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谭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70-1773,17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超声造影...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水平及血清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相关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脑梗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水平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Tp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AUC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神经损伤相关指标SAA、NT-proBNP、Hcy、NSE、copeptin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斑块性质相关指标Lp-PLA2、MMP-9、Cat S、CD62P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APN、Cys 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证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水平与神经损害、斑块性质相关指标含量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存在明显异常,且与患者具体神经损害程度及斑块性质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作为脑梗发生风险预估、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造影 神经损伤 斑块性质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代山山 方开峰 韩路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ACI 106例,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比值(P)、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ACI 106例,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比值(P)、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对斑块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超声造影参数,分析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易损斑块患者P、AUC高于稳定斑块患者,TP、MTT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0.01)。P、TP、AUC、MTT联合鉴别诊断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AUC为0.944(95%CI为0.881,0.979),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9.06%。P、TP、AUC、MTT均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1)。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Nomogrm预测模型,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因素一致性指数较高,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与实际观察相关性较好。结论老年ACI患者颈动脉超声造影参数P、TP、AUC、MTT可用于鉴别斑块性质,且对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超声造影 峰值强度比值 平均通过时间 预后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林枫 化召辉 +3 位作者 张艳 徐鹏 焦周阳 李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及狭窄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共147个斑块.患者中...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及狭窄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共147个斑块.患者中男66例,女23例,年龄41~88岁,双侧病变患者58例.斑块超声造影强度Ⅰ级40个(27%),Ⅱ级30个(20%),Ⅲ级31个(21%),Ⅳ级46个(31%),有症状组CEUS增强强度为Ⅲ级(21.4%)和Ⅳ级(37.9%)比例较高.两组增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重度狭窄(44.7%)和闭塞(9.7%)比例较高,狭窄程度高于无症状组,两组狭窄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直观评估颈动脉斑块形态及新生血管分布及密度,对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方式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陈新燕 郑殿宇 +1 位作者 陈占磊 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5-0028,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以上),采用颈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在检出颈动脉斑块方面的效果,并对其形态、大小、... 本研究旨在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以上),采用颈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在检出颈动脉斑块方面的效果,并对其形态、大小、管腔径等参数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 超声造影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检出率为89.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71.00%(P<0.05)。超声造影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的诊断灵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漏诊率较低(P<0.05)。此外,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在脂质型、混合型和钙化型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的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而颈动脉管腔直径较小(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造影是一种可靠、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够提供更全面、直观的信息,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颈动脉超声造影应作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老年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评价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诊断
5
作者 王燕 李健 +1 位作者 李姝娜 许晓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估传统颈动脉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CIS)发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中、重度颈动脉狭... 目的:评估传统颈动脉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CIS)发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均行常规超声、CEUS、HRMR-VWI检查。根据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分为脑卒中组(28例)和非脑卒中组(14例),比较两组斑块造影分级、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标准化血管壁指数(NWI)等各参数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各参数诊断急性CIS的效力以及最佳界值点,并绘制ROC曲线图,预测发生CIS的诊断价值。结果:(1)两组斑块超声造影分级、CRI、NW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经ROC曲线分析显示,NWI=72.02是预测CIS发生的最佳截断值(AUC=0.977),其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92.9%;CEUS的新生血管分级Ⅱ级为预测CIS发生的最佳诊断分界(AUC=0.880),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5.7%;CRI=1.63是预测CIS发生的最佳截断值(AUC=0.940),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5.7%。结论:本研究揭示了NWI、超声造影分级、CRI均是CIS的有效预测指标,NWI灵敏度、特异度很高,可作为CIS的特征性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 颈动脉重构指数 标准化血管壁指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让斑块无处躲藏
6
作者 李雯 赵剑秋 《科学生活》 2023年第1期54-56,共3页
颈动脉是人体向大脑输送血液、保证供血的主要通道。若是颈动脉出现斑块,可导致血管变窄,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血。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形式,主要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者是颈内动脉起始部位,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可造成动脉... 颈动脉是人体向大脑输送血液、保证供血的主要通道。若是颈动脉出现斑块,可导致血管变窄,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血。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形式,主要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者是颈内动脉起始部位,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量,轻者引起脑部供血不足,重者引起脑部缺血,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中,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通过对斑块的形态学进行检测,判断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动脉 起始部位 动脉管腔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程度 颈动脉超声造影 灌注量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沈凤琴 马晓亮 +3 位作者 邱云 韩莉君 陈修洋 俞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5期1-4,16,共5页
