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和MRI联合检查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毛小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MRI)联合检查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MRI)联合检查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检查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应用于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与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6例患者中金标准检出54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MSCT、MRI单独检测均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73、0.502,两者联合和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78;单独检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94.17%)敏感度(92.59%)特异度(96.88%)均较单一检查MSCT诊断符合率(74.42%)敏感度(74.07%)特异度(75.00%),MRI诊断符合率(76.74%)敏感度(81.48%)特异度(68.75%)高(P<0.05);MSCT在周围骨质的诊断符合率(86.05%)高于MRI(67.44%),MRI在周围软组织的诊断符合率(83.72%)高于MSCT(69.77%),MSCT联合MRI在周围骨质、软组织的诊断符合率为94.87%、97.43%,均高于MSCT、MRI单独检查(P<0.05)。结论:MSCT联合MRI检查应用于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中,可提高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效能及对侵犯周围组织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经颅入眶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成 张虹 +6 位作者 吴宇平 吕杨成 刘劲松 马杰科 朱江 汤磊 张翔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入眶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3例经颅入眶显微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诊治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 目的:探讨经颅入眶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3例经颅入眶显微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诊治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突眼皆有明显改善,9例患者眼球活动障碍改善;6例患者术后出现动眼麻痹,4例术后出现上睑下垂,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术后无颅内感染、眼球内陷、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结论:采用经颅入眶显微手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牛永超 路慧彬 +2 位作者 李振玉 彭保成 刘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方法将2012/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进行CT检查、MR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CT、MRI影像特点、CT...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方法将2012/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进行CT检查、MRI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CT、MRI影像特点、CT、MRI诊断准确率、CT、MRI诊断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一致,MRI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和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CT MRI 诊断结果
下载PDF
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红剑 吴钢 庄卫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9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比... 目的分析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9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MSCT、MRI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肿瘤对周围受侵部位(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MSCT、MRI单独检查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MSCT侵犯周围骨质检查准确率(79.48%)优于M RI(56.41%),M RI周围软组织检查准确率(84.61%)优于MSCT(51.28%);而MSCT+MRI在周围骨质、软组织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4.87%、97.43%,均优于单独检查(P<0.05);在MSCT检查时,肿瘤一般为高密度或等高密度,64.10%(25/39)患者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MRI检查中反馈为稍高长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SCT、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MRI 沟通脑膜瘤 临床诊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RI及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对比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延辉 张雪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591-594,60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104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均行CT和磁共振检查,研究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性及损害周边骨质及软组织的相符度。结果:CT...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104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均行CT和磁共振检查,研究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性及损害周边骨质及软组织的相符度。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85.6%,MRI为92.3%,两种方式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损害周边骨质及软组织的诊疗中,MRI检查的正确率高于CT检查(骨质:χ^(2)=5.291,P<0.05;软组织:χ^(2)=7.565,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发现,肿瘤大小、信号不均及明显水肿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性指标(肿瘤大小:OR=1.045,P=0.002,95%CI:1.017~1.075;信号不均:OR=12.0965,P=0.015,95%CI:1.648~101.992;明显水肿:OR=0.062,P=0.043,95%CI:0.004~0.919)。结论:MRI和CT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正确率类似,但在对周边骨质或软组织损害的诊断中,磁共振检查正确率更高,并且肿瘤大小、信号不均及明显水肿与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磁共振 CT检查 蛛网膜颗粒细胞
下载PDF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慧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6期65-66,共2页
目的: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4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和病理诊断均确诊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患者分别进行CT... 目的: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4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和病理诊断均确诊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位置和临床症状,并查看CT和MRI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对比CT和MRI诊断的准确率,查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在CT和MRI诊断上的表现。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CT和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周围骨质侵犯上比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周围软组织侵犯上比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具有相近的准确率,但是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对周围骨质、软组织侵犯上比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因此临床诊断中应进行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CT诊断 MRI诊断
下载PDF
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误诊2例
7
作者 林珈羽 孟粹达 +1 位作者 朱冬冬 修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脑膜瘤多局限于颅内生长,形成颅内外沟通者较为少见,累及中耳及鼻腔者更罕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本文回顾2例初诊被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鼻-颅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并结合既往文献分析,旨在... 脑膜瘤多局限于颅内生长,形成颅内外沟通者较为少见,累及中耳及鼻腔者更罕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较大。本文回顾2例初诊被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鼻-颅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并结合既往文献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知,以期减少对此类疾病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化脓中耳炎 临床医生 沟通脑膜瘤 文献分析 症状不典型 内外
原文传递
