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部位肉芽创面54例治疗体会
1
作者 李士民 常贵华 姜文荃 《人民军医》 2003年第4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肉芽创面 治疗 整形手术 直接切除缝合 游离全厚皮移植 厚中厚皮片移植 手背
下载PDF
人体颈区也是疾病的“警区”
2
作者 李定国 《健康世界》 2009年第9期34-35,共2页
颈部是头部与躯干的‘接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文》曰:颈,头茎也,意思是颈部支撑着“脑袋”。古代的刑法“砍头”,实际上是砍颈。—刀下去,身首分离,就把户口转到阎王那里去了。
关键词 疾病 《说文》
原文传递
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颈区畸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玉明 刘树山 +2 位作者 姜宏志 沙成 袁庆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总结经口咽入路颅颈区畸型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体会。 方法 分析 16例颅颈区畸型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抗生素应用、气管切开、静脉营养、颅骨牵引等及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结果等。 结果 本组 16例颅颈区畸型 ,以颅底... 目的 总结经口咽入路颅颈区畸型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体会。 方法 分析 16例颅颈区畸型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抗生素应用、气管切开、静脉营养、颅骨牵引等及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手术结果等。 结果 本组 16例颅颈区畸型 ,以颅底陷入为主的枕骨大孔区畸型 8例 ,慢性寰枢椎脱位 3例 ,齿状突骨折及脱位 2例 ,下斜坡脊索瘤 2例 ,颈髓腹侧肉芽肿 1例。其中 3例行二期植骨。随访半年~ 3年。 10例恢复轻体力劳动 ,4例生活自理 ,1例临床症状改善 ,1例死亡。 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区前方病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二期植骨能增加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忱关节 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5 位作者 李安民 张志文 费舟 刘卫平 付洛安 王占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颅颈区畸形 45例 ,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 ,向后上方突出 ,斜坡陷入颅底 ,致颅底成角畸形 ,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 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颅颈区畸形 45例 ,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 ,向后上方突出 ,斜坡陷入颅底 ,致颅底成角畸形 ,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 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 ,解除其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结果 痊愈 38例 (84.4% ) ,好转 4例 (8.9% ) ,无效 3例 (6 .7% )。手术并发症有脑脊液漏 2例 ,环枕脱位 1例 ,软腭裂开 1例。 结论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以延髓、颈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经口咽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直视减压术
原文传递
有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晓燕 李进让 +2 位作者 赵晶 王嘉森 邹世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 探讨有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502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有... 目的 探讨有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502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82例)和阴性组(n=42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各临床资料信息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0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16.3%(82/502)患者存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原发灶数量越多、原发灶越大、原发灶侵犯被膜、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原发灶多个时风险是单个原发灶的1.213倍,原发灶≥1 cm的风险是<1 cm的2.786倍,侵犯包膜的风险是不侵犯包膜的2.155倍,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风险是无中央区转移者的3.779倍,年龄≥55岁的风险是<55岁的2.275倍。甲状腺双叶均有原发灶者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有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无关(P<0.05)。结论 患者原发灶为多个、原发灶≥1 cm、侵犯双侧腺叶、侵犯被膜时应注意有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回归分析 临床特征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颅颈区畸形MRI分型与外科治疗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3 位作者 易声禹 李安民 陈立忠 蒋小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9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的 MRI分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患者 10 2例 .临床表现为 1脑干、高颈段脊髓受压 ;2小脑损害 ;3后组颅神经及上颈段脊神经损害 ;4脊髓中央管周围损害 ;5头颈部外观畸形 .依 MRI分为 3型 :腹侧型 (2 3例 ) ...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的 MRI分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患者 10 2例 .临床表现为 1脑干、高颈段脊髓受压 ;2小脑损害 ;3后组颅神经及上颈段脊神经损害 ;4脊髓中央管周围损害 ;5头颈部外观畸形 .依 MRI分为 3型 :腹侧型 (2 3例 ) ;背侧型 (5 9例 )和混合型 (2 0例 ) .对腹侧受压型及混合型中以腹侧受压症状为主者 (11例 )选择了前路减压术 ,其他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术 .结果 前路减压手术共 34例 ,术后发生环枕脱位 1例 (术后 3wk) ,脑脊液漏 2例 ,软腭裂开 1例 .后路减压手术共 6 8例 ,死亡 1例 ,为混合型患儿 ,MRI腹背侧畸形均十分严重 ,后路减压术后突然出现呼吸骤停死亡 .术后近期 99例患者症状减轻 ,2例无变化 .98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6 mo~ 9a,恢复良好 (完全恢复工作和学习 ) 84例 (85 .7% ) ,中等 (遗留部分神经损害症状 ,可继续工作或学习 ) 12例 (12 .3% ) ,差 (有较重神经损害症状 ,不能正常工作或学习 ) 2例 (2 .0 % ) .结论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MRI分型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颈椎的显露 被引量:7
7
