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侧淋巴结(N1b)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梁澄照 黄进林 袁晟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转移(N1b)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确诊为PCT的患者共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LN清扫术,LN送病理科检验。依据LN转移情况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转移(N1b)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确诊为PCT的患者共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LN清扫术,LN送病理科检验。依据LN转移情况进行分组,N0组57例(34.5%)、N1a组64例(38.8%)和N1b组44例(26.7%)。结果 N1b组(39.8,30.7~51.6)和N1a组(40.1,31.3~50.1)的诊断年龄显著低于N0组(44.7,36.6~55.0);N1b组的女性比例高于N1a组与N0组(F/M=1.9/1、3.9/1和5.3/1);复发方面:N1b组(31.8%)显著高于N1a组(15.6%),N1a组显著高于N0组(7.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方面,N1b组(13.6%)显著高于N1a组(6.0%)和N0组(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转移数目> 5且N1b转移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侧淋巴结转移是PTC复发和远处转移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术后风险管理应基于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TSH检测对颈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女 雷敏 +1 位作者 胡青青 露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特征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对颈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PTMC患者98例,根据术后病理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例(转移组)39例,无淋巴结转移...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特征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对颈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PTMC患者98例,根据术后病理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例(转移组)39例,无淋巴结转移(无转移组)59例。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者超声特征、TSH表达水平,分析影响PTMC患者颈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计算超声联合TSH检测对颈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转移组在结节大小、结节个数、钙化情况上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转移组TSH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二组在结节形态、内部回声、边缘、周围血流情况中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1.5cm、多发结节、钙化、TSH>2.99(μIU/ml)为影响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TSH诊断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83%、92.30%、85.71%,明显高于超声、TSH单独检查(P<0.05),且与病理检查一致性高,kappa值为0.811(P<0.05)。结论 超声特征、TSH水平与PTMC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联合可为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提供参考信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特征 TSH 颈侧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军 李新苹 +2 位作者 苏磊 桑剑锋 姚永忠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206例,回顾性分析其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206例患者均为单叶...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206例,回顾性分析其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206例患者均为单叶癌,其中微小癌54例,原发灶直径为4~48 mm,平均为(15.6±5.7)mm。患者颈部颈侧区(Ⅱ、Ⅲ、Ⅳ、Ⅴ)和Ⅵ区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4%(112例)和71.4%(147例),跳跃性转移率为5.8%(12例)。112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单分区淋巴转移的占33.0%,多分区淋巴结转移的占67.0%。54例微小癌患者中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有33例(61.1%),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有21例(38.9%),未经Ⅵ区而直接发生颈侧区转移的有3例(5.6%)。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无病例死亡的情况。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并且多为多分区淋巴结转移,进行淋巴结清扫时,在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的基础上可积极尝试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这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分区
下载PDF
术前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侧各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梦丹 章双艳 王建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对于甲状腺癌颈侧各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于本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进行至少两次颈部超声检查(分别为入院前与术前颈部... 目的探讨颈部超声对于甲状腺癌颈侧各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于本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进行至少两次颈部超声检查(分别为入院前与术前颈部超声检查)。收集患者两次颈部超声及颈部增强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术后颈侧各区淋巴结组织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PSS 26.0和MedCacl 19.0.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并比较两次颈部超声、颈部增强CT检查在颈侧各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指标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术前超声在颈侧Ⅲ、Ⅳ区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优于入院前超声与颈部增强CT检查。术前超声在颈侧各区淋巴结的诊断AUC值均高于入院前超声与颈部增强CT检查。术前超声在颈侧Ⅲ、Ⅳ区淋巴结的AUC值均在0.80以上(分别为0.89、0.85),且与入院前超声与颈部增强CT检查的AUC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在颈侧Ⅲ、Ⅳ区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优于其在颈侧Ⅱ、Ⅴ区淋巴结的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67、0.54)。结论术前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癌患者再次进行颈侧区淋巴结检查是重要且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超声 颈部增强CT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位置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及跳跃性转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传灼 高国宇 任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不同位置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研究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例术后经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且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单...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不同位置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研究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例术后经病理证实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且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单侧择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病例,甲状腺癌位置分为上、中、下部,统计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据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对照组和跳跃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得出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位置甲状腺癌仅在Ⅱ区转移率上有差异(P=0.027),位于上部的甲状腺癌容易发生跳跃性转移(P=0.001),且多转移至Ⅱ区(58.3%);跳跃性转移率为17.81%(13/73),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上部(OR=14.010,95%CI1.213~161.774)、原发癌单灶(OR=0.085,95%CI0.007-0.969),原发癌直径(OR=0.028,95%CI0.001-0.745)。结论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甲状腺癌位于上部、原发癌有无多灶及原发癌直径较小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上部癌更多转移至Ⅱ区,手术时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跳跃性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曾瑞超 黄慧雅 +2 位作者 李权 黄关立 张筱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资料,探讨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PTMC患者中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有5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9例患者(6.4%)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相关。