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不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方 刘法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保留C2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行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算颈椎总活动度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在颈椎MRI横断面上,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术后AS发生率为11.5%,B组为19.0%,A组AS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A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曲度丢失更多(P均<0.05)。A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均可解除C2节段的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前者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减少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后路减压术 钛板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颈椎中立位曲 颈后肌群横截面积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吐尔洪江.阿不拉 李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21-122,133,共3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往往根据骨化物矢状面形态、横断面形态及生理弯曲等因素来决定手术位置,而较为常见的术式就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椎管扩大术等术式。然而,传统的单开门手术仅仅是通过软组织悬挂固定椎板,有... 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往往根据骨化物矢状面形态、横断面形态及生理弯曲等因素来决定手术位置,而较为常见的术式就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椎管扩大术等术式。然而,传统的单开门手术仅仅是通过软组织悬挂固定椎板,有很大的"再关门"风险,同时也易影响局部神经功能,导致包括轴性症状在内的众多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轴性症状 JOA评分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佐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4例疗效及护理分析
3
作者 史晓丽 顾英 +2 位作者 郭丽萍 方巧红 史红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3期64-65,共2页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护理策略。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护理策略。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均进行针对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轴性症状、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JOA)评分及颈椎总活动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5.83%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8.14±1.13)分,术后为(13.44±5.38)分,改善率为66.73%;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8.28±1.54)分,术后为(14.02±4.14)分,改善率为67.83%。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颈椎总活动度分别为术前的60.18%和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有效,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护理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疗效的系统分析
4
作者 李德毅 张旭 +1 位作者 刘川 吴继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94-8400,共7页
背景: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 背景: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主要7种骨科杂志,检索Bryan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按照文中的纳入标准进行研究。提取颈椎总活动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等相关数据,利用RevMan4.2.2软件进行异质性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与结论: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83例患者,其中Bryan颈椎间盘置换430例,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453例。Meta分析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和24个月,Bryan颈椎间盘置换组颈椎总活动度高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组;治疗后12个月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4个月2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在治疗颈椎病时,在治疗后颈椎总活动度方面,Bryan颈椎间盘置换优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但2种治疗方案的神经减压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脊柱植入物 Bryan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颈椎活动度 目测类比评分 颈部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 颈椎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