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颈深间隙脓肿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浦诗磊 李晓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深间隙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儿童颈深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相应外科处理,同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随访2个月以上。结果儿童颈深间隙脓肿常见的病因为... 目的探讨儿童颈深间隙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儿童颈深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相应外科处理,同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随访2个月以上。结果儿童颈深间隙脓肿常见的病因为化脓性淋巴结炎、鳃源性瘘管或囊肿、咽部异物;常见致病菌为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及厌氧菌。28例脓肿首次治疗后3例复发,1例术后出现Horner综合征。结论儿童咽部异物引起的颈深间隙脓肿容易因异物史不明确对治疗及预后造成影响。鳃源性瘘管或囊肿是儿童颈深间隙脓肿发病的重要因素。脓肿引流后予及时切除可减少复发。经体表或经口切开引流不畅时,可经颈外入路行脓肿切除,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脓肿 儿童
下载PDF
颈深部间隙感染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灵侃 苏纪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092-3095,共4页
颈深部间隙感染是指颈深筋膜浅层深面组织发生脓肿或蜂窝织炎的总称,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之一。感染不局限于单个间隙,可向邻近间隙和组织扩散引起气道梗阻、肺炎、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下行性纵隔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高... 颈深部间隙感染是指颈深筋膜浅层深面组织发生脓肿或蜂窝织炎的总称,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之一。感染不局限于单个间隙,可向邻近间隙和组织扩散引起气道梗阻、肺炎、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下行性纵隔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高危并发症。尽管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医疗技术发展,但临床上感染仍屡见不鲜,处置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颈深部间隙感染的相关解剖、感染途径、致病菌、诊断、高危因素、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感染 高危并发症 高危因素 治疗进展
下载PDF
颈深间隙感染:一项关于手术风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郑春歌 姜彦 +4 位作者 于龙刚 颜旭东 姜立伟 张继生 王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颈深间隙感染(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 DNSIs)治疗方式的风险因素, 为制订恰当的早期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DNSI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接... 目的探索影响颈深间隙感染(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 DNSIs)治疗方式的风险因素, 为制订恰当的早期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DNSI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接受手术, 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诊疗经过、全身性合并症、影像数据和实验室指标。数据处理采用假设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4例, 年龄6~96岁。手术组35例(57.4%), 非手术组26例(42.6%)。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颈部运动障碍(OR=0.03, 95%CI:0.00~0.24)、吞咽困难(OR=0.10, 95%CI:0.02~0.72)、血清白细胞计数≥16.74×109/L(OR=1.18, 95%CI:1.01~1.39)和间隙积气(OR=0.03, 95%CI:0.00~0.30)可作为提示需要手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警惕这些危险因素, 对满足条件的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间隙 保守治疗 引流 风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颈深间隙感染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旭茂 孙广滨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9年第6期431-433,423,共4页
颈深间隙感染是指颈部潜在腔隙的急性感染,目前在临床中仍较常见。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病情复杂多变且进展迅速,以及诸多危及生命并发症的产生,都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因此,颈部解剖结构的掌握,早期识别和诊断并发症,以及合适的... 颈深间隙感染是指颈部潜在腔隙的急性感染,目前在临床中仍较常见。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病情复杂多变且进展迅速,以及诸多危及生命并发症的产生,都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因此,颈部解剖结构的掌握,早期识别和诊断并发症,以及合适的治疗对于该疾病的转归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解剖 感染 治疗
原文传递
牙源性颈深间隙广泛感染并发纵隔脓肿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李少云 安卫红 +1 位作者 李宇轩 张会芝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报告1例重症牙源性颈深间隙广泛脓肿形成并发纵隔脓肿、两次手术排脓患者的护理经过。早期气管切开,保证通气功能,重视口腔护理及气道管理;做好口底和颈部及胸部切开排脓术前的评估及准备、术后感染征象的监测、创面及引流管的管理;合... 报告1例重症牙源性颈深间隙广泛脓肿形成并发纵隔脓肿、两次手术排脓患者的护理经过。早期气管切开,保证通气功能,重视口腔护理及气道管理;做好口底和颈部及胸部切开排脓术前的评估及准备、术后感染征象的监测、创面及引流管的管理;合理安排抗生素输入,保证稳定的血药浓度;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感染 纵隔脓肿 护理
下载PDF
食管异物穿孔致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的诊治 被引量:11
6
作者 葛鑫颖 刘良发 +2 位作者 路承 张奥博 王振晓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穿孔致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案。方法:6例食管异物穿孔致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患者均行颈侧切开探查+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并纵隔脓肿者同时行经颈部纵隔脓肿引流术。结果:6例患...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穿孔致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案。方法:6例食管异物穿孔致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患者均行颈侧切开探查+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并纵隔脓肿者同时行经颈部纵隔脓肿引流术。结果:6例患者均治愈。胃管拔除中位时间11d(7~30d)。均未行气管切开。结论:对于可疑穿孔者应尽早行颈胸部CT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怀疑颈深间隙感染及纵隔脓肿形成者,应及时行手术探查,切开引流,取出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食管穿孔 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颈深间隙巨大脂肪瘤1例
7
作者 陈晓鹏 赵萌 付文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77-178,共2页