结论对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如出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则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少见,当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即使中央区淋巴结未见转移,仍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颈侧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跳跃性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青 张海军 秦树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0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颈部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清...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颈部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统计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敏感度为65.93%,阳性预测值为66.67%。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r=0.947,P=0.002)。以2、3、4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以5、6枚为临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数目 颈侧淋巴结转移 预测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程剑峰 周琰 +1 位作者 汤铖 黄政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 目的探讨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收治的LLNM-PTC患者127例,根据其是否发生Cont-CLNs转移,分成转移组(n=68)和非转移组(n=59)。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回声、血流信号、有无微钙化、肿瘤数量、病变腺叶、结节性甲状腺囊肿、被膜侵犯、有无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与喉前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转移组男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占比分别为75.00%(51/68)、47.06%(32/68)、55.88%(38/68)、47.06%(32/68),高于非转移组的37.29%(22/59)、16.95%(10/59)、18.64%(11/59)、15.25%(9/59),且转移组肿瘤最大径大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1.47%(35/68)、44.12%(30/68)、50.00%(34/68),高于非转移组的20.34%(12/59)、15.25%(9/59)、16.95%(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太大、微钙化、多发性肿瘤、被膜侵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是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NM-PTC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肿瘤大小、微钙化、肿瘤数量、被膜侵犯以及患侧中央区、气管前、喉前的淋巴结转移,日后诊疗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延仲 杨睿 +1 位作者 吴红吉 郑海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总结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的标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CLND)的指征和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近年来有关MTC颈侧... 目的总结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的标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CLND)的指征和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近年来有关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临床上M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LCLND的指征既有共识也有争议,MTC的LCLND也同样充满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接受预防性LCLND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诊断MTC的淋巴结转移各有优劣,核医学方法虽有效但价格昂贵,细针穿刺同样是诊断MT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目前降钙素水平、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仍是是评估MTC进行预防性LCLND的重要指征,而相关指征应用尚未达成统一,许多学者更推荐综合考量各种指征来评估MTC是否进行预防性LCLND。结论MTC的LCLND在目前已有的共识基础上需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规范,预防性LCLND的重点应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颈侧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若鑫 李竹瑶 卢秀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侧区淋巴结穿刺(FNA)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年龄在18岁及以下的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8枚颈部侧区淋巴结行FNA细胞学检查及F...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侧区淋巴结穿刺(FNA)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年龄在18岁及以下的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8枚颈部侧区淋巴结行FNA细胞学检查及FNA-Tg浓度测定。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绘制FNA-Tg浓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1枚,未转移7枚。FNA细胞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2.93%,特异度为57.14%,约登指数为0.401。根据FNA-Tg浓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为55.1μg/L,此时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5.71%,约登指数为0.784。FNA细胞学联合FNA-Tg(55.1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57.14%,约登指数为0.547。联合法灵敏度高于FNA细胞学(χ2=4.170,P=0.041),但与FNA-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480)。结论:FNA-Tg诊断儿童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界值可选55.1μg/L。FNA细胞学联合FNA-Tg可提高儿童PTC患者术前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儿童 颈侧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冠 王勇飞 +2 位作者 李红强 唐艺峰 殷德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首次收治的748例PTMC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LLNM将其分为转移组(n=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首次收治的748例PTMC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LLNM将其分为转移组(n=126例)和非转移组(n=622例)。使用R软件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个数(PCLNN)及中央区阳性淋巴结对数(LOD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能更好反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程度的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病人发生LLNM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LLNM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DDS预测L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高于PCLNN的AUC值(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大癌灶直径、双侧、突破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LODDS是PTMC发生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898(95%CI:0.869~0.927),Calibration曲线证明其一致性较好。结论年龄、最大癌灶直径、双侧、突破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LODDS是PTMC病人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LLNM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尚婷 许泳康 +4 位作者 周燕 苏国义 斯岩 吴飞云 许晓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义 马韵涵 +1 位作者 郑鲁明 贺青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建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uni-PTC)患者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 目的建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uni-PTC)患者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uni-PTC且有CLNM的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伴CLNM的uni-PTC患者发生颈LLNM的风险因素,并以这些风险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正曲线来验证性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7例患者,其中建模组158例、验证组79例,建模组中发生颈LLNM患者84例、验证组中发生颈LLNM患者43例。将建模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既往研究认为的危险因素纳入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病灶最大直径>1 cm、多发病灶、有腺外侵犯、CLNM率≥0.414、病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伴CLNM的uni-PTC患者发生颈LLNM的概率增大(OR>1,P<0.05);以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伴CLNM的uni-PTC患者发生颈L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71,0.896)],在验证组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651,0.871)],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正曲线与理想线较接近。结论根据伴有CLNM的uni-PTC分析出发生颈LLNM的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它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颈侧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霜 高瑞 +1 位作者 陈月 祁爱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23-127,133,共6页
