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顺华 韩超 +2 位作者 余露 葛志军 许清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n=20),两组麻醉和诱导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n=20),两组麻醉和诱导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继之0.4 μg/(kg·h)持续输注;生理盐水组患者则静脉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记录输注前、输注10 min、插管后、手术结束、拔管前、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5 min、10 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呛咳评分及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拔管前、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HR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患者,而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即刻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诱导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术中以0.4 μg/(kg·h)维持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治疗应用 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江 周溱 许泽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27例复杂动脉瘤,分别在支架辅助下行不同术式的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Class Ⅰ级栓塞22个动脉瘤,Class Ⅱ栓塞3个动脉瘤,Class Ⅲ级栓塞2个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27例复杂动脉瘤,分别在支架辅助下行不同术式的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Class Ⅰ级栓塞22个动脉瘤,Class Ⅱ栓塞3个动脉瘤,Class Ⅲ级栓塞2个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后好转,遗留轻微瘫痪,1例术中发现血栓后及时动脉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开通、无血管栓塞相关事件.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支架 栓塞 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家伟 唐文艳 +3 位作者 宋波 王琨 华锋 李深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150例,研究分析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高血压病史、临时阻断夹的使用、术前Hunt-Hess评级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对动脉... 目的:探讨研究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150例,研究分析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高血压病史、临时阻断夹的使用、术前Hunt-Hess评级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对动脉瘤破裂(IAR)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AR作为影响因素对患者Hunt-Hess评级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HuntHess评级对IAR患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R患者Hunt-Hess评级越低,其预后越好。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动脉瘤直径、高血压病史、临时阻断夹使用情况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对IAR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术前Hunt-Hess评级会对IAR患者的预后产生显著性影响,在手术前应当做好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采取正确处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动脉瘤破裂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宗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437-243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血管介入治疗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血管介入治疗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动脉瘤位置、瘤颈宽度、是否有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瘤颈≥4mm、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有高血压史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瘤颈〉4mm、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高血压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5
作者 佟小光 尚延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评价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6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血管造影对病人进行疗效随...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评价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6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血管造影对病人进行疗效随访观察,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6例宽颈动脉瘤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16例病人术后一年均进行DSA随访,动脉瘤无复发;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结果。结论: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支架 颅内栓塞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秀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907-190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颅内动脉瘤/护理
原文传递
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樊继军 段强 +5 位作者 席学礼 谢丙豪 董磊 陈磊 方占海 姬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1例阴性经DS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6例行手术,共夹闭29个动脉瘤,2例家属放弃死亡,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筛查中安全,可靠。能为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3D-CTA
下载PDF
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抗南 梁辉 高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373-37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ils EEC)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详细准备、及术后局部穿刺点和全身肝素化的护理观察。【结果】4... 【目的】总结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ils EEC)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详细准备、及术后局部穿刺点和全身肝素化的护理观察。【结果】43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由于疾病的特点和此类新技术的应用,认真、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颅内动脉瘤/护理 栓塞 治疗性/护理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樊天禹 向鹏 +4 位作者 傅迎旭 梅敏 龚勇 邓一平 石中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55-456,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术后6个月时...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术后6个月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评估其预后,评分≤3分认为预后良好。结果25例患者中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预后不良7例,预后良好18例。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确切,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支架 栓塞 治疗
原文传递
3D-RA与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杰 王娜 +2 位作者 付锋 吕惠生 吴顶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应...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应用3D-RA技术发现常规DSA检查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结论:3D-RA技术较常规DSA可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术前评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3D-RA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伟佳 解建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复发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较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35%(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vs2.78%,x^2=0.411,P=0.522〉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的优势,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大脑中动脉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预后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劲 曾敬初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29-731,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动脉瘤破裂 出血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小平 梁辉 +1 位作者 余翔 李冬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659-1660,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方法25例患者采用Seld 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沿动脉鞘置入导引管、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用第三代水解脱铂金圈行动脉瘤栓塞。结果致密填塞动脉瘤22例,大部填塞3例。载瘤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方法25例患者采用Seld 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沿动脉鞘置入导引管、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用第三代水解脱铂金圈行动脉瘤栓塞。结果致密填塞动脉瘤22例,大部填塞3例。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结论介入操作技术、铂金圈大小和数量以及辅助技术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利超 王冠军 +1 位作者 赵中甫 胡国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颅内动脉瘤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颅内动脉瘤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比较,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较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较满意,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脑动脉瘤患者不同手术时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婧 傅相平 皮裕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麻痹性斜视、复视,上脸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常见于头颅外伤、先天畸形、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微血管梗塞后遗症等。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但不伴有神经系统表现的后交通动脉瘤(PCOAA)患者约占18.... 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麻痹性斜视、复视,上脸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常见于头颅外伤、先天畸形、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微血管梗塞后遗症等。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但不伴有神经系统表现的后交通动脉瘤(PCOAA)患者约占18.6%,其常以复视、眼睑下垂等症状首诊于眼科,临床极易误诊。准确判断病情和及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诊断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
16
作者 王利军 史耀亭 +3 位作者 张新中 周文科 周杰 周国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40-1041,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材料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仔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2期7827-782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原文传递
螺旋CT及数字减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30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永恒 刘超 +2 位作者 常正伟 牛灵芝 刘鹏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5891-58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成像检查方法CTA、3DCTA及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Villis环及其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数字减影(DSA)在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2004-2007年间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3D...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成像检查方法CTA、3DCTA及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Villis环及其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及数字减影(DSA)在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2004-2007年间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3DMSCTA的同时行DSA检查。结果:CTA,3DMSCTA可清晰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结构,DSA是一种有创检查,对血管内治疗手术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结论:CTA,3DMSCTA观察颅内外血管病变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是DSA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致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的护理
19
作者 余光琴 曹军容 王文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9期7248-7249,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副作用 血管痉挛 颅内/病因学/护理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原文传递
血管内GDC栓塞颅内动脉瘤
20
作者 樊庆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 总结 8例颅内动脉瘤GDC栓塞的临床经验。方法  8例动脉瘤中 7例为破裂性动脉瘤 ,均采用GDC行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8例中 7例一期栓塞成功。完全闭塞者 4例 ,>90 %者 2例 ,<90 %者 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GDC... 目的 总结 8例颅内动脉瘤GDC栓塞的临床经验。方法  8例动脉瘤中 7例为破裂性动脉瘤 ,均采用GDC行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8例中 7例一期栓塞成功。完全闭塞者 4例 ,>90 %者 2例 ,<90 %者 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微创、疗效确切 ,且可有效地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应用 栓塞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