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晨思 洪瑶 +5 位作者 方慧敏 丁雪璐 杨怡帆 田香宝 陈文静 王永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据不同螺距使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0.8螺距共40例、B组为1.0螺距共40例、C组为1.2螺距共4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扫描总时长;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同层的颈静脉、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设备自动生成的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机器自动生成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颈动脉分叉处CT值、同层胸锁乳突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SD、SNR、CNR及同层胸锁乳突肌SD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同层颈静脉CT值、扫描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修正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即使采用不同螺距也不会增加或减少辐射剂量,但是随着螺距的增大,扫描时间更短,可有效减少静脉对图像质量的干扰、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升颈部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颈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2
作者 郭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以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科进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期进行颈部CTA检查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 本研究旨在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颈部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以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科进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期进行颈部CTA检查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中,检出颈部血管内中膜增厚病例102例,占患者总数的85%;检出颈部血管斑块病例97例,占患者总数的80.9%;检出颈部血管狭窄病例58例,占患者总数的48.3%。在颈部CTA检查中,检出颈部血管内中膜增厚病例96例,占患者总数的80%;检出颈部血管斑块病例94例,占患者总数的78.3%;检出颈部血管狭窄病例54例,占患者总数的4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颈部血管评估手段在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部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76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78.351%;检出椎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21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21.649%。在颈部CTA上检出颈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72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76.560%;检出椎动脉斑块形成病例数为22例,占斑块形成患者总数的23.440%。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颈部血管评估手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检出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部血管疾病的检查中病变检出率及诊断价值不劣于颈部CTA,且具有安全、无创、无需造影剂、无放射性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孕期或哺乳期女性等不宜进行CT检查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cta 颈部血管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余苗 孟闫凯 +11 位作者 徐含波 胡梦雪 张贺 王伟 张艳春 董坤 谢丽响 杜波 朱士光 荣玉涛 胡春峰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同时进行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PACS上测量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选择颈动脉... 目的 分析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PFD)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同时进行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PACS上测量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选择颈动脉斑块最大层面,分别计算斑块侧、非斑块侧PFD、PFD差值[ΔPFD(HU)]=斑块侧PFD-非斑块侧PFD。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非急性脑梗死组;轻中度狭窄组(10%~69%)、重度狭窄组(70%~100%)。急性脑梗死患者又分为梗死同侧、梗死对侧亚组。分别比较临床实验室指标、PFD的组间差异。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急性脑梗死的梗死同侧及梗死对侧的PFD。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1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1.3±10.4)岁。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ΔPFD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分别为34.2 HU、25.5 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同侧颈动脉PFD[(-32.6±20.5)HU]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PFD[(-66.8±16.1)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狭窄患者的ΔPFD高于轻中度狭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颈动脉PFD的量化分析与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PFD可能与斑块的易损性相关,可以作为血管周围炎症的替代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颈动脉斑块 易损斑块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江强 邱国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开展颈部CTA患者共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开展颈部CTA患者共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7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FBP),观察组患者行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层面动脉CT值(HU)、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结果 观察组不同层面HU值、图像噪声、SNR、CNR与对照组相比更高,ED及碘摄入量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双低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用于颈部CTA中时不但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减少对比剂使用量,降低辐射剂量,因此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双低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颈部cta 临床价值
下载PDF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颈部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侯青 《中外医疗》 201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CTA检查中进行64排CT "双低"扫描模式的应用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颈部CTA检查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300 ... 目的探讨颈部CTA检查中进行64排CT "双低"扫描模式的应用研究。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颈部CTA检查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300 mgI/mL碘海醇对比剂,100 k V管电压,对照组进行常规64排CT扫描模式,即350 mgI/mL碘海醇对比剂,120 k V管电压,由两名资质较高的影像科医师评价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噪声、CT值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颈部动脉血管1分节段、2分节段、3分节段、4分节段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噪声、CT值等临床指标情况分别为(40.2±6.3)、(40.6±7.9)、(9.1±2.3)、(388.6±40.3)HU,对照组分别为(58.9±10.8)、(69.7±15.7)、(7.4±0.5)、(490.8±60.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11.11,4.85,9.46,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颈部动脉血管1分节段、2分节段、3分节段、4分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CTA检查中应用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所受的碘总量和辐射剂量,同时可获得较佳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对比剂 低管电压 碘总量 辐射剂量 颈部cta
下载PDF
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翟清 陈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结果:表明CTA与DSA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CTA和DSA在检查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CTA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128层螺旋CT 颈部cta 颈部动脉狭窄 DSA
