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或颈中间丛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钱龙 朱家军 +2 位作者 刘洪亚 王艳 李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组(M组),每组30例。两组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5 ml,S组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M组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记录颈浅丛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效果满意例数。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M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均为100%。M组术后1、2、4、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均无局麻药物中毒、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但颈中间丛阻滞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更短、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阻滞 中间阻滞 锁骨骨折
下载PDF
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有效容量探讨
2
作者 陈晓影 蒋俊丹 +1 位作者 龚灿生 郑晓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索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和95%有效容量。方法选择29例行择期颈部手术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0.25%罗哌卡因颈中间丛阻滞,若颈丛分支所属皮区痛觉均消失,则视为完全阻滞(完全阻滞组,14例),否则... 目的探索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和95%有效容量。方法选择29例行择期颈部手术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0.25%罗哌卡因颈中间丛阻滞,若颈丛分支所属皮区痛觉均消失,则视为完全阻滞(完全阻滞组,14例),否则视为不完全阻滞(不完全阻滞组,15例)。记录阻滞效果,分析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有效容量;比较完全阻滞组和不完全阻滞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罗哌卡因阻滞容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滞前后深吸气膈肌移动度。结果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为10.3 ml[95%可信区间(CI)=(7.7,13.5)ml],95%有效容量为15.6 ml[95%CI=(12.8,44.0)ml]。完全阻滞组和不完全阻滞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阻滞组用罗哌卡因容量(11.1±2.0)ml显著高于不完全阻滞组的(9.2±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阻滞组与完全阻滞组阻滞前深吸气膈肌移动度分别为(4.17±0.87)、(4.09±0.8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阻滞组与完全阻滞组阻滞后深吸气膈肌移动度分别为(4.09±0.85)、(3.99±0.70)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阻滞组1例患者发生声音嘶哑,其给药容量为14 ml;其余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膈神经阻滞、迷走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物中毒、Horner征或低氧血症等情况。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中间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为10.3 ml[95%CI=(7.7,13.5)ml],95%有效容量为15.6 ml[95%CI=(12.8,44.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阻滞 罗哌卡因 有效容量 Dixon序贯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曾国红 王海泉 祝家群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术前、术后24 h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T)]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_(1)、T_(2)、T_(3)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T_(4)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可改善锁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手术 肌间沟臂 中间神经阻滞 视觉模拟评分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
4
作者 张辉明 郑妹萍 彭珍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浅丛NB,B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比较两组阻滞效果、膈肌运动、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阻滞效果及膈肌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 h、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接受两种阻滞方式均有较好的阻滞效果,且膈肌麻痹情况、术中生命体征、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阻滞操作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长,可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肌间沟臂神经阻滞 中间神经阻滞
下载PDF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臂丛神经与颈中间丛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如建 黄依馨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6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本文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臂丛神经与颈中间丛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海市中医医院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54例,以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臂丛神经与... 目的本文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臂丛神经与颈中间丛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海市中医医院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54例,以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接受臂丛神经与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组接受臂丛神经与颈中间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手术30 min的疼痛感。观察患者阻滞前(T_(0))、切皮时(T_(1))、骨折端复位完成即刻(T_(2))、缝皮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者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t=2.161~6.540,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3.112,P<0.01)。两组神经阻滞前、切皮时、骨折端复位完成即刻与缝皮时的MAP、HR与Sp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4~1.341,P>0.05)。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呕吐2例;呼吸受限3例;饮水呛咳2例;霍纳综合征1例,而观察组仅发生恶心、呕吐、呼吸受限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74%vs.11.11%(χ^(2)=6.171,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及完善时间,术中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对患者MAP、HR与SpO_(2)均无明显影响,其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神经与中间神经联合阻滞 VA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