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4
1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颈椎病作为脊柱外科的一类重要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诊断而言,早在1824年,Ollivier等就描述了椎间盘突出是产生慢性脊髓受压的原因,意识到颈部椎间盘的退变与临床症状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手术治疗 多节段 椎间盘突出 脊柱外科 脊髓受压 临床症状 颈椎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开明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88-188,F0003,F0004,共3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退性疾病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前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义生 翟福英 +4 位作者 殷力 皮国富 吴学建 夏磊 左铁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例。采用40分法评定疗效。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随访4.1 ̄18年,平均13.5年,优185例(53.5%),良126例(36.4%),有效13例(3.7%),差22例(6.4%),优良率为89.9%。颈椎后路手术后随访4.2 ̄16年,平均12.8年,优63例(54.3%),良41例(35.3%),有效3例(2.6%),差9例(7.8%),优良率为89.6%,且以改良中野术式的效果最佳,优良率为95%,无1例再关门。结论: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远期效果与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有效减压、稳定颈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手术入路 远期疗效 分析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究竟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成为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期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就该课题(重点颈椎)进行讨论,以期通过讨论对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跟从,或不审慎地追求新技术,也应避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得出我国专家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融合手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椎退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 治疗效果 颈椎病患者 神经根减压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殷建 殷照阳 +1 位作者 余利鹏 殷国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颈椎前路手术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肿瘤、创伤等[1]。由于手术部位较深,位置隐蔽,毗邻复杂,术中交感干的损伤较常见[2]。有文献报道,医源性交感神经损伤致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2%~4%[3、4]。熟悉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 颈椎前路手术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肿瘤、创伤等[1]。由于手术部位较深,位置隐蔽,毗邻复杂,术中交感干的损伤较常见[2]。有文献报道,医源性交感神经损伤致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2%~4%[3、4]。熟悉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CST)和颈长肌(longus collic,LC)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对手术成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交感干 颈长肌 手术中 解剖学 颈椎退性疾病 手术部位 交感神经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蒋继乐 董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2-1386,共5页
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是指包括三个或三个节段以上、连续或不连续节段的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症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后两种疾病在东亚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偏高,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可能进一... 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是指包括三个或三个节段以上、连续或不连续节段的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症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后两种疾病在东亚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偏高,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可能进一步升高。在临床实践中这三种疾病常混杂在一起,难以完全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多节段 手术方式 后纵韧带骨化症 流行病学调查 椎管狭窄症 人口老龄化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迅 张勇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6-920,共5页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而标准化的前路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遇变和不稳定,导致手术远期疗效差、满意度低。为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应运而生。颈椎...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而标准化的前路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遇变和不稳定,导致手术远期疗效差、满意度低。为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应运而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指切除病变椎间盘后,在相应椎间隙内置入一枚可以模拟正常椎间盘功能和活动的人工假体,从而保留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本文从颈椎间盘假体的类型、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方面系统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椎退性疾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假体 前路手术 相邻节段 人工假体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边帅 唐成林 柳万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号改变,已广泛应用于CSM的临床影像诊断。CSM脊髓MRI信号改变是指CSM患者颈椎MRI中,在颈髓受压部位和(或)相邻部位,T2WI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或清晰的高信号区(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可同时伴有T1WI低信号(10wsignalintensity,LSI)。自Takahashi等于1987年首先报道CSM患者颈椎MRI出现髓内ISI至今,CSM脊髓MRI信号改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体现在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方面。现将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脊髓MRI 信号改 临床预后 颈椎退性疾病 颈髓受压 CSM 脊柱外科
下载PDF
Hybrid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邹飞 王洪立 姜建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1-894,共4页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减胜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但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减胜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但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应用ACDF容易造成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并发症;而单纯应用ADR则会受到手术指征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人工椎间盘置换 邻近节段退 远期并发症 颈椎疾患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技术及其在颈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建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1-976,共6页