CT联合MRI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庞克华 王文鹏 +1 位作者 马贺骥 杨惠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CT、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CT和MRI检查判定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目的探讨CT、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CT和MRI检查判定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在MRI上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稍高信号,在CT上多表现为等密度,增强多呈明显强化。CT与MRI检查单独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符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CT及MRI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64)。结论 CT及MRI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可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结合MRI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CT结合MRI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在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诊疗的38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 目的:探讨CT结合MRI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在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诊疗的38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38例疑似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后,有30例(78.95%)确诊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经CT检查,有26例(68.42%)为阳性,12例(31.58%)为阴性;经CT结合MRI检查,有29例(76.32%)为阳性,9例(23.68%)为阴性;CT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CT结合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结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可以科学弥补单独CT检查不足,进一步提升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MRI检查 沟通脑膜瘤 诊断效能
下载PDF
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分析
10
作者 曾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71-73,共3页
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作用。方法 共计纳入对象60例,均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入组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实施MSCT、MRI检查,对比效果。结果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 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作用。方法 共计纳入对象60例,均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入组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实施MSCT、MRI检查,对比效果。结果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侵犯周围软组织诊断准确率比较,联合检查明显比二者单一检查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中,MRI与MSCT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治价值,不仅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在侵犯周围骨质与周围软组织诊断准确率也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周围软组织 周围骨质 诊治作用
下载PDF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引发的一例关于颅底肿瘤的思考
11
作者 王军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4期72-7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疾病而导致的颅底肿瘤疾病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进一步增加对颅底肿瘤疾病自身典型性病变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清除对于非典型性病变对应的诊治途径,从而实现增加对颅底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松... 目的 通过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疾病而导致的颅底肿瘤疾病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进一步增加对颅底肿瘤疾病自身典型性病变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清除对于非典型性病变对应的诊治途径,从而实现增加对颅底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松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7月所治疗的1例由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而引发的颅底肿瘤疾病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临床治疗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颅底肿瘤疾病在CT与MRI此两种影像与临床的诊断表现。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CT与MRI检查方式可知,患者颅底肿瘤组织形态比较复杂,且对附近的组织结构造成的硬性也具有多样性。虽然检查影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对于垂体大腺瘤以及脑膜瘤等少数的肿瘤疾病存在显著的特征性影像情况。且患者疾病术后病理被进一步诊断为脑膜瘤WHOⅡ级。结论 由于颅底肿瘤疾病其病变形态组织较为复杂多样,且对附近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多样性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附近组织结构与肿瘤本身成长特点两者共同的影响。除此之外,综合性影像学检查方式还可以为临床诊断颅底肿瘤疾病给予正确合理的影像诊断思路方向,有利于临床诊治以及预后评价,值得临床推荐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底肿 CT影像 MRI影像 诊断结果
下载PDF
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朱建波 史季桐 +1 位作者 邱鄂 李彬 《眼科》 CAS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预后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脑膜瘤56例(男27例,女29例)。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以及肿瘤进展及出现进展的时间。通过Logisti...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预后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脑膜瘤56例(男27例,女29例)。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以及肿瘤进展及出现进展的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进展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主要指标临床表现;MRI特征(包括T1WI及T2WI信号改变、强化程度及强化均匀度、侵犯范围);CT骨窗显示邻近骨质改变情况;治疗方案;病理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肿瘤进展及进展时间。结果存在眼球突出35例(62.5%),视力下降23例(41.1%)。最常见的受侵部位为眶尖(82.1%,46/56)。89.3%(50/56)的病例在MRI-T1WI表现为等信号;80.4%(45/56)在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呈明显强化(100%,56/56),16.1%(9/56)的病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T骨窗显示骨质增生与吸收破坏同时存在。治疗方法以不同程度的手术切除为主(98.2%,55/56),11例(19.6%)行术后辅助放疗。病理组织学分级WHO-I级42例(75%),II至III级14例(25%)。38例行Ki-67检测,<5%32例(84.2%),≥5%6例(15.8%)。随访时间内出现肿瘤进展22例(39.3%),中位进展时间19个月(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物于MRI强化的均匀度、是否侵犯颅内脑实质、病理学分级、Ki-67指数是预测肿瘤进展有意义的指标。结论眶尖受累是颅-眶沟通脑膜瘤最常见特征。肿瘤完整切除、MRI显示肿瘤强化均匀、未侵犯颅内脑实质、WHO-I级、Ki-67指数<5%提示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的治疗与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明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1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的治疗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本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从中寻找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 目的 探讨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的治疗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本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从中寻找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4~16个月,经过治疗后,36例患者治愈,且有8例视力提升,其余维持不变,3例下降,1例失明,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肿瘤消失、30例肿瘤缩小,2例增大,2例无变化,肿瘤控制率达90%.其中,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视力下降,1例失明,因此,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采用眼眶处至颅沟通脑膜瘤手术治疗,视野良好、易于暴露,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脑膜瘤 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一期切除长入颈内静脉及乙状窦内的颅颈沟通巨大脑膜瘤1例
14
作者 乔广宇 周定标 周新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女患者,16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伴间断性头痛3月,于1999年2月23日入院。查体:心率84次/min,血压16.0/9.0kPa(120/70mmHg)。左颈部可扪及一包块,质韧,固定,无压痛,上至乳突,下至锁骨上窝。左软腭稍下陷,悬雍垂右偏,咽反射迟钝,饮水偶有... 女患者,16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伴间断性头痛3月,于1999年2月23日入院。查体:心率84次/min,血压16.0/9.0kPa(120/70mmHg)。左颈部可扪及一包块,质韧,固定,无压痛,上至乳突,下至锁骨上窝。左软腭稍下陷,悬雍垂右偏,咽反射迟钝,饮水偶有呛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巨大脑膜瘤 外科手术 颈内静脉 乙状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