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栓子脱落时脑保护伞处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华 苏兰军 +2 位作者 李斌 王学良 李素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5-166,共2页
目的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在颈... 目的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微栓子 脑保护伞 颈内动脉血 脑栓塞
下载PDF
77例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晓青 林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意义。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颈动脉中层内膜、管腔、血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血流量、流速及内膜增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血流速、阻力指数、血流比值、内膜...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意义。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颈动脉中层内膜、管腔、血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血流量、流速及内膜增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血流速、阻力指数、血流比值、内膜厚度方面有较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狭窄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动脉狭窄 动脉中膜厚 动脉血 颈内动脉血
下载PDF
尼卡地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脑血流和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韩瑛 赵雅梅 +4 位作者 魏海燕 苏中宏 尹加林 葛亚力 史宏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在心肺转流(CPB)期间输注小剂量尼卡地平对脑血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CABG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60~79岁,BMI 18~29 kg/m^(2),ASA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在心肺转流(CPB)期间输注小剂量尼卡地平对脑血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CABG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60~79岁,BMI 18~29 kg/m^(2),ASA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双盲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2例。N组在CPB开始后输注尼卡地平0.2~0.5μg·kg-1·min^(-1),于CPB停机后停止输注。C组于相同时点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_(0))、外科切皮时(T_(1))、CPB 30 min(T_(2))、60 min(T 3)、停CPB 30 min(T_(4))、60 min(T 5)的动脉血气、心输出量(CO)、颈内动脉血流量(Q-ICA)、颈内动脉直径(D-ICA)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记录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_(2)—T 5时N组Q-ICA和D-ICA明显增加,rScO_(2)明显升高(P<0.05)。两组T_(0)—T 5时动脉血气指标、T_(0)、T_(1)时Q-ICA、D-ICA和rScO_(2)、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ABG患者CPB期间输注小剂量尼卡地平可以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升高rScO_(2),减轻围术期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肺转 颈内动脉血 局部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敏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10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内动脉血流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及严重程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血 腔隙性脑梗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残腔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继跃 张士刚 +2 位作者 张利勇 刘卫东 林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5,共1页
患者 男性,45岁。因“发作性左眼黑噱、言语迟缓1年”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3年,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查体:BP165/98mmHg神志清,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见:左丘脑半片状低密度梗死灶。颈动脉彩色多... 患者 男性,45岁。因“发作性左眼黑噱、言语迟缓1年”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3年,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查体:BP165/98mmHg神志清,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见:左丘脑半片状低密度梗死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颈总动脉远段后壁、颈外动脉起始段见规则型不均一斑块,左颈内动脉分叉后1cm后管径逐渐缩窄,内膜不光滑,回声欠均匀,左侧颈内动脉血流束逐渐变窄,中远段无明显血流信号。考虑左颈内动脉颅外段远端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血 内膜剥脱术 综合征 颈内动脉颅外段 残腔 治疗 低密度梗死灶 入院查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