下载PDF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估慢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6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灌注联合颈部CTA扫描,对脑灌注各参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 目的:探讨使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估慢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6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灌注联合颈部CTA扫描,对脑灌注各参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CT灌注发现47例异常,共计53处脑缺血病灶,异常灌注区与镜像对侧区在TTP、MTT与CBF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CBV参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61例患者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56例,其中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25例,闭塞9例。结论:采取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可全面显示慢性脑缺血患者血流灌注区参数指标变化,这为慢性脑缺血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颈部cta 慢性脑缺血 灌流参数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新占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320排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中接受常规CT诊... 目的:研究320排容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中接受常规CT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将另外50例利用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准确率为82.00%;观察组患者对于重度狭窄的诊断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为70.5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联合颈部CTA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准确率,能够判断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容积CT 脑灌注迭代重建成像 颈部cta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帅 石磊 +5 位作者 郑敏文 李剑 姜文龙 刘从伟 王栋 石明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7期9-11,15,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双源CT 颈部cta 单能谱成像 造影剂
下载PDF
多模态能谱CT一站式头颈血管成像对急性后循环脑缺血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佳玮 郑穗生 +4 位作者 吴宗山 孙家龙 王俊琳 孟玲 张为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Revolution能谱CT多模态一站式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后循环脑缺血(PCI)诊断及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疑似急性PCI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均于急性期内行能谱CT平扫(NCCT)、能谱CT血管成像(CTA)及全脑CT灌注成像(CTP)&q... 目的探讨基于Revolution能谱CT多模态一站式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后循环脑缺血(PCI)诊断及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疑似急性PCI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均于急性期内行能谱CT平扫(NCCT)、能谱CT血管成像(CTA)及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联合扫描,同时行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将观察组根据各项CT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分为脑梗死前期,包括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期(A组)和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期(B组);脑梗死超急性期为C组。另选取10名检查结果正常的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首先通过NCCT判别脑卒中类型;再选取能谱最佳单能量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后处理分析,明确责任血管并排除其他血管病变;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行全脑灌注分析,对比A组、B组、C组患者后循环脑灌注缺损区域与D组(正常对照组)对应区域之间的灌注参数差异,提供多模态影像诊断信息,评估PCI程度。同时以DWI为标准,评价全脑灌注参数变化对后循环区域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 50例患者经CTA检查共检出基底动脉狭窄13处、椎动脉狭窄33处、大脑后动脉狭窄30处、小脑上动脉狭窄5处、后循环动脉变异11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观察组三组间的灌注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其趋势是随着灌注不足的加重,最大峰值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增加,而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下降明显。观察组rCBF和rCBV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TP和M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P检出后循环区域脑缺血灶或脑梗死灶88个,其中A组8个、B组37个、C组43个。全脑灌注CTP评价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总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6.10%、90.70%、95.44%。结论多模态能谱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PCI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能谱CT 颈部cta 全脑灌注 后循环缺血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头颈部CTA和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书恒 杨雪 +2 位作者 车延旭 管琳娜 于淑靖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均以18标准方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头颈...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均以18标准方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头颈动脉的狭窄、斑块等情况,必要时结合原始图像,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和程度,并和头颈部DSA检查的结果相对比,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获得头颈部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CTA与DS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99.5%。结论自动触发头颈部CTA扫描技术结合头颈动脉18标准方位、VR、MIP及血管分析等方法显示、评价头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极高,受个体差异影响很小,从而为临床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甚至致死率,减少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DSA 狭窄 诊断
下载PDF
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静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4期4-6,12,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两组对比剂均为370mg I/mL碘帕醇,对比剂总量为60mL,右肘...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两组对比剂均为370mg I/mL碘帕醇,对比剂总量为60mL,右肘前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5mL,追加生理盐水总量为70mL,A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为5mL/s,B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4mL/s,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噪声和图像清晰度]、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分叉区动脉血管平均CT值、SNR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CNR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和图像清晰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噪声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CTDI、DLP、ED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追加生理盐水注入速率越快,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越高,以和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不同注射方案 颈部cta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头颈部CTA中预测试的剂量优化研究——“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永超 莫夏萍 +7 位作者 邓德茂 江雪源 陈加军 韦兰珍 廖海 段高雄 兰志毅 陈文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及低对比剂剂量(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预测试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三组采用参数不同的小剂量预测试技术进行扫描...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及低对比剂剂量(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预测试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三组采用参数不同的小剂量预测试技术进行扫描延迟时间(DT)的确定。A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60m A,20 ml碘佛醇(320 mg I/ml),准直器宽度和层厚5 mm;B、C组均采用:管电压80 k V,管电流20 m A,准直器宽度和层厚1.25 mm,但B组使用20 ml碘佛醇(320 mg I/ml),C组则按患者体重(1 ml/kg)的10%作为预测试扫描的对比剂用量。记录三组预测试的达峰时间(T)、预测试扫描的人均碘用量(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测量、计算三组患者测试层面靶血管CT值、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最终原始图像中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平均值(AA CTValue,M1CTValue)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三组患者头颈部动脉的显示情况及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污染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三组预测的T、原始图像中主动脉弓及大脑中动脉M1段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预测的T较A、B组的平均缩短约0.5 s;B、C组的DLP、ED[(2.87±0.54)m Gy·cm、(0.014±0.002)m Sv;(2.93±0.63)m Gy·cm、(0.014±0.003)m Sv]均低于A组的DLP、ED[(61.05±14.08)m Gy·cm、(0.305±0.07)m Sv],B、C组的平均ED仅约为A组的4.59%;C组预扫描的I低于A、B组的I,C组的I约为A、B组的31.5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预测试技术应用于头颈部CTA检查是可行的,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预测试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原文传递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余滔 单华 姜文雯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Philips Brilliance iCT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头颈部CT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分别行不同的注射扫描方案:A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40 m L,监测阈... 