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R-146a调控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兔颈后肌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进城 林荣 +6 位作者 张圆芳 董继泉 柳维林 江征 陈少清 王芗斌 何坚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从组织学及分子学层面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兔颈后肌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6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6只,... 目的:从组织学及分子学层面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兔颈后肌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6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6只,参照课题组前期成功制备的寒湿型兔颈型颈椎病模型进行造模。造模8周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6、8、4 g/kg的芍药甘草汤进行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正常饲养。于治疗4周后用ELISA法检测5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5组兔颈后肌组织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5组兔颈后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关键节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5组兔颈后肌TLR4、miR-146a及其下游靶基因TRAF-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芍药甘草汤可降低兔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P<0.01);明显改善受炎症损伤的兔颈后肌细胞形态结构;降低MyD88、NF-κBP65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提高颈后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TLR4、TRAF-6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服用芍药甘草汤可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肌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模型兔颈后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释放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从而改善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部炎症损伤,起到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MIR-146A NF-Κ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武震 孙树椿 +2 位作者 刘晓化 张淳 冯俊铎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度,每天1次,每次5小时;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椎X线、颈后... 目的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度,每天1次,每次5小时;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椎X线、颈后部红外热像图、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以及颈后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观察。结果模型组颈椎X线改变积分值实验后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模型组与对照组颈后部红外热像图有明显差异;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后出现颈部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红外热像图 氧自由基
下载PDF
针刀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
3
作者 刘洪 张泽升 +6 位作者 张良志 张晓菁 陈斌 林泽豪 潘细桂 刘晶 修忠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群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雄性)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长期头低位法制作兔颈椎病模型,造模周期持续8周。建模成功后,针刀组每周接受一次针...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深肌群硬度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雄性)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长期头低位法制作兔颈椎病模型,造模周期持续8周。建模成功后,针刀组每周接受一次针刀干预治疗,共4次。治疗结束1周后,进行兔颈椎MRI成像、颈后深肌超声检查、HE和Masson染色观察颈后深肌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普通超声显示:模型组颈后深肌的横截面积与纵向肌肉厚度均较空白组缩小(P<0.05),而针刀组则较模型组增大(P<0.01)。弹性超声可见:空白组颈后深肌肌肉轮廓相对清晰,弹性成像多呈绿色,同时伴有少量红色的低弹性图像;模型组肌肉轮廓模糊,弹性图像以蓝色为主,弹性较高;针刀组颈后深部肌肉轮廓趋于正常,弹性成像显示为中弹性图像,以蓝、绿色为主。Masson染色观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颈后深肌撕裂明显,形态不规则,伴大量蓝色胶原充斥在肌细胞内,纤维间隙增大;针刀组可有效改善上述表现,且显著降低胶原容积分数(P<0.05)。另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E染色的细胞形态较混乱,胞质染色不均,细胞核增多,排列不规则,可见部分炎性细胞的浸润,伴大量肌纤维的撕裂等;而针刀组较模型组的形态学明显好转。结论:针刀干预可有效改善颈椎病兔颈后深层肌肉的组织硬度,促进慢性损伤纤维化的修复,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椎病 纤维化
下载PDF
项痹通颗粒调控PPAR-γ/NF-κB通路改善大鼠颈后肌炎症损伤的研究
4
作者 杨淑荃 范德辉 +5 位作者 林颖 岳挺 杨佳曼 罗孟西 欧志文 钟毅恒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31-837,共7页
目的观察项痹通颗粒对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的炎症相关因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核转录因子KappaB(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NF-KappaB,PPAR-γ/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观察项痹通颗粒对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的炎症相关因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核转录因子KappaB(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NF-KappaB,PPAR-γ/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0.18 g/(kg·d)]、项痹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4.5 g/(kg·d)、9.0 g/(kg·d)、18.0 g/(kg·d)],每组各10只。以手术方式切开术口,用弯头止血钳钳夹C 2~6棘突旁开0.2 cm的颈后肌中段(持续钳夹10秒、后松开间隔10秒、扣满3扣),以建立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颈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造模前、造模后第2天(干预前)及干预7天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 2,PGE 2)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PPAR-γ/NF-κB的活性成分p65(NF-κB p65)、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蛋白表达;斜板试验评价大鼠颈部运动功能。结果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2天(干预前)TNF-α、IL-1β、PGE 2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7天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肌细胞核减少、结构紊乱、变形水肿、大小不一,TNF-α、IL-1β、PGE 2、NF-κB p65、MyD88均显著升高(P<0.05),斜板试验功能角度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项痹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肌细胞核稍增多、结构变清晰、水肿程度减轻、形状较规则,TNF-α、IL-1β、PGE 2、NF-κB p65、MyD88降低(P<0.05),PPAR-γ升高(P<0.05),斜板试验功能角度增大(P<0.05);与塞来昔布组比较,项痹通颗粒中、高剂量组TNF-α、IL-1β降低(P<0.05),项痹通颗粒低、中、高剂量组PPAR-γ升高(P<0.05),NF-κB p65、MyD88降低(P<0.05)。结论项痹通颗粒可改善大鼠颈后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通颗粒 炎症损伤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 核转录因子KAPPAB