患者男,64岁。因“颈部肿物切除术后6年,发现左颈部隆起1年”入院。6年前曾于外院行双侧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脂肪瘤。约1年前开始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隆起,且呈进行性增大,轻度吞咽不畅及发音含混。既往无其他慢性病、传染病... 患者男,64岁。因“颈部肿物切除术后6年,发现左颈部隆起1年”入院。6年前曾于外院行双侧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脂肪瘤。约1年前开始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隆起,且呈进行性增大,轻度吞咽不畅及发音含混。既往无其他慢性病、传染病史。入院查体:颈部可见弧形领式切口瘢痕,左侧颈部明显隆起,触诊质地软,无触痛,喉结及气管偏右。喉内镜下可见下咽后壁弥漫隆起,部分遮挡声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间隙脂肪瘤 巨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期扁桃体切除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茉 王洵 +4 位作者 王彦君 葛鑫颖 夏菲 任媛媛 王宁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均行颈部CT平扫,示扁桃体周围软组织肿胀,间隙消失,其中2...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均行颈部CT平扫,示扁桃体周围软组织肿胀,间隙消失,其中2例颈深间隙出现积气征。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均明显增高。6例患者均行低温等离子患侧扁桃体切除术,其中2例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术;1例脓肿扩散至上纵隔,加行颈侧切开引流术。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扁桃体周围脓肿致颈深间隙感染,病情危重。颈部CT是首选的辅助检查,结合WBC计数、CRP和PCT等动态变化,可指导治疗。对于切开引流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合并糖尿病控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急性期行患侧扁桃体切除,去除感染病灶尽早暴露脓腔,引流脓液,并联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诊断 治疗结果 扁桃体周围脓肿 间隙感染
下载PDF
紫正地黄汤对颈深间隙感染大鼠炎性小体NLRP3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金芬芬 宋若会 屠彦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观察紫正地黄汤对颈深间隙感染大鼠炎性小体NLRP3的影响,探析紫正地黄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5月龄SD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紫正地黄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 目的:观察紫正地黄汤对颈深间隙感染大鼠炎性小体NLRP3的影响,探析紫正地黄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5月龄SD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紫正地黄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参照毛氏方法制作颈深间隙感染模型,建模成功后连续用药5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颈部感染灶的改变,分别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病灶局部组织的NLRP3及casepase-1蛋白的表达量,并观察病灶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出现发热、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局部红肿化脓,病灶局部组织NLRP3、casepase-1的表达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对照组和紫正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红肿化脓等表现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治疗组NLRP3、casepase-1、IL-1β和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正地黄汤中剂量组大鼠NLRP3、casepase-1、IL-1β和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紫正地黄汤高剂量组对NLRP3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调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紫正地黄汤低剂量组对NLRP3、casepase-1、IL-1β和IL-18的下调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紫正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NLRP3、case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紫正地黄汤对颈深间隙感染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NLR径路实现抗炎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正地黄汤 间隙感染 NLRP3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颜 曹忠胜 +4 位作者 沈红娟 袁辉 李瀛 辛洁 刘志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 目的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脓腔脓液中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BD Epicent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34例(85.0%)患者治愈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脓腔脓液中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85.7%和14.3%,以咽峡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0.6%、24.5%和12.2%;咽峡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较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以上耐药率均<50.0%。结论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症状,其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及时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感染 脓腔积气 疗效观察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38例川崎病合并颈深间隙受累患儿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朱晓娜 程雪莹 +4 位作者 翁若航 夏宇 罗颖 何庭艳 杨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285-291,共7页
目的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颈深间隙受累(deep neck space involvement,DN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KD患儿合并DNSI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 目的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颈深间隙受累(deep neck space involvement,DN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KD患儿合并DNSI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KD合并DNSI患儿(DNSI组)及采用系统抽样法按1∶7比例选取的该时间段内单纯KD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KD患儿合并DN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DNSI组患儿38例,对照组患儿288例。DNSI组患儿中,38例(100%)均存在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颈部淋巴结肿大均在发病5 d内出现;颈部淋巴结疼痛30例(78.9%),颈部活动受限25例(65.8%)。