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单开门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之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3 位作者 徐华梓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分析颈椎单开门不同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方法 :新鲜成人颈椎标本 6具 ,模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 ,依次分 2组 ,A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固定在对侧椎旁肌肌膜和关节囊 ;B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斜拉分别固定在C2 ... 目的 :分析颈椎单开门不同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方法 :新鲜成人颈椎标本 6具 ,模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 ,依次分 2组 ,A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固定在对侧椎旁肌肌膜和关节囊 ;B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斜拉分别固定在C2 和C7棘突。应用生物力学方法 ,测试颈椎单开门后再关门负荷及功耗。结果 :再关门过程中A组和B组的最大负荷分别为 ( 8.5 7± 1.80 )N、( 12 .93± 2 .2 3)N ;完全关门时负荷分别为 ( 8.12± 2 .17)N、( 12 .93± 2 .2 3)N ;功耗分别为 ( 0 .0 6 2± 0 .0 2 1)J、( 0 .0 83± 0 .0 2 3)J。相互间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 固定方法 固定效果 生物力学 颈椎
下载PDF
纳米骨Y型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清 邹娜 +1 位作者 姬广林 罗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骨Y型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颈椎单开门手术,使用纳米骨Y型板作为内固定。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 目的:探讨纳米骨Y型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颈椎单开门手术,使用纳米骨Y型板作为内固定。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JOA、VSA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出血250~700 m L,平均(365.2±86.3)m L,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98.0±14.3)min,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1.8±2.3)个月,随访时复查MRI和X线片显示,患者均不存在"再关门"现象,且未出现断板、断钉及螺钉松动现象,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术后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骨Y型板在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术的初步运用中无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骨 Y型板 颈椎开门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的治疗(附2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许辉 罗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12—2013-06对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局部切口多次清创+闭式灌洗引流术,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选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12—2013-06对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局部切口多次清创+闭式灌洗引流术,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选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患者切口均三期愈合,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首次清创去除"单开门"后的患者清创手术次数3次,疗程为60 d。另1例第2次清创时才去除"单开门"的患者清创次数达4次,疗程为90 d。2例后期均取出内置物。结论 "单开门"尽早去除有利于感染控制;早期行切口闭式灌洗引流,后期行负压闭式灌洗引流可加速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 术后感染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单杰 郭海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之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轻者可出现上肢疼痛麻木,严重时可出现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失禁。因此需要引起中老年人的关注。颈椎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 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之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轻者可出现上肢疼痛麻木,严重时可出现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失禁。因此需要引起中老年人的关注。颈椎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颈椎结构退变压迫神经或脊髓所致。症状较轻的患者大都可行保守治疗。当多节段(≥3)颈椎发生退变压迫脊髓时,则需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变常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者都可获得较好的减压效果。单开门相对于双开门,手术时间更短,颈椎稳定性更好。目前主要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常用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等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手术通过掀起后方椎板进而增大椎管体积,使得脊髓借助“弓弦效应”向后漂移,避开前方组织,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颈椎单开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轴性症状(AS),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S的发病机制尚未给予明确定义。有文章表明,AS与以下因素有关:术中椎板开门角度过大、术后韧带肌肉萎缩、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等。本文就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 轴性症状 综述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手术11例体会
5
作者 莱安平 梁斌 +1 位作者 褚明德 李兰锁 《实用骨科杂志》 1996年第1期35-37,共3页
颈椎管狭窄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近几年来已被基层临床骨科医生所重视,自199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1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椎开门 颈脊髓损伤 颈椎管狭窄 无骨折脱位型 矢状径 脊髓型颈椎 扩大成形术 神经根损伤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钢板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李涛 龚全 宋跃明 曾建成 刘立岷 孔清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中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中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0例;年龄34~83岁,平均61.2岁。单纯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17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25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病程1~120个月,中位病程1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横截面积、椎板开门角度。通过术后1周CT三维重建判断Centerpiece钢板侧块螺钉是否穿透小关节面进入小关节,并根据破坏的小关节数量将患者分为无关节破坏组(无小关节面被穿透)、少关节破坏组(1~2个小关节面被穿透)和多关节破坏组(3个及以上小关节面被穿透),对各组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5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脑脊液漏,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5.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NDI、椎管矢状径以及椎管横截面积均优于术前(P<0.05)。根据术后1周CT三维重建检查,无关节破坏组16例,少关节破坏组23例,多关节破坏组13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3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开门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例发生轴性症状,无关节破坏组1例,少关节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Centerpiece钢板 侧块螺钉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金姬延 庞冬 +3 位作者 孙宇 许蕊凤 周非非 李加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7期917-923,共7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476...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476例,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加速康复优化措施分为加速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376例。对照组进行了术前评估与宣教、血液管理、麻醉要点、手术要点、切口关闭、疼痛管理、引流管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措施;加速康复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在术前禁食水与输液管理、术后饮食与输液管理、肠道准备、尿管管理和离床活动等临床措施上实施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施情况(术前禁食时间、术前禁水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输液量、术中输液量、术后输液量、留置尿管使用情况)、近期效果评价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和远期效果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肩部疼痛VAS评分、随访颈肩部僵硬麻木VAS评分、90 d再住院率]。