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0
1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4 位作者 王茂德 谢昌厚 谢万福 张晓东 鲍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囊内栓塞治疗 急性期 微弹簧圈 hemorrhage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栓塞治疗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探讨 被引量:38
2
作者 余泽 马廉亭 +5 位作者 束枫 胡军民 潘力 杨铭 李俊 张新元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59例,女109例,年龄15~78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性头疼,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短暂意识...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59例,女109例,年龄15~78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性头疼,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短暂意识丧失58例,浅昏迷36例,深昏迷18例,无意识障碍56例.Hunt-Hess分级:Ⅱ级56例,Ⅲ级70例,Ⅳ级36例,Ⅴ级6例.动眼神经麻痹24例,肢体轻度偏瘫8例.16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时间1d内45例,2d内56例,3d内6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早期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效果满意
原文传递
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荣耀 王健 +3 位作者 陈卫东 吴春明 许友松 卢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9-391,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首先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确定诊断后再行手术治疗。而有一部分病人急诊来院时已经出现脑疝或者人院后还没来得及DSA或CTA检查就二次出血脑疝,这部分患者的死亡率很高。笔者2002年6月至...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首先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确定诊断后再行手术治疗。而有一部分病人急诊来院时已经出现脑疝或者人院后还没来得及DSA或CTA检查就二次出血脑疝,这部分患者的死亡率很高。笔者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共做该类手术13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 手术治疗 脑疝 颅内血肿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CT脑血管造影 CTA检查 确定诊断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安林 李宝民 +1 位作者 宋志强 黄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28,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颅内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早期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早期治疗 血管内栓塞 疗效分析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栓塞治疗 血管栓塞技术 2009年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HIF-1α、miR-210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玉清 陶立玉 张子轩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R-210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R-210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接受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X线、CT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CVS的发生情况,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术后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10表达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血清HIF-1α、miR-210表达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3 d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对CVS的诊断价值。结果 8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出现术后CVS者37例(42.53%),其中轻度CVS 10例(11.49%),中度19例(21.84%),重度8例(90.20%);术后3、7 d,与无CVS组患者相比,不同程度CVS患者血清中的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CVS程度越重,血清HIF-1α、miR-210表达水平越高,不同程度CVS患者术后3、7 d时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时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3、7 d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miR-210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1、0.631,P<0.05);术后3 d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及HIF-1α+miR-210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CV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769、0.900,二者联合诊断CVS的敏感度为93.06%,准确度为87.36%,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清HIF-1α、miR-210水平可有效预示CVS的发生,二者可能成为CVS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脑血管痉挛 缺氧诱导因子1Α MIR-210
原文传递
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华龙 蒋烽烽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不同时机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救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延期... 目的探讨低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不同时机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救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延期组30例,对两组术后疗效、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3.75%较延期组73.33%高(P<0.05);早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为(8.82±1.73)ng/L、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为(26.14±5.15)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0.58±0.18)μg/L,指标水平均较延期组IL-6(12.04±2.06)ng/L、MCP-1(35.15±7.86)ng/L、TNF-α(1.08±0.22)μg/L低(P<0.05);早期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8.73±2.84)较延期组(12.42±3.08)低,早期组肢体功能(33.24±9.52)、生活能力评分(64.26±10.06)较延期组肢体功能(27.53±8.35)、生活能力评分(55.14±9.54)高(P<0.05)。结论早期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3D-CTA联合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杰 罗俊生 +3 位作者 郭闻师 关宁 霍晓川 王瑞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1-1352,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0%-80%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动脉瘤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可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主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约50%-80%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动脉瘤首次出血的病死率可达40%,第2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DSA及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3D-CTA 临床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 干预 神经外科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神经功能及血清HIF-1α、MMP-9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常怡 肖庆 张昌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研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神经功能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研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神经功能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82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一周炎性因子(TNF-α、IL-6)、术前及术后两周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BI)、血清HIF-1α、MMP-9、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血清HIF-1α、MMP-9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术后两组患者NIHSS和BI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对患者炎性反应、HIF-1α、MMP-9均起到抑制作用,继而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且血管内介入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
原文传递
早期血管内介入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秦兆为 李义游 +2 位作者 苏华实 王晓东 朱志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6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62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62例患者共66个颅内动脉瘤,100%完全栓塞43个...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62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62例患者共66个颅内动脉瘤,100%完全栓塞43个,95%栓塞14个,90%栓塞4个,80%栓塞3个,〈80%栓塞2个。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为五级的患者49例,四级11例,三级1例,二级1例。本研究中,3例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复查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过大,遂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瘤再次出血,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栓塞 疗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真 王勇杰 +2 位作者 周景义 吴群 张建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2-1254,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大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以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为主要表现者罕见。此类患者往往起病急,进展快,易再次出血,预后极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大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以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为主要表现者罕见。此类患者往往起病急,进展快,易再次出血,预后极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大部分在术前就处于深昏迷状态,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但通过积极的外科干预,仍有一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预后分析 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伴发 独立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11
