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后窝手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30
1
作者 秦家振 李运军 +2 位作者 戴宜武 张洪钿 罗永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以及人工植入物的放置,严密缝合伤口,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应用抗生素,腰穿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术后感染 治疗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颅后窝手术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庆国 陈锡明 +2 位作者 杭燕南 许灿然 孙大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43-745,共3页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病人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 方法 :30例颅后窝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针药复合麻醉 (GAE)组 ,测定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 :针麻组儿茶酚胺水平从手术开...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病人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 方法 :30例颅后窝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针药复合麻醉 (GAE)组 ,测定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 :针麻组儿茶酚胺水平从手术开始至术后 3h均显著高于全麻组和GAE组 ,术后第 1~ 4天 3组间无明显差异。全麻组和GAE组术中儿茶酚胺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术后明显升高。结论 :从应激角度进行评价 ,与全麻比较 ,针麻用于颅后窝手术术中儿茶酚胺反应显著 ,并无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颅后窝手术 针刺麻醉 儿茶酚胺
下载PDF
颅后窝术后假性脑膜膨出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元相 康德智 +1 位作者 何理盛 何庆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脑脊液漏,是颅后窝病变术后一种常见而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切口长期不愈,甚至发生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但其原因和诊治却少见文献报道[1].我院1994年以来行颅后窝手术142例,共发生假性脑膜膨出18例,合并脑脊液漏5例,现报... 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脑脊液漏,是颅后窝病变术后一种常见而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切口长期不愈,甚至发生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但其原因和诊治却少见文献报道[1].我院1994年以来行颅后窝手术142例,共发生假性脑膜膨出18例,合并脑脊液漏5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假性脑膜膨出 原因 防治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小脑动脉的临床解剖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惠国桢 夏春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为神经外科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50例成人脑标本小脑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穿动脉及大致分布,检查各小脑动脉与出入脑干的颅神经的接触关系。结果:50例人脑有小脑下后动脉(PICA)94支... 目的:为神经外科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50例成人脑标本小脑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穿动脉及大致分布,检查各小脑动脉与出入脑干的颅神经的接触关系。结果:50例人脑有小脑下后动脉(PICA)94支,小脑下前动脉(AICA)97支和小脑上动脉(SCA)112支。2侧PICA和12侧SCA接触三叉神经根,2侧AICA接触面神经根,动脉与神经根接触多形成压迹。结论:小脑动脉的局部解剖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在颅后窝手术时,对这些动脉尤其是行程可能有变异的动脉及穿支要特别谨慎,避免损伤,并保护与小脑动脉关系密切的脑神经根;对某些脑干血管综合征患者及某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动脉 颅后窝手术 解剖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颅后窝手术后脑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爱琴 俞群群 +1 位作者 杨惠清 叶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79-281,共3页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脑神经损伤 护理
下载PDF
坐位行颅后窝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素林 王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2450-2451,共2页
神经外科采取坐位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长等特点.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准确方便操作,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坐位是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种体位,适用于多种颅后窝肿瘤... 神经外科采取坐位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长等特点.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准确方便操作,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坐位是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种体位,适用于多种颅后窝肿瘤如小脑桥脑角肿瘤、第四脑室肿瘤等,这就要求护士了解手术入路,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及术式,备好用物,节省时间,以免忙乱,固定好体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对顺利完成手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坐位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后窝术后假性脑膜膨出 被引量:2
7
作者 单光明 张剑宁 +3 位作者 王占祥 张涛 刘晓斌 刘一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治疗 颅后窝手术 术后并发症 假性脑膜膨出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患者全麻下改为坐位时循环功能的维护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成 刘俊杰 曾邦雄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全身麻醉 循环功能 坐位
原文传递
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配合
9
作者 张金沙 刘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47-48,共2页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飞速进展,对功能性疾病采取手术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是神经科较常见的两种疾病。我院自1986年4月以来,开展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共360...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飞速进展,对功能性疾病采取手术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是神经科较常见的两种疾病。我院自1986年4月以来,开展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共360例,其中男143例,女217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9岁,均获得理想疗效,现将我们配合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前准备 有计划地认真做好手术前准备,是完成手术的条件。做好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面肌抽搐 显微外科 颅神经 功能性疾病 手术切口 颅后窝手术 手术室人员 手术危险性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萍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2-34,共3页
