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椎病患者椎旁肌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潘式新
李国栋
+2 位作者
杨龙
何恩谋
叶永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6-21,共6页
分析颈椎病患者椎旁肌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探究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机制,为颈椎病的预防、诊疗、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1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以Pfirrmann分级为依据分为正常组29例和退变组40例。PACS系统上测量C3/4~C6/...
分析颈椎病患者椎旁肌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探究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机制,为颈椎病的预防、诊疗、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1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以Pfirrmann分级为依据分为正常组29例和退变组40例。PACS系统上测量C3/4~C6/7椎间盘水平椎旁肌横截面积及对应C4~C7椎体横截面积,取其4个层面面积的平均值。以椎旁肌横截面积(CSA)平均值/椎体横截面积(CSA)平均值作为评估变量。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屈、伸肌群及单条肌肉横截面积与颈椎退变的关系。结果:退变组和正常组双侧SCM/VBCSA、LCA+LC/VBCSA、SA+M+P/VBCSA、SC/VBCSA、MU/VBCSA、SCA+SCE/VBCS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屈肌群横截面积与相应节段椎体横截面积的比率下降可能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24),独立肌肉单位横截面积并非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椎旁肌横截面积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间盘退变
横截面积
颈椎
椎
旁
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付振年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30,33,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就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配合脱水、颈椎椎旁...
目的:分析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就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配合脱水、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综合治疗,对照组以牵引、按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13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98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9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2组有效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疗效巩固者136例,复发者19例;对照组疗效巩固者98例,复发者4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
病
颈椎
(定点)旋转复位法
颈椎
椎
旁
肌
或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
原文传递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宇
李翔宇
+2 位作者
刘承鑫
孔超
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索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5名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颈椎深部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测量患者术前术后CL、T1倾斜角(T1 slop...
目的探索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5名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颈椎深部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测量患者术前术后CL、T1倾斜角(T1 slope,T1S)、C2~7矢状垂直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来评价颈椎术后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术后CL的变化,将患者分为前凸角增加组、前凸角稳定组和前凸角丢失组。结果CL的变化(△CL)与术前CL以及术前T1S呈负相关,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之间呈正相关。前凸角丢失组术前T1S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及后伸肌CSA更小;前凸角增加组术前CL更小,cSVA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更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是术后CL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的CSA是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凸角
多节段
颈椎
前路手术
颈椎
椎
旁
肌
横截面
T1倾斜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病患者椎旁肌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潘式新
李国栋
杨龙
何恩谋
叶永清
机构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外科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6-21,共6页
文摘
分析颈椎病患者椎旁肌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探究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机制,为颈椎病的预防、诊疗、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1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以Pfirrmann分级为依据分为正常组29例和退变组40例。PACS系统上测量C3/4~C6/7椎间盘水平椎旁肌横截面积及对应C4~C7椎体横截面积,取其4个层面面积的平均值。以椎旁肌横截面积(CSA)平均值/椎体横截面积(CSA)平均值作为评估变量。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屈、伸肌群及单条肌肉横截面积与颈椎退变的关系。结果:退变组和正常组双侧SCM/VBCSA、LCA+LC/VBCSA、SA+M+P/VBCSA、SC/VBCSA、MU/VBCSA、SCA+SCE/VBCS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屈肌群横截面积与相应节段椎体横截面积的比率下降可能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24),独立肌肉单位横截面积并非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椎旁肌横截面积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关键词
颈椎
间盘退变
横截面积
颈椎
椎
旁
肌
分类号
R4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付振年
机构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30,33,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就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配合脱水、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综合治疗,对照组以牵引、按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13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98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9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2组有效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疗效巩固者136例,复发者19例;对照组疗效巩固者98例,复发者4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
病
颈椎
(定点)旋转复位法
颈椎
椎
旁
肌
或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Rotatory reduction
Injection at para-vertebral muscle or cervical nerve root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宇
李翔宇
刘承鑫
孔超
鲁世保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文摘
目的探索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5名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颈椎深部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测量患者术前术后CL、T1倾斜角(T1 slope,T1S)、C2~7矢状垂直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来评价颈椎术后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术后CL的变化,将患者分为前凸角增加组、前凸角稳定组和前凸角丢失组。结果CL的变化(△CL)与术前CL以及术前T1S呈负相关,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之间呈正相关。前凸角丢失组术前T1S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及后伸肌CSA更小;前凸角增加组术前CL更小,cSVA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更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是术后CL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的CSA是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颈椎
前凸角
多节段
颈椎
前路手术
颈椎
椎
旁
肌
横截面
T1倾斜角
Keywords
cervical lordosis
multilevel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ervical paraspinal muscles cross-sectional area
T1 slope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椎病患者椎旁肌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
潘式新
李国栋
杨龙
何恩谋
叶永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付振年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
7
原文传递
3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宇
李翔宇
刘承鑫
孔超
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