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越 刘玉梅 +3 位作者 华扬 刘然 李娜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拟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将18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104例)和无症状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排除参数共线性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RI用于预测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诊断价值。结果(1)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男性比例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96/104)比80.2%(65/81),P<0.05]。(2)症状组颈动脉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50.0(28.3,62.8)cm/s比60.0(44.5,74.5)cm/s]、舒张期末流速[23.0(14.0,30.0)cm/s比29.0(21.5,33.5)cm/s]、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74±21)cm/s比(85±21)cm/s]、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流速[(39±11)cm/s比(42±10)cm/s]均低于无症状组,症状组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10.3(6.1,16.6)比7.2(5.0,11.8)]、CRI[1.82(1.65,2.08)比1.64(1.51,1.80)]、低回声斑块发生率[83.7%(87/104)比37.0%(30/81)]及溃疡型斑块发生率[27.9%(29/104)比7.4%(6/81)]均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I越大(OR=12.43,95%CI:2.85~54.25,P<0.01)、溃疡型斑块(OR=4.04,95%CI:1.40~11.62,P<0.05)及低回声斑块(OR=5.54,95%CI:2.65~11.58,P<0.01)是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4)经ROC曲线分析,CRI=1.74是预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最佳截断值(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 颈动脉重构指数 斑块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临床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