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兰兰 喻薇 +1 位作者 曾莉莉 周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颈内中段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宫颈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颈内中段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宫颈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缝合固定,试验组实施去除缝线、导管固定翼的方法。比较两组颈内中段静脉置入导管穿刺点及导管缝合处局部皮肤感染率、颈内中段静脉导管脱出率、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评价、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导管更换敷料时间、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率、颈内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导管敷料更换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的宫颈癌术后病人采用去除缝线和导管固定翼的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脱出率,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可延长导管更换敷料时间,缓解局部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固定方式 导管相关感染
下载PDF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在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貌 杨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在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口罩固定带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观察2组佩戴效果。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在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口罩固定带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观察2组佩戴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认为固定器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配合治疗便捷,护理操作简便,导管稳定性良好,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置管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器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CVC)伤口换药率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袁欣 杨海霞 +2 位作者 于杰 崔亚仙 吴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65-165,167,共2页
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CVC)伤口换药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 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CVC)伤口换药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观察组每周换药4次的比率(24%)低于对照组(42%),(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4%)较低(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CVC)伤口换药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伤口换药率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伤口换药率影响
4
作者 郝雪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57-157,159,共2页
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伤口换药率影响。方法: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ICU收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伤口换药率影响。方法: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ICU收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的效果和患者伤口换药率。结果:观察组每周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为15/20(75.0%);观察组的为19/20(95.0%);对照组不良事件有4例;占比20.0%;观察组有1例;占比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增强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干预 换药率
下载PDF
集束干预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鲍海琴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肝移植术后颈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6月肝移植术后置入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并转入移植ICU患者中的258例作为... 目的研究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肝移植术后颈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6月肝移植术后置入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并转入移植ICU患者中的2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123例620个置管日采用常规传统血液导管管理方法 ;实验组:2017年1月—6月145例698个置管日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CRBSI)发生率,在ICU治疗的时间的平均值,采用统计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CRBSI发生3例,实验组发生2例,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4.84‰、2.87‰,在ICU治疗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5.04 d、4.81 d。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降低CRBSI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在ICU治疗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干预策略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尚文 魏振英 钮燕筠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2期4051-405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无缝线固定 导管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苗旺 张波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5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11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为100%。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4±15.6)d。10例患者因放弃进一步治疗或心理不适应或无意识自行拔出等因素提前拔管,5例患者在置管术后28~71 d因静脉血栓形成致管路不通而拔管,余患者于完成疗程后拔管。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超声引导 肿瘤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