作者 张群 张琳 底瑞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测。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时的N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整体护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价值分析
12
作者 谢益强 江河利 +1 位作者 潘康乐 焦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发病至治疗时间>3d占比、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发病至治疗时间、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四者并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灵敏度达到93.67%,较四者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并且特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70.22%),符合临床低漏诊率的需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可有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四项指标并联使用可显著提升预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Graeb评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建华 李春霞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1期2977-29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详细阐述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关键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8例病人共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详细阐述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关键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8例病人共89枚动脉瘤,所有病人血管内介入栓塞全部成功,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脑梗死1例,死亡1例,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全面细致的高质量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宇驰 李圆圆 +3 位作者 陈晓辉 俸跃波 李飞云 曾凡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无破裂出血组(n=4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无破裂出血组(n=40,颅内动脉瘤无破裂出血)、破裂出血组(n=4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分布情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并分析两组患者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与敏感度、特异度。经Kappa检验分析CTA与DS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破裂出血组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占比分别为26.67%、20.00%,高于无破裂出血组的7.5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为8.89%,低于无破裂出血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出血组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高于无破裂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AUC分别为0.792、0.803、0.801、0.777。当瘤颈宽度>2.940 mm、瘤体长度>3.100 mm、入射夹角>111.700°、动脉瘤体颈比>1.055时,患者破裂出血风险更高。四项联合预测破裂出血的AUC为0.883。以DSA为金标准,提示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90.00%、88.24%、90.70%、85.71%,与DSA诊断一致性为0.765。结论通过CTA造影检查,可明确患者的动脉瘤分布与瘤颈宽度、瘤体长度、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CT血管造影 入射夹角 动脉瘤体颈比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途径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谷春平 童岚 +2 位作者 周晶 张晶 宁文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5期832-833,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80%-90%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临床上常用Hunt&Hess分级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80%-90%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临床上常用Hunt&Hess分级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分为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临床价值 肠内营养途径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分级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新 史继新 +1 位作者 杭春华 张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22-324,332,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自发性硬膜下血肿 主要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快速诊断 治疗措施 脑室内积血 脑内血肿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策略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丽华 田丹英 +2 位作者 欧阳燕 杨中善 余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16期1255-1261,共7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策略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8日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中国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rican Stroke... 目的评价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策略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8日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中国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策略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先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结出20条临床适用性证据,涉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评估、管理原则、干预方案、并发症预防护理方面。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评估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耐受性等个体差异,以科学的护理方法管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血压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压管理 血压控制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兴实 曹刚 何川 《大医生》 2023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介入栓塞术后...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介入栓塞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发生脑积水组(30例)和未发生脑积水组(7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30例(28.85%)。发生脑积水组患者动脉瘤位置在后循环、脑室积血占比高于未发生脑积水组,早期腰大池引流占比低于未发生脑积水组(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和脑室积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腰大池引流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和脑室积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腰大池引流是保护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术 急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追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以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未出血组(n=96,体检或检查偶然发现颅...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以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未出血组(n=96,体检或检查偶然发现颅内动脉瘤,但未破裂)。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清弹力蛋白、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9(MMP-9)、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法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ApoB、TNF-α、MMP-9以及弹力蛋白水平高于未出血组,ApoA1水平低于未出血组(P<0.05)。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A1、ApoB、TNF-1、MMP-9、弹力蛋白以及发生脑动脉硬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oB、TNF-α、MMP-9以及弹力蛋白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呈现正相关,血清ApoA1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相关因子、ApoB及弹力蛋白水平呈现正相关,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巨噬细胞 载脂蛋白 弹力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用于筛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正用 黄崇权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前DSA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DS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并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且清晰度较高。但DSA为有创操作,检查中射线剂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及神经系统外的不良反应。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目前DSA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DS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并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且清晰度较高。但DSA为有创操作,检查中射线剂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及神经系统外的不良反应。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CTA)属于微创性检查,扫描速度较快,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笔者对95例均行CTA和DSA检查的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CTA诊断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三维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研究 DSA检查 筛查 神经系统 C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