下载PDF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异常应力作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武震 孙树椿 +3 位作者 刘晓化 冯俊铎 张淳 李园艺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研究相关指标变化。【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1次/d,每次5 h;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 【目的】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研究相关指标变化。【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1次/d,每次5 h;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椎X线、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以及颈后肌氧自由基含量观察。【结果】模型组颈椎X线改变积分值实验后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后出现颈部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相关指标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应力 氧自由基
下载PDF
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家兔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武震 刘晓化 +2 位作者 李魁章 曲建波 冯俊铎 《哈尔滨医药》 2007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项痹通颗粒对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细胞形态学及TGF-β、TNF-α、IL-1β、PGE_(2)、NGF的影响
7
作者 杨淑荃 范德辉 +5 位作者 杨佳曼 岳挺 罗孟西 钟毅恒 欧志文 苏美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113,I0038,共5页
目的 观察项痹通颗粒对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肌细胞形态学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前列腺素E_2(prosta... 目的 观察项痹通颗粒对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肌细胞形态学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以手术方式切开术口、用弯头止血钳钳夹C_(2-6)棘突旁开0.2 cm的颈后肌中段(持续钳夹10 s、后松开间隔10 s、扣满3扣)以建立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模型。西药组、中药组分别予以塞来昔布、项痹通颗粒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大鼠颈后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造模后第2天(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的TGF-β、TNF-α、IL-1β、PGE_(2)、NGF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2天(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颈后肌中段颜色暗红,TGF-β、TNF-α、IL-1β、PGE_(2)及NGF显著升高(P<0.05)。干预7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肌细胞核减少、结构紊乱、变形水肿、大小不一,TGF-β、TNF-α、IL-1β、PGE_(2)及NG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中药组肌细胞核稍增多、结构变清晰、水肿程度减轻、形状较规则,以中药组改善较明显,TNF-α、IL-1β、PGE_(2)及NGF明显降低(P<0.05),而TGF-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有所下降。结论 项痹通颗粒可改善颈后肌炎症损伤大鼠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表达、抑制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PGE_(2)、N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通颗粒 炎症损伤 TGF-Β
下载PDF
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博来 宁飞鹏 +2 位作者 许少健 施杞 王拥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评价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手法组为平行对照,选择95例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 【目的】评价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手法组为平行对照,选择95例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其分配至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或颈椎手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Vernon颈椎废用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3-11.4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无病情进展病例,对照组1例进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转化为交感型颈椎病。在3个月内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为(2.27±1.50)次,对照组为(6.65±2.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废用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间颈椎废用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有4例出现颈项及上肢酸痛加重、红色痕迹,停止锻炼后即自行消失,后均可恢复正常训练;对照组无不适。两组均未见骨折、脱位、晕厥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等长收缩锻炼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方 刘法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保留C2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行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算颈椎总活动度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在颈椎MRI横断面上,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术后AS发生率为11.5%,B组为19.0%,A组AS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A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曲度丢失更多(P均<0.05)。A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均可解除C2节段的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前者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减少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路减压术 钛板固定术 椎总活动度 椎中立位曲度 群横截面积