作者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上颈椎的显露贾连顺11上颈椎前外侧显露途径上颈椎系指第一和第二颈椎,由于该部位于颈椎最高节段而又深在,与下位颈椎有很大不同。前外侧显露途径仅能暴露C2椎体和C2~3椎间盘。显露过程主要在于对喉上神经及其周围的解剖必须... 上颈椎的显露贾连顺11上颈椎前外侧显露途径上颈椎系指第一和第二颈椎,由于该部位于颈椎最高节段而又深在,与下位颈椎有很大不同。前外侧显露途径仅能暴露C2椎体和C2~3椎间盘。显露过程主要在于对喉上神经及其周围的解剖必须熟悉。喉上神经起于颈结状神经节的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露 外科手术 切口
下载PDF
枕颈区软组织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宗良 陈绍春 +3 位作者 温淑仪 刘爽 李国萍 李兴国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1-84,F0002,共5页
目的为临床诊治项肌痉挛和血管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头颈标本枕颈区肌肉的附着点、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分布等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1)头夹肌止点宽(45.80±6.80)mm,头夹肌止点内缘至正中矢状面(52.83±... 目的为临床诊治项肌痉挛和血管神经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头颈标本枕颈区肌肉的附着点、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分布等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1)头夹肌止点宽(45.80±6.80)mm,头夹肌止点内缘至正中矢状面(52.83±7.87)mm;头半棘肌止点宽(42.45±7.29)mm;头上斜肌止点宽(18.32±4.18)mm,该肌止点内缘距正中矢状面(29.4±6.53)mm.(2)枕大神经与枕动脉伴行穿出斜方肌点距正中矢状面(18.18±5.55)mm,距上项线(25.15±4.64)mm.结论针拨疗法或针刀疗法在上项线与下项线之间治疗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在下项线以下治疗痉挛或颈痛的头上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和枕动脉穿出斜方肌点是枕大神经易受“卡压”而需松解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佳 汤铜 +2 位作者 宋杨 张磊 史加宁 《安徽医学》 2022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39例)和非转移组(n=1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侧、肿瘤最大径、是否多灶、有无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紧贴包膜、有无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进行临床建模并绘制列线图,并计算C(校正)指数、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单/双侧、肿瘤最大径、是否多灶、是否紧贴包膜、有无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单/双侧、肿瘤最大径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3个因素构建诺莫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侧颈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6~0.89);构建模型的C-index为0.82(95%CI:0.76~0.88),校正C-index为0.80;模型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重合较好。结论性别、单/双侧癌、肿瘤最大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进行的临床建模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文冰 张璐璐 +4 位作者 刘义刚 王燕红 唐闻 张瀚月 刘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504例PTC手术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央区淋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504例PTC手术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央区淋巴转移中男性(47.58%)、年龄<45岁(43.49%)、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6.20%)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男性(32.26%)、肿瘤最大径>1 cm(26.08%)、多发病灶(28.6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2.28%)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73%)、双侧病变(33.0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病变位置(单/双侧)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个淋巴结转移中肿瘤最大径>1 cm(14.35%)、伴钙化(24.2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35%)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8.30%)、双侧病变(17.7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临床术前或术中诊断PTC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中央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远外侧入路切除颅颈区肿瘤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明 张俊廷 +3 位作者 吴震 贾桂军 郭尔安 周文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 介绍颅颈交界处肿瘤切除的经验 ,探讨远外侧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 方法 对 2 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 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17例 ,近全切除 4例 ,大部切除 2例 ,全切除率74% ,无死亡。 结论 ... 目的 介绍颅颈交界处肿瘤切除的经验 ,探讨远外侧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 方法 对 2 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 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17例 ,近全切除 4例 ,大部切除 2例 ,全切除率74% ,无死亡。 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非常直接地显露下斜坡 ,易于控制椎动脉 ,对脑神经及颅颈交界处提供良好暴露 ,最小程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远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cN0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对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管小青 李辉 +17 位作者 沈毅 卜玉林 丁海波 吴波 史松槟 徐本文 吴川 郑向欣 顾书成 吴骥 邱兴 陆柏林 侍孝红 江小玲 袁牧 柏建印 张旭旭 杨鹏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检测对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宿迁地区8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收治的1292例临床检查淋巴结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cN0 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先行中央区淋巴结...