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95例,其中加速康复组69例,对照组226例。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禁食时间、禁水时间、术前输液量、术后输液量和尿管使用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近期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远期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改良JOA评分、NDI评分、术后颈肩部不适症状和90 d再住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有效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海涛 孙丽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轴性症状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椎板开门角度,分为A组(24.5°~36.5°)和B组(36.6°~49.0°),每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CC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CI均较术前降低[A组:(13.8±3.6)分比(8.6±2.0)分、(13±4)%比(14±4)%,B组:(14.2±3.7)分比(8.8±2.1)分、(13±4)%比(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10.3%(4/39)比28.2%(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开门角度均可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但可造成颈椎曲度丢失,出现轴性症状,且开门角度越大,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轴性症状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彦斌 郭召 +1 位作者 安纪龙 高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07-2412,共6页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33例);B组(30°~45°,43例);C组(>45°,31例)。通过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使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不同时间段C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着明显改善(P<0.05);术后共有4例(3.7%)出现C5神经根麻痹,各组间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2-C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脊髓减压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但会使颈椎活动度及曲度造成明显的丢失。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程度会随着开门角度过大而变得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邓宇骁 丁琛 王贝宇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12.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轴性疼痛,分为轴性疼痛组和无轴性疼痛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颈椎稳定性、颈椎序列分型、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后伸肌群面积、门轴愈合情况、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156例患者无轴性疼痛,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肩疼痛、术后颈椎稳定性、术后颈椎序列分型、术后颈椎曲度变化、术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关节突关节破坏等指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可能相关(P<0.1),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P=0.047)和关节突关节破坏(P=0.041)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结论:颈椎活动度减少和微型钢板固定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减少对颈后肌群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疼痛 微型钢板 多因素分析 颈椎活动度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肌间隙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龙 魏戌 +4 位作者 朱立国 银河 于杰 冯敏山 陈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99-1306,共8页
背景:对于颈椎单开门及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一些研究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即便关于这2种术式的Meta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 背景:对于颈椎单开门及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一些研究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即便关于这2种术式的Meta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所有关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与双开门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国内外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纳入文献评价,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以NOS量表进行回顾性研究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 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4篇文献,共893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术式在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目测类比评分[SMD=0.24,95%CI(-0.64,1.11),P=0.60]、日本骨科协会评分[SMD=0.15,95%CI(-0.23,0.52),P=0.44]、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恢复率[MD=0.02,95%CI(-0.02,0.06),P=0.33]、Nurick分级[SMD=-0.34,95%CI(-0.73,0.05),P=0.09]、手术时间[SMD=-0.21,95%CI(-0.43,0.02),P=0.07]、出血量[SMD=0.28,95%CI(-0.20,0.77),P=0.25]、颈椎曲度[MD=0,95%CI(-0.49,0.77),P=1.00]、活动度[SMD=0.41,95%CI(-0.48,1.31),P=0.37]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在椎管容积增加率方面[MD=0.18,95%CI(0.06,0.30),P=0.003],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优于双开门手术;单颈椎双开门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单开门手术[RR=1.5,95%CI(1.04,2.15),P=0.03],尤其体现在术后疼痛症状方面[RR=6.35,95%CI (1.93,20.92),P=0.002];(4)结果表明,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相比,双开门椎管成形可以更显著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他临床疗效二者相似;但单开门椎管成形在提高椎管容积增加率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仍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成形术 手术 出血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脊髓型颈椎 颈椎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椎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椎后路开门 椎管容积 椎管成形
下载PDF
侧块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施建党 王自立 +2 位作者 赵浩宁 陈军 米占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4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总结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共12例行颈椎单开门并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 目的:总结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共12例行颈椎单开门并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3例,黄韧带骨化症(OYL)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患者术前存在颈痛,有程度不等的脊柱不稳。手术为单开门椎板成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及相应节段的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至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痛明显改善者10例(占83.3%)。12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融合率100%。1例(2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结论: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能有效改善颈椎不稳的症状,有利于颈椎开门处的愈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技术,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是治疗颈椎不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支架 脊柱融合术 侧块钢板 颈椎开门手术
下载PDF