下载PDF
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椎病患者颈曲改变的影响及针刀治疗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覃兴乐 苏霞辉 +2 位作者 徐森明 李新洲 谭兴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61-236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椎病患者颈曲改变的影响及针刀治疗策略,为临床针刀治疗颈曲改变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颈后肌群解剖学特点及肌动学特征,探讨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曲改变的影响;临床将120例颈曲改变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部针刀治... 目的:探讨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椎病患者颈曲改变的影响及针刀治疗策略,为临床针刀治疗颈曲改变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颈后肌群解剖学特点及肌动学特征,探讨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曲改变的影响;临床将120例颈曲改变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部针刀治疗组、肩背部针刀治疗组和颈肩背部针刀治疗组,每组各40例。观测和比较各组病例治疗前后的颈曲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颈曲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8,P<0.001)。经两两比较,治疗后,颈肩背部针刀治疗组颈曲值改善程度优于颈部针刀治疗组(q=5.32,P<0.01),颈部针刀治疗组颈曲值改善程度优于肩背部针刀治疗组(q=4.48,P<0.01)。结论:颈后肌群劳损与颈曲改变存在相关性,足够的颈后肌群力量是维持正常颈曲的重要保障;针刀治疗颈后肌群劳损对颈曲改善具有良好的疗效;单一治疗颈后稳定肌效果优于单一治疗颈后工作肌,二者同时治疗效果均优于单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椎病 椎曲度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天 孙宇 +7 位作者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周非非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颈椎曲度、活动度、颈部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及术后24个月相应临床指标,并在MRI上测量术前、术后24个月颈后部肌肉形态及组成。应用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颈后部肌群形态、成分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94±7.07岁,其中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节段型5例,连续型5例。患者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患者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平均40.33°±12.03°,术后为27.09°±11.09°,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手术前后,C3/4节段椎旁肌功能截面积(FCSA)及脂肪浸润(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FI存在显著差异(P<0.05)。C4/5及C5/6节段椎旁肌及头夹肌FCSA及F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6/7水平椎旁肌FCSA及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在截面积(CSA)、FCSA及FI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左、右侧颈后部肌肉形态及成分,C3/4节段椎旁肌FI及头夹肌CSA右侧显著大于左侧;C4/5节段右侧头夹肌FI显著小于左侧;C5/6节段右侧椎旁肌CSA及FCSA显著大于左侧;C6/7节段椎旁肌FI右侧显著小于左侧。结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颈椎后路手术会显著增加颈椎后方椎旁肌及头夹肌脂肪浸润,缩小功能横截面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单侧肌肉的萎缩及脂肪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韧带骨化症 路保留一侧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
下载PDF
保留颈后肌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玲童 胡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45-5350,共6页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通过直接或间接压迫脊髓或周围的血管而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功能障碍,颈后路椎板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的:评价保留颈后肌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修复效果。方...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通过直接或间接压迫脊髓或周围的血管而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功能障碍,颈后路椎板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的:评价保留颈后肌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天佑医院收治的126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改良组72例患者行保留颈后肌韧带复合体的改良椎板成形治疗,对照组54例行传统椎板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曲度指数、运动范围、颈后肌体积,在术前和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末次随访发现改良组患者颈椎屈曲度、运动范围、颈椎曲度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P<0.01);③改良组患者末次随访铰链侧肌颈后椎旁肌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此外,改良组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vs.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保留颈后肌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颈椎曲度和运动范围保持良好;此外与传统的开门椎板成形相比,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开门椎板成形 轴性症状 韧带复合体 椎曲度
下载PDF
经颈后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行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超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5月治疗的66例M-CSM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6例行经颈后... 目的对比分析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脊髓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5月治疗的66例M-CSM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6例行经颈后肌间隙入路椎板成形术(观察组),30例行颈后正中入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但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3.89% vs 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改善速度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的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维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后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行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并发症更少,且更有利于长期维持理想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椎板成形术 多节段椎脊髓病