目的研究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前两种方案的联合诊断,对比... 目的研究联合颈动脉超声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前两种方案的联合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如特异度、准确率和灵敏度。结果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明显优于颈脉动超声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检查方案明显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比较高,与单一应用的方案诊断效能更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润雄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98-101,105,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73枚支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2周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73枚支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2周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查,术后7 d内实施CDFI检查。依据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狭窄组(n=36)与非残余狭窄组(n=116)。统计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比较残余狭窄组与无残余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结构特征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考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152例患者中,颈动脉支架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为23.68%(36/152),植入支架50枚。残余狭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75.00%,高于无残余狭窄组的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狭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无残余狭窄组的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支架位置、回声等级情况、斑块钙化情况患者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管内径<1.0 mm、不均质回声斑块、表面钙化斑块、不规则斑块、术前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高患者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残余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β=0.38,OR=1.48,95%CI=0.90~2.38)、术前血管内径<1.0 mm(β=0.46,OR=1.60,95%CI=1.05~2.43)、表面钙化斑块(β=0.92,OR=2.54,95%CI=1.46~4.48)、不规则斑块(β=2.17,OR=9.01,95%CI=5.20~15.58)、术前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高(β=0.65,OR=1.24,95%CI=1.15~2.77)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结构特征(如术前血管内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结构特征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术后残余狭窄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 颈动脉超声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价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斑块稳定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希艳 李威 +5 位作者 王一帆 崔敏 杨超 李春 姜立刚 李海平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5期532-533,共2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行颈动脉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闭塞后,再次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闭塞血管内微泡通过的情况及患者既往...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行颈动脉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闭塞后,再次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闭塞血管内微泡通过的情况及患者既往有无临床症状,评价颈动脉闭塞患者斑块稳定性与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18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有微泡通过(18/30),其中有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无微泡通过12例(12/30),其中有10例无临床症状。结论有微泡通过的患者为不稳定斑块导致颈内动脉闭塞,既往曾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而无微泡通过患者为稳定斑块导致的颈内动脉闭塞,既往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动脉闭塞 微泡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蕾 李雪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造影。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比较造影不同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造影。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比较造影不同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不同类型斑块增强程度、宫腔增强强度比值(ratio)、斑块造影增强强度(EI,即造影后斑块峰值强度至造影开始时基础强度)情况。结果经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斑块279个,通过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个漏诊、1个误诊。其中强回声15个、混合回声68个、低回声198个;斑块类型:硬斑块70个、混合斑块105个、软斑块106个。强回声斑块的增强率、RBF、RBV分别为20.00%、(3.60±0.71)ml/(min·100 g)、(271.87±29.20)ml/100 g,混合回声斑块分别为76.47%、(18.24±3.05)ml/(min·100 g)、(1001.28±70.96)ml/100 g,低回声斑块分别为86.36%、(19.32±4.26)ml/(min·100 g)、(1023.59±82.04)ml/100 g。强回声斑块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BF、RBV明显低于混合回声、低回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混合回声、低回声增强率、RBF、R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的增强率、ratio、EI分别为71.43%、(0.06±0.01)、(2.52±0.34)dB,混合斑块分别为75.24%、(0.08±0.12)、(3.09±2.40)dB,软斑块分别为95.28%、(0.43±0.21)、(4.55±3.48)dB。软斑块的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atio、EI明显高于硬斑块、混合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斑块、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率、ratio、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能准确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指导鉴别易损斑块,可定量评估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牛 黄辉 +2 位作者 李辉 吴林琳 赵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间的造影增强强度(DE)、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的比值(Ratio值)。结果所有定量指标中,DE、Ratio值两个指标在软斑与硬斑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斑与硬斑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斑与混合斑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可有效将新生血管进行区分,可为易损性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斑块易损性 定量评价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特征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旭 贺建勋 +6 位作者 刘美清 王燕 李亮 曾小莉 袁慧 勇强 张葆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440,共7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多个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210例,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近端及颈外动脉...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多个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210例,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近端及颈外动脉,采用统一标准定义颈动脉斑块,记录斑块数目与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内≥1个区域出现造影剂灌注定义为斑块内新生微血管阳性。患者空腹12 h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下列8项血清标志物,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根据斑块数目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88例,Ⅱ组84例,Ⅲ组25例,Ⅳ组13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年龄、性别、斑块最大厚度以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差异,4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性别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按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此外分析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年龄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210例颈动脉超声造影患者,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均为阳性,斑块数目为1~4个。