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后颅窝减压术对Ⅰ型Chiari畸形后颅窝形态学、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皮亮
付涛
陈小兵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颅窝减压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颅窝形态学参数、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06例Ⅰ型Chiari畸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手术组(行改良后颅窝减压术,53例)、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后颅窝减压术,53例)...
目的探讨改良后颅窝减压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颅窝形态学参数、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06例Ⅰ型Chiari畸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手术组(行改良后颅窝减压术,53例)、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后颅窝减压术,53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治疗效果[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后脊髓空洞变化、芝加哥Chiari畸形结局量表(CCOS)评分]、后颅窝形态学参数(延髓颈髓角、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枕大池容积),血清GFAP、S100β、BDNF、NGF蛋白水平,颅颈交界区失稳率和并发症。结果改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组减少,术后6个月KPS评分、CCOS评分改善率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6个月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低于传统手术组,枕大池容积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术前、术后6个月GFAP、S100β、BDNF、NGF、颅颈交界区失稳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均P>0.05)。结论改良后颅窝减压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下疝复位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功能状态恢复,且不影响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不增加神经损伤,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
颅
窝减压术
Ⅰ型Chiari畸形
临床疗效
后
颅
窝形态学
颅
颈
交界
区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颅底凹陷的影像学进展
2
作者
陈星宇
谢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颅底凹陷(BI)是颅颈交界区的一种骨性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齿状突异常突入至枕大孔,造成枕大孔区拥挤压迫,而产生相应延髓、上颈髓、后组颅神经等症状。影像学在BI诊断中的意义重大,临床上通常需要症状结合影像学共同诊断。但隐匿性或特...
颅底凹陷(BI)是颅颈交界区的一种骨性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齿状突异常突入至枕大孔,造成枕大孔区拥挤压迫,而产生相应延髓、上颈髓、后组颅神经等症状。影像学在BI诊断中的意义重大,临床上通常需要症状结合影像学共同诊断。但隐匿性或特殊类型(无明显失稳)的BI和该病对颅颈交界及上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判断,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文围绕BI的影像学传统诊断方式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BI诊断中常用的传统影像学测量指标以及颅颈交界、上颈椎稳定性的判断标准,同时纳入近年来对BI诊断及稳定性评价提出的新影像学指标或标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对BI的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
底凹陷
影像学测量
颅
颈
交界
及上
颈
椎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题名
改良后颅窝减压术对Ⅰ型Chiari畸形后颅窝形态学、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皮亮
付涛
陈小兵
机构
周口市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
出处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72714)。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后颅窝减压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后颅窝形态学参数、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06例Ⅰ型Chiari畸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手术组(行改良后颅窝减压术,53例)、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后颅窝减压术,53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治疗效果[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后脊髓空洞变化、芝加哥Chiari畸形结局量表(CCOS)评分]、后颅窝形态学参数(延髓颈髓角、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枕大池容积),血清GFAP、S100β、BDNF、NGF蛋白水平,颅颈交界区失稳率和并发症。结果改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组减少,术后6个月KPS评分、CCOS评分改善率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6个月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低于传统手术组,枕大池容积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术前、术后6个月GFAP、S100β、BDNF、NGF、颅颈交界区失稳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均P>0.05)。结论改良后颅窝减压术治疗Ⅰ型Chiari畸形下疝复位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功能状态恢复,且不影响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不增加神经损伤,安全可靠。
关键词
改良后
颅
窝减压术
Ⅰ型Chiari畸形
临床疗效
后
颅
窝形态学
颅
颈
交界
区
稳定性
Keywords
modified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decompression
type I Chiari malformation
clinical outcom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morphology
stability of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rea
分类号
R651.19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颅底凹陷的影像学进展
2
作者
陈星宇
谢嵘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摘
颅底凹陷(BI)是颅颈交界区的一种骨性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齿状突异常突入至枕大孔,造成枕大孔区拥挤压迫,而产生相应延髓、上颈髓、后组颅神经等症状。影像学在BI诊断中的意义重大,临床上通常需要症状结合影像学共同诊断。但隐匿性或特殊类型(无明显失稳)的BI和该病对颅颈交界及上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判断,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文围绕BI的影像学传统诊断方式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BI诊断中常用的传统影像学测量指标以及颅颈交界、上颈椎稳定性的判断标准,同时纳入近年来对BI诊断及稳定性评价提出的新影像学指标或标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对BI的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价。
关键词
颅
底凹陷
影像学测量
颅
颈
交界
及上
颈
椎
稳定性
Keywords
Basilar invagination
Imaging measurement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and upper cervical stability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后颅窝减压术对Ⅰ型Chiari畸形后颅窝形态学、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
皮亮
付涛
陈小兵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
1
原文传递
2
颅底凹陷的影像学进展
陈星宇
谢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