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检测对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宿迁地区8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收治的1292例临床检查淋巴结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cN0 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先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行快速病理检测,然后再进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根据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4组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92例中,共有468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6.22%;男性、>45岁、肿瘤直径大、原发灶数目多、有包膜浸润及周围组织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快速病理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2枚患者,其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2枚的患者(78.1%vs.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区淋巴结可以作为前哨淋巴结在术中进行快速病检,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决定cN0分化型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0分化型甲状腺癌 中央淋巴结 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术中快速病理
下载PDF
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帅 蒋孝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征。方法:165例伴有LLNM的首诊PTC患者被纳入研究并分为3个组(22~<30岁组,30~<45岁组和45~65岁组),分析3组在性别、颈淋巴结转移数(率)、肿... 目的:探讨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征。方法:165例伴有LLNM的首诊PTC患者被纳入研究并分为3个组(22~<30岁组,30~<45岁组和45~65岁组),分析3组在性别、颈淋巴结转移数(率)、肿瘤最大直径、多灶性、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被膜侵犯及腺外侵犯等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9岁。肿瘤最大直径>1cm,多灶性,术前血清TSH水平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22~<30岁组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45~65岁组双侧病灶率高于22~<30岁组(P<0.01);22~<30岁组和30~<45岁组被膜及腺外侵犯率均低于45~65岁组(均P<0.05);22~<30岁组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22~<30岁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个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1),同时30~<45岁组患者比例也同样高于45~65岁组(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0.35时,30~<45岁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数>6个时,22~<30岁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1);侧颈淋巴结转移率>0.33时,45~65岁组患者比例低于其他2组(均P<0.05)。22~<30岁组颈部总淋巴结转移数>11个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均P<0.01);30~<45岁组的患者比例也高于45~65岁组(P<0.05)。颈部总淋巴结转移率>0.22时,45~65岁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1)。结论:在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大多数患者肿瘤最大直径超过1cm。22~<30岁组患者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比例高,颈淋巴结转移数量也较多。30~<45岁组中央区淋巴结高转移率较为常见。45~65岁组患者更易出现双侧病灶,肿瘤易侵犯被膜及腺外侵犯。伴有LLNM的PTC患者中年龄越大其颈部总的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率却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年龄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CD-cervical系统在枕颈区腹侧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跃明 黄思庆 +4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沈彬 刘立岷 成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索和完善枕颈区腹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在进行枕颈前后方减压的同时 ,采用CD -cervical系统枕颈内固定 ,髂骨植骨融合 ,Ⅰ期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治疗 18例 ,其... 目的 探索和完善枕颈区腹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在进行枕颈前后方减压的同时 ,采用CD -cervical系统枕颈内固定 ,髂骨植骨融合 ,Ⅰ期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治疗 18例 ,其中枕寰区畸形伴寰枢脱位 13例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脱位 5例。 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发生。 1例患者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加重 ,术后 2周开始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全组术后平均随访 6个月 ,内固定无松动 ,枕颈植骨融合。 结论 在完成枕颈部前后方减压的同时 ,应用CD-cervical系统做枕颈固定植骨融合 ,可在术后即刻恢复枕颈部稳定性 ,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期起床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关节不稳定性 腹侧减压术 CD-cervical系统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经口咽入路手术治疗枕颈区疾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朝跃 苗惊雷 +1 位作者 詹瑞森 吴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3-785,共3页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手术 寰枢椎疾病 手术治疗 内窥镜 脊髓腹侧
原文传递
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燕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8期25-26,共2页
总结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 畸形 经口咽入路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大于10mm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预测
17