4组间比较HDL-C、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0、5.447,P均<0.05),其他血清标志物及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DL-C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与Ⅲ组、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5、2.035,P均<0.05)。空腹血糖两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3.140、-2.652,P均<0.05)。相关性分析同样表明斑块数目与HDL-C、空腹血糖有关联(r=-0.202、0.224,P均<0.05),男性组斑块数目还与hsCRP有关(r=0.18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与斑块最大厚度有相关性(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斑块数目 斑块最大厚度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评估斑块稳定程度与基础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文超 孙支唐 +2 位作者 葛思慧 郭艳琴 王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基础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且未曾降脂干预的患者22例,总共54个斑块,所有患者通过常规超声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再进行...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基础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且未曾降脂干预的患者22例,总共54个斑块,所有患者通过常规超声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再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并分别检测患者的基础TC、TG、LDL、HDL,进一步分析斑块的稳定程度与基础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54个斑块超声造影分级0级为4个;1级为8个;2级为12个;3级为18个;4级为12个,22例患者平均基础LDL、HDL、TG、TC水平分别为(2.78±0.47)mmol/L、(1.12±0.23)mmol/L、(1.75±0.93)mmol/L、(4.82±0.61)mmol/L,不同斑块的超声造影分级与基础TC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34<0.05,r=0.289),与基础LDL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01,r=0.520),与基础HDL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09<0.05,r=-0.353),与基础TG水平无相关性(P=0.799>0.05)。结论基础低密度脂蛋白、基础总胆固醇越高、基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斑块的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水平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锐洪 叶云英 +2 位作者 陈声亮 陈英银 何瑞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选研究对...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斑块内新生血管Ⅲ级占比最高(45.00%),斑块回声中软斑占比最高(52.50%),混合斑占比最低(15.00%)。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水平的一种可靠方法,对于评估斑块易损性及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造影 斑块内新生血管水平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及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何锦 刘震 +4 位作者 李韶南 吴戴红 欧文才 陈平安 雷晓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及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220例分为ACS组13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90例,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造影及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220例分为ACS组13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90例,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3组均行颈动脉超声造影,采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分析颈动脉斑块数目、斑块类型、斑块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斑块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增强密度(density echo,DE)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浆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计算CD4^+/CD8^+。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浆CD3^+T淋巴细胞[(56.32±9.87)%、(54.33±10.08)%]、CD4^+T淋巴细胞[(36.44±8.12)%、(33.54±7.91)%]及CD4^+/CD8^+(1.84±0.65、1.25±0.57)均高于对照组[(50.37±9.36)%、(28.29±7.23)%、0.97±0.45],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CD8^+T淋巴细胞[(20.81±6.92)%、(22.76±6.85)%]均低于对照组[(25.38±6.41)%],且ACS组低于SAP组(P<0.05);ACS组、SAP组颈动脉软斑比率(55.18%、37.08%)、PI[(0.75±0.09)、(0.58±0.07)cm]、DE[(3.47±0.71)、(2.69±0.65)db/cm2]、斑块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3.42±0.84)、(1.98±0.67)分]均高于对照组[13.89%、(0.26±0.05)cm、(1.78±0.52)db/cm2、(0.88±0.32)分],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TTP[(17.04±2.98)、(18.75±3.52)s]均较对照组[(20.57±3.19)s]短,且ACS组短于SAP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发现ACS患者颈动脉内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造影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造影与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判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明 杨溢 +1 位作者 何悦 赵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和人血浆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CI)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超声造影技术对30例ATCI患者和30例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Lp-P...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和人血浆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CI)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超声造影技术对30例ATCI患者和30例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Lp-PLA_2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1)ATCI组和TIA组患者的颈动脉稳定粥样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和Lp-PLA_2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TCI组中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增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和Lp-PLA_2水平均随之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Lp-PLA_2与ATCI有一定的相关性;Lp-PLA_2能较准确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两种检查相联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TC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 脂蛋白磷脂酶A2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嫒嫒 任伟利 +3 位作者 张力维 韩潮 马姝颖 温德惠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联合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脑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小体积组(28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 cm^(3))、中体积组(42例,梗死灶最大体积5~10 cm^(3))及大体积组(30例,梗死灶最大体积>10 cm^(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记录斑块最大厚度;通过斑块造影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获得斑块造影峰值强度(PI);进行ABCD2(增加病史)评分和ABCD3(增加病史、脑缺血及颈动脉狭窄)评分。结果:大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中体积组斑块厚度和PI高于小体积组,3组斑块厚度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70,F=100.566;P<0.05)。大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中体积组和小体积组,且中体积组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高于小体积组,3组两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494,F=158.830;P<0.05)。斑块厚度、PI、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脑梗死灶大体积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价斑块厚度和PI及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体积呈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 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ABCD)评分 急性脑梗死 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