目的 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患者发生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93例M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n=42)和无CLNM组(n=51);根据是否发生L... 目的 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患者发生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93例M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n=42)和无CLNM组(n=51);根据是否发生LLNM分为LLNM组(n=31)和无LLNM组(n=62)。分别分析MPTC患者发生CLNM和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93例MPTC患者CLNM的发生率为45.16%, LLNM的发生率为33.33%。男性、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是MPTC患者发生CLNM的危险因素(P<0.05);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和有CLNM是MTPC发生LLNM的危险因素(P<0.05)。MPTC患者发生CLNM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49~0.947),灵敏度为78.21%,特异度为86.07%;MPTC患者发生LLNM模型的AUC为0.848(95%CI:0.749~0.947),灵敏度为76.38%,特异度为82.46%。结论 男性、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与CLNM和LLNM均有关,LLNM发生与有CLNM有关。构建的CLNM和LLNM预测模型,模型拟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侧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发癌灶定位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楠 张文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究原发灶定位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超声检查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34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依据超声定位分组;分析癌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侧各分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Ⅱ区30.6%、Ⅲ区50.7%、Ⅳ区57.5%、Ⅴ区11.3%。癌灶位于中上极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癌灶位于下极者(89.7% vs. 75.7%;P=0.038);靠近外侧者较内侧者更易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93.7% vs. 81.4%;P=0.049)。超声检查判定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43.9%、85.3%、85.7%、14.3%;特异度为91.4%、57.6%、35.1%、99.1%。超声预测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敏感度较高;Ⅱ、Ⅴ区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结论癌灶位置与甲状腺微小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超声可为临床确定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原发灶定位 颈侧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鸿 李兴睿 +2 位作者 刘谨文 逯超 易继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首诊收治以最终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病例,阈值效应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首诊收治以最终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病例,阈值效应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术前血清TSH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术前平均TSH为(2.48±1.91)μIU/ml,术前血清TSH与侧方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阈值效应分析显示两者相互关系存在分段特征,在<1.475μIU/ml时,随着TSH浓度的升高,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该段 TSH 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作用。血清 TSH 浓度>1.475μIU/ml时,并无上述结果。结论术前血清TSH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存在影响,不同浓度的血清TSH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不同,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宜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促甲状腺激素 颈侧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乌云图 金山 +1 位作者 刘友胜 勇宏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行PTC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LNM阳性组(75例)、LNM阴性组(31例)。探讨性别、年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侵犯被膜、多灶性、肿瘤腺体内分布、肿瘤直径、CLNM数目、CLNM率等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LNM强度对颈侧区LNM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0.087)、肿瘤位置(P=0.249)、肿瘤腺体内分布(P=0.219)、肿瘤直径(P=0.224)与颈侧区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犯被膜(P=0.030)、多灶性(P=0.031)、CLNM数目(P=0.022)、CLNM率(P=0.001)与颈侧区LNM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数目和CLNM率增加与颈侧区LNM呈正相关;当CLNM数目≥4或(和)CLNM率≥20%时,颈侧区LN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被膜、多灶性是颈侧区LNM的危险因素;当CLNM强度:转移数目≥4枚或(和)转移率≥20%时,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 颈侧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孙建伟 +3 位作者 安树才 周伟 王智浩 刘克生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05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中央区及颈... 目的探讨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05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颈淋巴结清扫,研究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χ2=24.79,P<0.01),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71.9%(23/32)。100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7.5%(5/67),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2.1%(18/56),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1.1,P<0.01)。结论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颈侧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镇鸿 邱红艳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2038-2043,共6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可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114例,统计颈侧区淋巴结数量分布情况、转移分布情况和...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可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114例,统计颈侧区淋巴结数量分布情况、转移分布情况和跳跃性转移累及颈侧区情况,分析PTC患者临床特征与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14例可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最终确诊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95例,其中11例患者为跳跃性转移。95例颈侧区淋巴结阳性患者中共检出1983个淋巴结,Ⅲ区淋巴结分布最多,占73.68%,其次是IV区,占64.21%,再次为Ⅱ区,占54.74%,Ⅴ区淋巴结分布最多少,仅为12.63%。95例PTC患者中单区累及32例,占33.68%,双区累及41例,占43.16%,三区累及13例,占13.69%,四区累及9例,占9.47%。PTC病灶位于上极时,单区受累3例,双区受累1例,三区受累0例;PTC病灶位于中极时,单区受累2例,双区受累2例,三区受累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颈侧区淋巴结在多发病灶、双侧、侵及被膜、肿瘤直径越大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转移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P<0.05)。结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区由高到底依次为Ⅲ区、Ⅳ区、Ⅱ区和Ⅴ区,以多区受累为主,跳跃性转移率较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颈侧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岩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与调查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是否发生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6)和非转移组(n=... 目的探讨与调查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是否发生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6)和非转移组(n=80)。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组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吸烟、饮酒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吸烟、饮酒为导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03、1.785、3.276、4.924,P均<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依然比较常见,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吸烟、饮酒为导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临床予以重视,及时防止淋巴结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阴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