 在模拟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中,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其中路径a位置水平最高,向内上方紧贴半规管和内淋巴囊后方到达面听神经复合体进入内听道处;路径b向内侧紧贴颈静脉球前方到达颈静脉孔神经部;路径c位置水平最低,向内侧紧贴乙状窦前缘到达颈静脉球.在所测手术路径体积和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体积比较方面,路径a>路径b>路径c;在手术路径中静脉窦体积比较方面,路径b>路径a>路径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a中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的体积为(53.32±5.54) mm^3,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30.55±3.51) mm^3;路径b中显露后组颅神经的体积为(84.59±9.23) mm^3.结论 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不同靶点的微创手术路径对骨性结构和静脉窦的影响不同,联合使用各手术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经乙状窦前入路 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解剖
原文传递
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钟文军 全伟 +1 位作者 曹志恺 陈杰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最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颈静脉孔区 脑肿瘤
原文传递
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学记 万经海 +4 位作者 吴跃煌 刘绍严 钱海鹏 徐震纲 唐平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液鼻漏3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60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好转,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尤其是伴有明显的颈部扩展者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内镜经口入路岩斜区、颈静脉孔区鼻咽癌切除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焕康 李静 +8 位作者 蒋晓文 李帅 薛凯 孙希才 刘全 顾晔 李万鹏 宋小乐 余洪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其在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3个干性头颅骨性标本和5个新鲜冰冻尸头标本, 采用经口入路显露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 记录重要解剖标志及...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其在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3个干性头颅骨性标本和5个新鲜冰冻尸头标本, 采用经口入路显露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 记录重要解剖标志及显露范围, 详细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复发性NPC患者6例, 男女比例1∶1, 年龄42~69岁, 所有患者均使用该入路行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NPC切除术。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解剖研究显示, 内镜经口入路在保留翼内肌和翼外肌的基础上, 可显露咽旁段、岩骨段和斜坡旁段颈内动脉, 可处理颈静脉孔区和岩斜区的病变。临床实践显示, 6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经口入路NPC切除术, 术后增强MRI见肿瘤完整切除, 患者无咀嚼功能障碍。结论内镜经口入路用于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NPC切除术, 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 翼突后 复发性鼻咽癌 岩斜区 颈静脉孔区
原文传递
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的显微解剖观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裘明哲 张建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为获得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相关的国人解剖学参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解剖观测30 侧国人尸头,对有关岩骨入路数据进行测量。结果:鼓环~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84±3.84)m m ,鼓环~面神经距离为... 目的:为获得经岩骨入路颈静脉孔区手术相关的国人解剖学参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解剖观测30 侧国人尸头,对有关岩骨入路数据进行测量。结果:鼓环~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84±3.84)m m ,鼓环~面神经距离为(2.71±0.81)m m ,后半规管~颈静脉球顶距离为(4.99±4.41)m m ,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膝部距离为(7.71±1.47)m m ,面神经垂直部~颈静脉球距离为(5.67±2.24)m m 。结论:术中如能注意相关解剖学参数,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岩骨 显微解剖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铁 姬星 王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8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17例,观察其CT和MRI表现,分析CT和MRI在鉴别诊断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优势与局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I检查检...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患者17例,观察其CT和MRI表现,分析CT和MRI在鉴别诊断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优势与局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I检查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病灶位置,9例颈静脉孔呈均匀性增大,8例呈偏心性增大;颈静脉孔增大呈椭圆形的12例,圆形的4例,不规则的1例;CT显示颈静脉孔骨质呈压迫吸收性破坏的9例,骨质浸蚀破坏的8例,CT显示为骨质浸蚀破坏的8例患者中,有3例MRI显示吸收破坏改变;纵向生长的特征者MRI显示有9例,而CT显示仅3例;6例神经鞘瘤患者MRI清晰显示囊变的4例,CT仅显示1例;7例颈静脉球瘤患者CT检查呈等或稍高密度,仅2例瘤内见迂曲血管,MRI检查5例可见点状、条状血管留空低信号影。结论 CT与MRI在诊断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使用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颈静脉孔区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脊索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凯兵 王亮 +5 位作者 郝淑煜 李达 王科 吴震 张力伟 张俊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12例)。手术主要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10例),...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12例)。手术主要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10例),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10例,大部切除1例,病理软骨型为主(11例),术后3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访到的13例患者有症状者仍以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为主(7例)。结论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临床症状以后组脑神经麻痹症状为主,病理类型以软骨型多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脑神经功能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根据情况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颈静脉孔区 脑神经麻痹
原文传递
颈静脉窝解剖及变异的HRCT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监悟帅 刘志明(综述) 王振常(审校)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6期2-4,共3页