目的:探讨Philips Brilliance iCT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头颈部CT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分别行不同的注射扫描方案:A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40 m L,监测阈值150 HU;B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40 mL,监测阈值90 HU;两组注射速率均以5.0 mL/s,均监测主动脉弓。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目测法)和客观评价(分别测量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来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①主观评价A、B两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明显减少上腔静脉对比剂残留;②A、B两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B两组各部位测量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40 m L对比剂配合主动脉弓90 HU的监测阈值的方法,虽然图像CT值比较有差异,但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对比剂用量,减少了上腔静脉对比剂的残留,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发生及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cta 阈值 低剂量
下载PDF
联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俊 周海 +7 位作者 张滨 乔淑冬 杜汉军 张源芳 李澍锴 李新华 哈婷婷 常天静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1期37-41,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患者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CTP)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头颈CTA和全脑CTP检查,对灌注区域分布规律、责任血管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关系进行相关对比... 目的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患者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CTP)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头颈CTA和全脑CTP检查,对灌注区域分布规律、责任血管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关系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98.72%灌注异常区域其责任血管均为中度以上狭窄。随着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灌注异常区域比例呈明显递增改变。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与CTP梗死前期分期呈中等正相关。结论结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P的结果,能全面评判慢性脑缺血患者脑组织的慢性缺血程度,更有利于临床上的相关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颈部cta 全脑CT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顾斌凯 曾鹏 许军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85例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85例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观察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临床诊断结果表明85例脑梗死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狭窄的症状,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57例,重度狭窄13例。CTA检查结果显示,有82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的症状,准确率达96.47%,轻度狭窄13例,中度狭窄56例,重度狭窄13例,CTA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和准确率,对临床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颈部cta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程度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聂云钢 周丽波 +1 位作者 陈刚 沈怡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144-145,共2页
目的: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录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进行检测,观察... 目的: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录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进行检测,观察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320排能谱CT检查后确诊76例(95.00%),其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0.00%;患者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灌注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参数与半暗带和对照区相比,差异显著(P<0.01);检测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有28例、颅内动脉狭窄34例,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有20例,颅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有24例。结论:采用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检查速度快,效率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准确分辨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同时可评价梗死程度、梗死区侧支循环开放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能谱CT一站式全脑灌注 颈部ct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探讨
下载PDF
头颈部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辉军 陈文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CTA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时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别应用头颈部CTA(实验组)、CT平扫(对照组)进行诊断,比较两者的诊断正确率,且实验组使用CTA进... 目的:分析头颈部CTA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时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分别应用头颈部CTA(实验组)、CT平扫(对照组)进行诊断,比较两者的诊断正确率,且实验组使用CTA进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实验组行头颈部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CT平扫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头颈部CTA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时,使用头颈部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且探查血管病变情况,有助于了解病情以及病因,对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波 吕传国 +1 位作者 茅杰熙 顾庆春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7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采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来该院诊断的2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检查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单独头颈部CTA检测、颈部血管彩超以及... 目的分析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采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来该院诊断的2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检查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单独头颈部CTA检测、颈部血管彩超以及两者联合检测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结果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出现;CTA检测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4.44%,颈部血管彩超为8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0,P>0.05);CTA+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94.07%,高于CTA(84.44%)与颈部血管彩超(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10.229,P<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采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颈部cta 颈部血管彩超 联合检测
下载PDF
MRI多模态成像联合常规头颈部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永锋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48-51,74,共5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多模态成像联合常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02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多模态成像联合常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02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常规头颈部CTA、MRI多模态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单一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中,无狭窄-中度狭窄人数56例、重度狭窄/闭塞人数46例,经一致性分析,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二者联合诊断与DSA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8、0.80、0.94;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情况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多模态成像 常规头颈部cta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大血管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