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 衣马木艾山 努尔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 d后缓解;三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融合固定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下载PDF
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江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术后3、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融合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 颈椎弧度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菁 李琴 +4 位作者 万琴 罗小英 黄正 黄菊 赖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椎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由专科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分别按病区护理常规与手术室护理常规各自施护),观察组接受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访视结束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气管推移有效配合率和体位正确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术时有效正确配合度,降低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士 专科护士 协同护理 颈椎前路椎体减压融合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