颈静脉窝的大小、形状、位置存在诸多变异,这些变异既可有产生临床症状,又能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颈静脉球或颈静脉孔区研究较多,但采用高分辨CT(HRCT)在活体对骨性颈静脉窝的研究甚少,... 颈静脉窝的大小、形状、位置存在诸多变异,这些变异既可有产生临床症状,又能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增加手术并发症。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颈静脉球或颈静脉孔区研究较多,但采用高分辨CT(HRCT)在活体对骨性颈静脉窝的研究甚少,并且由于采用方法、采纳样本等不一致,所得结果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研究仍有必要。现就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RCT研究 变异 解剖 手术并发症 颈静脉孔区 临床症状 手术入路 颈静脉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两种联合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应用解剖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领领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 目的通过比较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与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6具成人尸头镜下模拟两种联合入路,比较两种联合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学标志,同时观察寰椎横突磨除后对颈静脉孔区颅外段的暴露情况。结果两种联合入路均可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内段及有限的颅外段,但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有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内侧区域,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更利于暴露颈静脉孔后外侧区域。枕髁和颈静脉突为前者的解剖标志,茎乳孔和颈静脉突为后者的解剖标志。寰椎横突的切除可增加颈静脉孔区颅外段茎突后间隙的显露。结论远外侧髁旁联合部分经髁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孔内侧的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而迷路下联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合寰椎横突的磨除,更适宜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外侧的沟通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沟通性肿瘤 联合入路 寰椎横突 颈静脉 解剖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卫红 章华 +7 位作者 谢志海 柒琳 吴平 张俊毅 陈香 付维 肖健云 赵素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依次采取鼓室底入路和改良鼓室底... 目的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依次采取鼓室底入路和改良鼓室底入路、C组依次选择Ⅰ型颞下窝入路及改良Ⅰ型颞下窝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解剖,比较各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解剖区域的显露程度。结果颈侧入路对颈静脉孔的颅外部分及咽旁间隙显露良好;鼓室底入路在颈侧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乳突、乙状窦垂直段、颈静脉球、颈静脉孔神经部;Ⅰ型颞下窝入路又在鼓室底入路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外耳道深部、中耳腔及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改良鼓室底入路和改良Ⅰ型颞下窝入路很好地弥补了鼓室底入路和Ⅰ型颞下窝入路对乙状窦水平段和颈静脉孔血管部显露不足的缺陷。结论不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依据,根据颈静脉孔区病变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对有效显露和切除病变,减少结构和功能破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手术入路 解剖学
下载PDF
自发性颞骨内脑膜脑膨出1例
17
作者 张红佳 刘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76,共3页
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为主诉症状的颞骨内脑膜脑膨出病例。患者女,31岁,因“自幼右耳听力差,头痛伴右侧面神经麻痹半年,眩晕1个月余”就诊。术前磁共振(MRI)示:右侧颈静脉孔区、内听道及颞骨岩尖部异常信号,考虑脑膜脑膨出并多发骨质... 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为主诉症状的颞骨内脑膜脑膨出病例。患者女,31岁,因“自幼右耳听力差,头痛伴右侧面神经麻痹半年,眩晕1个月余”就诊。术前磁共振(MRI)示:右侧颈静脉孔区、内听道及颞骨岩尖部异常信号,考虑脑膜脑膨出并多发骨质吸收破坏可能性大,局部膨出的脑组织内异常T2信号,胶质增生可能性大,不除外修复性肉芽肿。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岩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发育不良的脑组织,不除外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术后半个月出院,随访1年,术前症状无进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脑膜脑膨出 主诉症状 右耳听力 内听道 颈静脉孔区 胶质增生 预后良好
原文传递
颅底颈静脉孔区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
18
作者 李涛 李洁琼 +1 位作者 龚晓虹 罗菲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4-316,共3页
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SP)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包括软组织(髓外)或骨(髓内),多发生于脊椎,而发生于颅底骨则十分罕见,约占所有浆细胞疾病的5%~10%[1]。该病发病率低,术... 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SP)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包括软组织(髓外)或骨(髓内),多发生于脊椎,而发生于颅底骨则十分罕见,约占所有浆细胞疾病的5%~10%[1]。该病发病率低,术前误诊率高,仅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难以确诊,现报道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颅底颈静脉孔区孤立性浆细胞瘤,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浆细胞瘤 颅底 颈静脉孔区 影像学
下载PDF
Fisch分型D型副神经节瘤的治疗进展
19
作者 李强 张黎 +1 位作者 任鸿翔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4-637,共4页
Fisch分型D型副神经节瘤是鼓室-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最常选用全切除肿瘤的颞下窝入路A型术式进行一期手术,但如何避免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仍是治疗该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文献... Fisch分型D型副神经节瘤是鼓室-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最常选用全切除肿瘤的颞下窝入路A型术式进行一期手术,但如何避免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仍是治疗该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了Fisch分型D型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治疗策略,一期手术方式适合于Di1类副神经节瘤患者,而分期手术方式更适合于Di2和Di3类副神经节瘤患者.Fisch分型D型副神经节瘤术前血管内栓塞可以安全、有效地阻断肿瘤血供并缩小肿瘤的总体积,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不伴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是选择短期"观察与随访"策略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一期手术 文献总结 术后放疗 血管内栓塞 颈静脉孔区 老年患者 肿瘤血供
原文传递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洁 万经海 +1 位作者 赵兵 钱海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MRI和DSA影像资料。结果神经鞘瘤16例(含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2例,脑膜瘤2例,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MRI和DSA影像资料。结果神经鞘瘤16例(含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2例,脑膜瘤2例,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样脊索瘤各1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多伴有囊变;颈静脉球瘤可见典型的"胡椒盐征";脑膜瘤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样脊索瘤常见骨质破坏和瘤内钙化,软骨源性肿瘤T2WI可见特征性高信号。结论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多样,部分征象具有特征性,术前影像学评估能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外科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颈静脉孔区 影像学表现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