神经电生理技术(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作为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目前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三大技术之一,也是颈椎退变性疾病预后判断、术中监测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神经电生理技术依据解剖原理及电生理特性通过... 神经电生理技术(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作为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目前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三大技术之一,也是颈椎退变性疾病预后判断、术中监测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神经电生理技术依据解剖原理及电生理特性通过一系列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对颈脊髓及颈神经根的功能状态进行直接评估和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手术治疗提供安全的环境,为预后疗效提供直观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技术 颈椎退性疾病 应用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诊断 预后判断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心 赵岩 +1 位作者 李波 刘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740-2742,共3页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因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该术式能恢复和重建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症状...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因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该术式能恢复和重建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改善脊髓供血状况,缓解或解除脊髓受压的症状,现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如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造成的脊髓压迫性损害。早期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疼痛,甚至复发等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关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综述文献 颈椎退性疾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日间管理模式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龙 陈宇 +6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郑佳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3-799,共7页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手术治疗的12例CDD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2例,年龄53.7±8.6岁(36~67岁),单节段手术8例,双节段手术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出院后30d再入院率及并发症、患者就医满意度等,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结果。术前和出院当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recovery rate,RR)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术后2d,拍摄颈椎X线片、CT及MRI以评估置入物的位置、神经减压情况和颈椎生理曲度。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时间2.5±0.8个月(1~6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71.3±20.5min,术中出血量为14.6±8.4mL,术后引流量为8.8±7.3mL。出院当日VAS(2.1±0.9分)、NDI[(22.4±3.5)%]、JOA评分(14.3±1.1分)较术前VAS(6.6±1.7分)、NDI[(66.3±4.7)%]、JOA评分(8.3±1.3分)分别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RR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8.3%),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随访期间,无出院后30d内再入院病例,1例患者出院后6d出现切口血肿,患者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经专科检查评估后行加压包扎,4d后自愈。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理想,神经减压充分,术后颈椎生理曲度(28.7°±2.0°)较术前(15.7°±4.6°)明显改善(P<0.05)。结论:日间ACDF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较为满意,可为合适的CD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退性疾病 安全 早期疗效
下载PDF
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23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王巍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178-1179,共2页
发生颈椎退变性疾病时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及颈椎管狭窄等,可造成脊髓神经组织受压,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相应的表现。直接、有效地解除压迫,恢复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目的。我科自1995... 发生颈椎退变性疾病时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及颈椎管狭窄等,可造成脊髓神经组织受压,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相应的表现。直接、有效地解除压迫,恢复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目的。我科自1995年至2006年对236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现就手术疗效作一分析,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后纵韧带骨化 神经组织受压 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2022年度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增 吴晓东 +1 位作者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1-835,共5页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 2022年,颈椎外科领域做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精准创新的研究.传统热点问题得到充分阐述论证,提出了更具指导意义的精准诊疗建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颈椎外科注入新的活力,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通过PubMed检索了2022年脊柱外科领域三大期刊(Spine Journal、Spine、European Spine)和其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如Lancet、European Radiology等),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颈椎外科相关的文献,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出颈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了解颈椎退变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外科 脊柱外科 中文核心期刊 可穿戴设备 颈椎退性疾病 人工智能 中国知网
下载PDF
理性认识邻近节段退变,慎重开展颈椎混合术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自20世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报道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以来,ACDF逐渐成为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 颈椎退性疾病 术式 手术方式
下载PDF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矢状位力线 C2倾斜角 C7倾斜角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 颈椎退性疾病 进行加重 年龄增长 治疗技术 老年人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颈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超君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0,共4页
神经电生理技术(elect。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应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的诊治已有较长的历史,其在该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术中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同内外诸多学者的肯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神经电生理技术 诊疗 疾病诊断 术中监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方 吴继功 +1 位作者 邹德威 马华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9-522,共4页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坚强固定和脊柱融合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如继发邻近节段退变,导致症状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理...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坚强固定和脊柱融合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如继发邻近节段退变,导致症状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理念逐渐转移到非融合技术上,应用人工椎间盘替代退变的椎间盘以求恢复椎间盘的解剖和功能.即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退性疾病 再次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融合 邻近节段退 非融合技术 常用方法 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 梁伯冉 +6 位作者 李宏 李淳德 邑晓东 卢海霖 于峥嵘 王宇 孙浩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21例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曲度D值、前柱高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N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曲度D值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ro-P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e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Zero-P组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沉降。结论:单纯cage或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性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CAGE zero-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