作者 林雨洋 王蓓 李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4,共11页
目的预测直径>10 mm(非T1a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并分析其转移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合并侧颈区清扫术且病灶直径>10... 目的预测直径>10 mm(非T1a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并分析其转移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合并侧颈区清扫术且病灶直径>10 mm的PT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部各分区淋巴结转移模式。收集临床病理、超声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与LLNM相关因素;在此结果上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模型的准确性。结果LLNM最常见于Ⅲ区(38.1%),且两个区域转移模式(42.2%)最常见。当病灶位于腺体不同位置时,淋巴结转移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位置、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水平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数目均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提示模型诊断准确度较高。结论基于临床病理、超声特征及实验室结果(CLNM数目、病灶位置、FT3、TSH及TPOAB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直径>10 mm PTC患者LLNM表现良好,可用于临床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中央淋巴结转移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原文传递
甲状腺内无原发肿瘤而仅表现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隐匿性甲状腺癌1例
18
作者 黄龙凤 程诗露 +1 位作者 朱敏 胡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4-48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发现“无痛性右颈部包块9 d”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入院前2 d于我院门诊行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切面形态正常,左、右侧叶大小分别约为4.4 cm×1.2 cm×1.2 cm和4.5 cm×1...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发现“无痛性右颈部包块9 d”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入院前2 d于我院门诊行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切面形态正常,左、右侧叶大小分别约为4.4 cm×1.2 cm×1.2 cm和4.5 cm×1.3 cm×1.3 cm,峡部厚0.2 cm,内部回声均匀;右侧颈部颈动脉旁可见一范围约2.7 cm×1.7 cm大的混合回声,边界尚清(图1a)。行右侧颈部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考虑肿瘤性病变,甲状腺来源可能,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囊性病变不能排除,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丁朦燕 李予林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200-2202,2209,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1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观察术后LLNM发生情...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1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观察术后LLNM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LLNM组与无LLNM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术后LLNM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PTC患者中术后LLNM 87例(39.91%),无LLNM 131例(60.09%)。LLNM组与无LLNM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灶形态、病灶边界和病灶微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LNM组患者肿瘤最大径>1 cm、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病灶存在血流信号比例均高于无LLN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1 cm、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甲状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和存在血流信号均为PTC患者术后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C患者LLNM发生率较高,其中肿瘤较大、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和病灶存在血流信号为术后LLN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迷走神经热损伤一例
20
作者 张永泉 陈晓意 +1 位作者 陈达伟 檀谊洪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94-1195,共2页
病人,女性,48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左侧叶结节1个月入院。入院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左侧叶中部2.1 cm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结节,伴点状强回声。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颈Ⅳ区淋巴结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 病人,女性,48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左侧叶结节1个月入院。入院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左侧叶中部2.1 cm实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结节,伴点状强回声。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颈Ⅳ区淋巴结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提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穿刺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820μg/L;术前颈部增强CT检查提示侧颈Ⅲ区和Ⅳ区多枚淋巴结不规则强化,最大直径1.5 cm,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电子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良好。术前诊断: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T2N1bMx)。于2023年6月7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全切除+左侧中央区+左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使用美国美敦力(Medtronic)公司生产的NIM-Response 3.0术中神经监测系统,诱发肌电图波形振幅阈值为100 mV,刺激电流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淋巴结清扫术 迷走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