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岩骨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出血一例
1
作者 刘义锋 焦力群 +1 位作者 高鹏 王亚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0-322,共3页
患者男,65岁。因"右上肢麻木4个月,双下肢力弱3个月"于2015年12月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4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上肢麻木,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部MRI显示左顶叶分水岭区梗死,经口服阿司匹林、牛黄降压片、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 患者男,65岁。因"右上肢麻木4个月,双下肢力弱3个月"于2015年12月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4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上肢麻木,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部MRI显示左顶叶分水岭区梗死,经口服阿司匹林、牛黄降压片、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静脉输注依达拉奉等治疗后症状减轻。随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重度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脑出血
下载PDF
对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苗今乐 于向明 曹兴念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支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架治疗组(n=14)和药物治疗组(n=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支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架治疗组(n=14)和药物治疗组(n=15),观察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4例支架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均成功置入支架,在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有2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有1例患者因发生再灌注损伤、脑出血而发生死亡,有1例患者在术后48个小时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其均未发生急性脑梗死。在对这些患者随访2年时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膜轻度增生。在15例药物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年时因发生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而导致半身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有1例患者在服药2年,停药半年后出现左侧颞叶及左基底节区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其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遗留言语表达欠流利的症状;有2例患者服药2年后多次出现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或TIA;有1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年因发生颈内动脉极高度狭窄而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2年后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均较治疗前加重。结论: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但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半年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较低。与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相比,此类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发生远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较高,其血管狭窄程度可持续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对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C1狭窄 支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支架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录海斌 刘新生 +1 位作者 李强敏 陈江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20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或单纯支架植入术。结果除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因血管迂曲明显,支架未能到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或单纯支架植入后患者原狭窄处血管均较前扩张到正常管径的70%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均经颈动脉彩超复查未见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结论 CAS是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起始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核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荣成 赵玲玲 张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10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为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为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与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共375段,其中130段为C1~C3段,125段为C4段,120段为C5;CT血管造影诊断C4和C5段准确率均高于核磁共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性较核磁共振更高,尤其是能准确评估C4和C5段,更便于判断狭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颅内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 准确性
下载PDF
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学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先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行大脑中动脉取栓,取栓成功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后有2例再次发生大脑中动脉栓塞,其中1例取栓成功, 1例失败;介入术后有7例成功康复出院, 2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例死亡。7例成功康复出院患者中, 2例患者患肢恢复至5-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自行走路出院;3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mRS评分为3分;2例患者偏瘫肢体为0级, mRS评分4分。结论对于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对大脑中动脉进行取栓,之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仍是可行的,近期效果相对较好,但手术难度也较高,并发出血或者脑疝风险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C1慢性重度狭窄 大脑中动脉栓塞 急诊血管内再通 动脉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效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多普勒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脑血管改善程度为(0.24±0.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脑血管改善程度为(0.05±0.03),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脑血管反应性,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重度颈内动脉颅内狭窄 脑血管反应性 临床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