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冬月 海涌 +2 位作者 刘玉增 关立 孟祥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参数及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型钛板法后路...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法与锚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颈椎矢状面参数及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型钛板法后路单开门组(A组),共29例;锚定法后路单开门组(B组),共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时,颈椎X线侧位片上C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C2-7 SVA)、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C2-7 Cobb角)、T1椎体上缘连线与水平线的交角(T1 Slope)。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病程、颈痛VAS、JOA评分、NDI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颈痛VAS、N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颈椎NDI评分A组优于B组(P<0.05),其他指标均相似(P>0.05)。在影像学参数上,术后两组C2-7 SVA和T1 Slope均增加,C2-7 Cobb角均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C2-7 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参数C2-7 SVA差值与临床指标NDI评分差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两种术式术后颈椎都有前倾,但微型钛板法术后患者的颈椎矢状面平衡优于锚定法,其颈椎功能状态亦优于锚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法 锚定法 颈椎 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微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天祥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对C_5神经根麻痹和椎板再关门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89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设为... 目的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对C_5神经根麻痹和椎板再关门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89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损害评分(JOA)、术后C_5神经根麻痹情况、颈椎病疗效评分、随访一年的椎板再关门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t=1.613,P>0.05);研究组术后1月、3月的JO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93,t=7.880,P<0.05)。研究组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7.62%(8/105),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17.98%(1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8,P<0.05)。研究组颈椎病疗效总分(17.15±6.16)显著低于对照组(20.5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一年的椎板再关门发生率分别为0.95%(1/105)、4.49%(4/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结果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可降低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在不影响椎板再关门的情况下,改善症状,促进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钛板 椎板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秋金 王书欣 +4 位作者 丘婷 李玉洁 温志玲 梁明 唐亮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5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予以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改良式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节段脊髓压迫症,加快康复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颈椎开门 经验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健 王贵江 崔晓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的变化。[方法]选择C4/5节段孤立型、混合型和节段型OPLL患者和正常人各1例行CT扫描,采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和Hypermesh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的变化。[方法]选择C4/5节段孤立型、混合型和节段型OPLL患者和正常人各1例行CT扫描,采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和Hypermesh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 6.12软件计算在前屈、后伸、旋转位载荷下椎间盘及后纵韧带的Von Mises应力。[结果]前屈和旋转载荷下,正常组C4/5、C5/6椎间盘应力显著小OPLL 3组(P<0.05)。孤立型、连续混合型的C4/5、C5/6椎间盘应力显著小于节段型(P<0.05)。前屈及旋转载荷下,正常组后纵韧带应力显著小于OPLL 3组(P<0.05)。孤立型和混合型C4/5、C5/6节段后纵韧带应力显著大于节段模型(P<0.05)。单开门成形术前与术后比较,C4/5、C5/6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孤立型和混合型后纵韧带骨化的后纵韧带应力显著大于节段型,颈椎后路单开门不改变椎间盘与后纵韧带的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有限元分析 椎间盘 后纵韧带 颈椎开门椎板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8
作者 卢志有 钟伟建 郭惠红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颈椎轴性症状...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颈椎轴性症状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35(95.6±16.5)min,术中出血量100~250(180.5±22.4)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3.5±1.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脊髓损伤及医源性门轴侧椎板断裂,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及颈椎生理反曲等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松动、断板及断钉等现象,椎管扩大明显,脊髓未再受压,未出现再关门现象。JOA评分术后2周、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联合Y型纳米骨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避免出现再关门现象,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少,脊髓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Y型纳米骨板 改良颈椎开门
下载PDF
微型钛板固定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涛 孙丽静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13-3218,共6页
为了比较丝线悬吊和微型钛板两种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丝线悬吊)和观... 为了比较丝线悬吊和微型钛板两种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丝线悬吊)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固定),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并发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差异(86.36%vs.81.41%)(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观察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Z=-2.024,p=0.043)。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分别丢失了1.30%和4.62%,观察组颈椎曲度丢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本研究说明,在应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与丝线悬吊椎板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可明显减少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椎板固定 颈椎曲度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两种止血材料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广州 洪瑛 +5 位作者 刘浩 马立泰 杨毅 丁琛 王贝宇 陈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HFG)和可吸收明胶海绵(GS)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分两组:HFG... 目的:比较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HFG)和可吸收明胶海绵(GS)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分两组:HFG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29~81岁,平均(55.6±11.6)岁;其中14例为单纯颈椎管狭窄症,9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18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GS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55.4±11.1)岁;其中12例为单纯颈椎管狭窄症,10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20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结果:HFG组和GS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7.2±30.0)、(154.8±33.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6.1±74.6)、(242.9±120.7)ml(P<0.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12.1±67.6)、(303.3±115.5)ml(P<0.001)。H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GS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急性血肿及其他止血相关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HFG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并且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式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 可吸收明胶海绵 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止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