相较于对照组,DNSI组患儿临床资料呈现出多种显著性变化:在临床特征方面,DNSI组发病年龄更大,住院时间更长,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上气道阻塞的比例均更高(P均<0.05);在实验室检测方面,DNSI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铁蛋白(ferritin,FER)、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球蛋白水平均更高,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均更低(P均<0.05);在冠状动脉损害及治疗效果方面,DNSI组Kobayashi评分、Sano评分及激素治疗的比例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疼痛(OR=5.523,95%CI:1.443~21.141,P=0.013)、颈部活动受限(OR=3.947,95%CI:1.044~14.928,P=0.043)、CRP(OR=1.016,95%CI:1.002~1.030,P=0.024)与FER(OR=1.004,95%CI:1.001~1.006,P=0.002)升高是KD合并DN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数KD合并DNSI患儿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血液学提示存在高强度炎症反应。以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血清CRP与FER升高的KD患儿需警惕合并DNSI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间隙受累 炎症性疾病 部活动受限
下载PDF
1例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品 胡永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166-167,共2页
目的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确定药物在整体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治疗手段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药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的药物治疗过程。结果该患者先后经过手术介入、抗菌药物治疗... 目的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确定药物在整体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治疗手段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药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的药物治疗过程。结果该患者先后经过手术介入、抗菌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在病情变化时提出治疗建议,经过医生、护士、药师的共同努力,患者痊愈。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医生参与临床治疗,实现药师价值,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一例牙源性颈深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杰 李葆华 +1 位作者 赵云龙 黄潆珊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6期574-575,共2页
颈深间隙感染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快,多有开口受限、吞咽疼痛、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等局部表现[1]。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是指感染源于颈部,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纵隔造成感染或脓肿形成。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临床很少见,是一种... 颈深间隙感染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快,多有开口受限、吞咽疼痛、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等局部表现[1]。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是指感染源于颈部,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纵隔造成感染或脓肿形成。颈性下行性纵隔脓肿临床很少见,是一种发展迅速的致死性疾病,死亡率高达40%~50%[2]。我院2014年1月成功救治1例牙源性颈深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感染 纵隔脓肿 护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抗感染治疗分析
14
作者 李学娟 陈泽彬 +2 位作者 孙跃玉 郭予雄 陈文颖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治疗中发挥的药学指导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会诊。根据患儿病情特点、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结合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PK/PD特点以及组织分布等,将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治疗中发挥的药学指导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颈深间隙感染并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会诊。根据患儿病情特点、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结合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PK/PD特点以及组织分布等,将用药方案“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调整为“青霉素G每次10万U/kg,q4h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每次10 mg/kg,q8h静脉滴注,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每次112.5 mg/kg,q8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会诊建议,连续用药8 d后患儿无明显发热,10 d后患儿无发热,生命体征平稳,转至普儿科继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利奈唑胺巩固治疗12 d。整个治疗过程持续32 d,患儿感染症状基本控制,出院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感染 脓毒性休克 抗感染治疗 临床药师
下载PDF
220例颈深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15
作者 冯燚源 杨晶 杨洪斌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1-57,63,共8页
目的探讨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体会和经验教训,提高对颈深间隙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资料。结果220例患者中,98例颈深间隙蜂窝织炎患者经单纯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治... 目的探讨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体会和经验教训,提高对颈深间隙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颈深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资料。结果220例患者中,98例颈深间隙蜂窝织炎患者经单纯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治愈88例,10例进展为颈深间隙脓肿,并经进一步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治愈。122例颈深间隙脓肿患者经抗感染联合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2例结核感染性脓肿联合抗结核治疗,25例因并发严重喉阻塞行气管切开治疗,最终118例治愈,4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颈深间隙感染病情危重,有效抗感染联合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结核等特殊性感染需联合抗结核等药物治疗。及时正确处置合并症与并发症,可减少致死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感染 蜂窝织炎 脓肿 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4例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丽燕 李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感染 间隙 脓肿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