颅后窝手术,因易累及脑干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故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更为重要。我科自1985年来已行20例颅后窝手术,谈谈术后观察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0例,其中小脑蚓部肿瘤11例。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护理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的麻醉处理
11
作者 田月霞 李红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893-894,共2页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颅后窝手术 麻醉处理
下载PDF
枕大池硬膜囊重建预防术后发热的观察
12
作者 王利锋 李高利 保建基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颅后窝良性病变术后长期发热的预防。方法:均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开颅手术,目标操作完成后重建枕大池硬膜囊。结果:共2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3例,小脑半球突面脑膜瘤3例,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8例。术后发热时间... 目的:探讨颅后窝良性病变术后长期发热的预防。方法:均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开颅手术,目标操作完成后重建枕大池硬膜囊。结果:共2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3例,小脑半球突面脑膜瘤3例,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8例。术后发热时间均少于5天。腰穿次数不多于2次。结论:枕大池硬膜囊重建的手术方法,能有效预防颅后窝良性病变术后长期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硬膜囊重建 手术 发热 预防 枕大池
下载PDF
坐位颅后窝手术的麻醉
13
作者 张云馨 滕述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坐位颅后窝手术的麻醉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张云馨,滕述行颅后窝手术时,为方便手术野的显露、便于操作和减少出血,有时术者选用坐位完成手术,这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期2例坐位手术的麻醉报告如下。1病... 坐位颅后窝手术的麻醉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张云馨,滕述行颅后窝手术时,为方便手术野的显露、便于操作和减少出血,有时术者选用坐位完成手术,这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期2例坐位手术的麻醉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男,54岁,诊断为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位手术 颅后窝手术 麻醉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8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麻红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14期124-124,126,共2页
目的:探究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例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连续治疗2周~2个月,8例患者中有7例完全治愈,其中有1例自动要... 目的:探究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例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连续治疗2周~2个月,8例患者中有7例完全治愈,其中有1例自动要求出院,在4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为痊愈。结论:患者在颅后窝手术后3~7天开始发热,且脑脊液中白细胞显著增加,细菌培养呈阴性,糖定量显示正常,可以将其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针对该病采用脑脊液引流与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无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8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谭宗德 《实用医药杂志》 1993年第1期35-36,共2页
颅后窝手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临床上并不少见,应与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相鉴别。我院自1985~1990年间,共施行颅后窝手术38例,其中8例病人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为21%。现就其发生原因,鉴别诊断及处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 颅后窝手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临床上并不少见,应与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相鉴别。我院自1985~1990年间,共施行颅后窝手术38例,其中8例病人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为21%。现就其发生原因,鉴别诊断及处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0~43岁。病因:小脑半球胶质癌3例,小脑蚓部囊肿2例,第四脑室皮样囊肿2例,小脑血吸虫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无菌性脑膜炎 颅内感染 小脑半球 小脑蚓部 第四脑室 皮样囊肿 临床分析 鉴别诊断 脑脊液检查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特殊体位上肢托臂板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翠芳 赵哲玲 张瑄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7-1027,共1页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特殊体位 托臂板 上肢 制作 桥小脑角手术 颅后窝手术 手术要求
原文传递
坐位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崇辉 徐军 杜光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坐位手术 麻醉处理 颅后窝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辅助应用内窥镜于颅后窝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
18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9-19,共1页
Wesley A Ki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颅后窝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时辅助应用内窥镜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此项研究中,19例涉及第5、7和(或)8对颅神经的非肿瘤疾病患者接受枕骨下开颅手术。其中10例有三叉神经痛(8例),一侧面痉挛(1例)或... Wesley A Ki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颅后窝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时辅助应用内窥镜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此项研究中,19例涉及第5、7和(或)8对颅神经的非肿瘤疾病患者接受枕骨下开颅手术。其中10例有三叉神经痛(8例),一侧面痉挛(1例)或颈周性耳鸣(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后窝手术 颅神经疾患
下载PDF
颅后窝手术麻醉与术后恢复的相关临床意义
19
作者 李全正 张建新 高维东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颅后窝手术 麻醉 手术后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