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建亮 王晓翔 杜晓露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第二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金华市第二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并且在脑梗死进展24 h内开始使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Vm、PI等,并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数值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Vm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m较对照组提高更多,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PCI患者Vm、PI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安全、有效地增加PCI患者脑缺血区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 颅内平均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下载PDF
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桂春燕 刘春平 鄢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常规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14 d),并且在脑梗死进展24 h内开始使用。治疗前、进展发生时、治疗14d后及随访90d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另外经颅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Vm和PI,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776,P<0.05)。治疗14 d和随访90 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数值变化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d后MCA的Vm值和PCA的PI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时PCA的Vm值和MCA的P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NBP注射液对PCI患者颅内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6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 颅内平均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前列腺素E_1疗效的脑彩超观察
3
作者 吴静 陈湘平 +1 位作者 王梅平 林锦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 E1 (PGE1 )对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PGE1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 ,并通过脑彩超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与脉动指数 (P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症状改善 ,总有效率 87% ,Vm 明显增快(P<0 .0 1) ,血管阻力...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 E1 (PGE1 )对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PGE1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 ,并通过脑彩超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与脉动指数 (P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症状改善 ,总有效率 87% ,Vm 明显增快(P<0 .0 1) ,血管阻力明显减小 (P<0 .0 1)。结论 :PGE1 是改善脑血流 ,防止脑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前列腺素E1 疗效 脑血栓形成 脉动指数 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TCD
下载PDF
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仪忠俊 董保华 +1 位作者 牛兆青 蒋中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珍头痛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积分、相关理化指标、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V、PAR、GMP-140、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MFV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MF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纠正血流变学异常,改善血栓前状态,调节脑血流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珍头痛胶囊 尼莫地平片 偏头痛 头痛发作情况积分 相关理化指标 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丹芪葛根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江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探讨对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丹芪葛根汤+盐酸氟桂利嗪展开疾病治疗的价值所在。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58例均随机出自托克托县中蒙医医院;抽取的时间下限为2022年1月,时间上限为2023年1月;所有患者利用投掷... 探讨对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丹芪葛根汤+盐酸氟桂利嗪展开疾病治疗的价值所在。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58例均随机出自托克托县中蒙医医院;抽取的时间下限为2022年1月,时间上限为2023年1月;所有患者利用投掷硬币法展开两个小组的划分;其一命名为参照组,包括29例,治疗方法为盐酸氟桂利嗪药物治疗;其二命名为研究组,包括29例,治疗方法为参照组除外的丹芪葛根汤治疗;对比组间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治疗前,研究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RVA、LVA以及BA平均血流速度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RVA、LVA以及BA平均血流速度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治疗前,研究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面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少寐以及神倦乏力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面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少寐以及神倦乏力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临床对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合理展开丹芪葛根汤+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可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将其颅内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显著提升,并改善面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少寐以及神倦乏力症状,可促进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患者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芪葛根汤 盐酸氟桂利嗪 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 疗效 颅内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