下载PDF
颈椎牵引下配合颈后肌群松解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报告
14
作者 周海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26期70-71,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颠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致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为临床特点的疾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疗效一般不佳,我科采...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颠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致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为临床特点的疾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疗效一般不佳,我科采用颈后肌群松解配合短时间轻磅牵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治疗 群手法松解 短时间轻磅椎牵引 报告
原文传递
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
15
作者 杨莹莹 陈斌 +4 位作者 欧阳秋芳 李雯丽 叶双雨 黄棋 赵红佳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评估。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进行干预。针刀组在超声引导下按照人体四步针刀法进行干预,每周1次,连续干预4周。采用超声检查颈部肌肉回声、血流情况,并用超声弹性成像观察剪切波速度;HE染色观察颈后伸肌纤维排列及炎症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肌肉回声明显增强,血流信号增多,弹性成像图表现为红色为主的高硬度弹性图,肌肉较硬;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肌肉回声明显下降,血流信号减少,弹性结果表现为蓝绿色为主的中硬度弹性图,肌肉硬度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颈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颈肌肌束排列紊乱,细胞核数目增多,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刀组颈肌肌束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干预颈型颈椎病模型兔可以有效改善颈后伸肌肌肉紊乱的形态结构,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针刀 超声
下载PDF
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3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在本院接受颈痛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6例健康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运用肌骨超声表现来判断青少年颈痛的... 目的:探究青少年颈痛患者颈后伸肌的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在本院接受颈痛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6例健康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运用肌骨超声表现来判断青少年颈痛的表现特点,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颈后伸肌收缩前后肌肉变化系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颈后伸肌系数与患者颈椎曲度相关性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颈后伸肌系数与平均每天运动时间呈正相关,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项无相关性。对照组与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项无相关性。结论:在肌骨超声显示,颈痛青少年颈后伸肌收缩前后肌肉变化系数、颈后伸肌系数与颈椎曲度低于健康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是引发青少年颈痛的直接原因,肌骨超声表现为颈后伸肌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超声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经间隙保留群入路 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汪剑晖 冯家琪 +1 位作者 曾鹏程 周光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浮针 容积 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颈椎病术后并发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3 位作者 曾禹铭 覃鸿图 刘柏杰 侯喜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912-916,共5页
轴性症状是颈椎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颈椎活动受限,颈项部及肩背部长期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颈椎局部解剖结构的损伤机制不同,其中常见的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破坏颈椎骨性结构... 轴性症状是颈椎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颈椎活动受限,颈项部及肩背部长期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颈椎局部解剖结构的损伤机制不同,其中常见的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破坏颈椎骨性结构,颈椎后路手术主要破坏颈椎局部软组织结构,两者均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既与手术相关的一些共性危险因素有关,如颈椎活动度的减少,也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颈椎序列等特有的危险因素有关。本文对颈后伸肌群、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颈椎骨性结构、手术方式等因素与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轴性症状 前路手术 并发症 路手术 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颈型颈椎病颈后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文江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5期125-126,共2页
目的对颈型颈椎病颈后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来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分组形式为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观察组采用颈后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颈... 目的对颈型颈椎病颈后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来院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分组形式为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观察组采用颈后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颈椎后伸活动度和最大肌力无差异(P>0.05);治疗后,颈椎后伸活动度和最大肌力差异显著(P<0.05)。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伸肌群运动康复治疗方法融入到颈型颈椎病治疗中,颈椎后伸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群运动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