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范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刑事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包括"行为人"与"犯罪事实"两部分,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面临的阻碍一部分是由"行为人"所引起,而另一部分则是由"犯罪事实"而引起。刑事强制措施一方面通过排除"因行为人... 刑事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包括"行为人"与"犯罪事实"两部分,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面临的阻碍一部分是由"行为人"所引起,而另一部分则是由"犯罪事实"而引起。刑事强制措施一方面通过排除"因行为人所引起的阻碍",保全被追诉者;另一方面通过排除"因犯罪事实所引起的阻碍",保全犯罪证据,以此来达到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最终目的。包含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倾向:理念上认为刑事强制措施具有教育、惩罚等功能,实践中则对预防性羁押予以广泛适用。在我国未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应当突出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指向性,纠正实体化的错误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程序指向 实体化 预防性羁押
原文传递
预防性羁押的争议与适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海敏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9,共9页
预防性羁押一直备受理论争议,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立法规定的方式明确确立了预防性羁押制度或者承认犯罪预防这一羁押理由,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承认了以预防犯罪为目的的羁押理由。面对预防性羁押适用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 预防性羁押一直备受理论争议,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立法规定的方式明确确立了预防性羁押制度或者承认犯罪预防这一羁押理由,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承认了以预防犯罪为目的的羁押理由。面对预防性羁押适用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立法严格规定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使预防性羁押的潜在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才更符合人权保障与权力规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羁押 未决羁押 先行羁押 刑事诉讼法修改 无罪推定
原文传递
逮捕的法定事由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学敏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95,共7页
刑事诉讼中,逮捕及随之而来的羁押是对公民基本权利最严厉的干预措施,应当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逮捕事由作了例举的、详细的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只有出现法律容许的逮捕事由,才能采取逮捕措施。逮捕事由是否存在,应当依... 刑事诉讼中,逮捕及随之而来的羁押是对公民基本权利最严厉的干预措施,应当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逮捕事由作了例举的、详细的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只有出现法律容许的逮捕事由,才能采取逮捕措施。逮捕事由是否存在,应当依据具体的事实认定。重罪逮捕应当限缩适用。预防性羁押应贯彻比例原则,不能太过宽松,尤其以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方式来防止财产犯罪,不符合公共利益的优越性。实践中隐藏的逮捕事由——押人取供应当禁止。至于如何以逮捕、羁押方式避免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再次受害,我国未来立法与司法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逮捕事由 重罪羁押 预防性羁押
原文传递
论刑事诉讼无罪推定的适用及其限度——以预防性羁押合法化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启元 《法大研究生》 2023年第2期21-36,共16页
关于刑事诉讼无罪推定的适用,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作为证据规则在审判程序中而适用,二是作为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其效力遍及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基于后一定义,无罪推定被视为对审前自由权在规范层面的重要保障,其在未决羁押的场域... 关于刑事诉讼无罪推定的适用,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作为证据规则在审判程序中而适用,二是作为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其效力遍及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基于后一定义,无罪推定被视为对审前自由权在规范层面的重要保障,其在未决羁押的场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20世纪各国民众安全诉求的剧烈扩张,预防性羁押被越来越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以至于传统意义之无罪推定所塑造的法律秩序在现实中难以维系,前述两种观点逐渐不再令人信服。鉴此,通过回归文本对国际通行的规范表述进行解释性分析,明确无罪推定的适用应仅限于“未决惩罚之禁止”。该解释令预防性羁押正当性得以证立的同时,也为审视其在我国逮捕制度中的适用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预防性羁押 未决羁押 逮捕
原文传递
羁押目的及其关联命题之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贞会 茹艳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3-46,共4页
在我国,羁押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与羁押有关的是拘留和逮捕。羁押是强制措施行为属性及其伴生结果的组合,应当被规定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羁押的目的在于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预防性羁押表征着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尽管得到各国... 在我国,羁押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与羁押有关的是拘留和逮捕。羁押是强制措施行为属性及其伴生结果的组合,应当被规定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羁押的目的在于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预防性羁押表征着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尽管得到各国立法的认可,但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预防犯罪和侦查需要均非羁押之目的,否则容易导致羁押的滥用。羁押与人身自由刑都是对人身自由的剥夺,但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 预防性羁押 人权保障 刑罚
下载PDF
论反恐羁押的国际准则 被引量:1
6
作者 史立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45-53,共9页
反恐羁押是与恐怖主义势力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将真正的恐怖分子予以羁押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安全的同时,也存在错误羁押无辜公民、粗暴践踏被羁押者权利的危险性。为防止反恐羁押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各国在... 反恐羁押是与恐怖主义势力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将真正的恐怖分子予以羁押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安全的同时,也存在错误羁押无辜公民、粗暴践踏被羁押者权利的危险性。为防止反恐羁押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各国在制定反恐法律和政策,展开反恐行动时,必须遵守国际法所规定的一系列准则,严格按照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实体和程序规定对恐怖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措施,并给予被羁押者以相应的人格待遇和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羁押 国际人权法 预防性羁押 人道待遇 权利克减
下载PDF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金莲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刑事强制措施设置和发动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该目的是程序性而非实体性的。包含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反映在理念上,而且体现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设置和发动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该目的是程序性而非实体性的。包含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反映在理念上,而且体现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实体化倾向,本文以预防性羁押为例加以说明,并试图提出从实体化走向程序化的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强制措施 程序 实体化 预防性羁押
下载PDF
莫让“有故意犯罪前科者”成为必捕之人——对刑诉法第79条第二款的实质解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翔 王升洲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7-80,共4页
实务中"对曾经故意犯罪嫌疑人的批捕仅作形式审查,不实质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推定其满足逮捕必要性"的做法并非个案,具有全国普遍性。对"曾经故意犯罪"的嫌疑人进行逮捕属预防性羁押,对刑诉法第79条第二款... 实务中"对曾经故意犯罪嫌疑人的批捕仅作形式审查,不实质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推定其满足逮捕必要性"的做法并非个案,具有全国普遍性。对"曾经故意犯罪"的嫌疑人进行逮捕属预防性羁押,对刑诉法第79条第二款作限制解释符合立法目的,且为多数法治国家所采,是保持法条体系协调,实现刑事追诉和保障人权相统一的必然要求,但应从前后罪名、时间间隔、刑罚种类、主观内容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将其视为第一款的注意规定,第二款"特别审查"的三种情形之一。符合第二款是满足逮捕条件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经故意犯罪 预防性羁押 径行逮捕
下载PDF
追溯式预防性羁押制度的争议与启示--从欧洲人权法院ILNSEHER V. GERMANY案切入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向春 《人民检察》 2020年第21期48-52,共5页
追溯式预防性羁押就是对在某次判决中已经被定罪的罪犯单独适用或在先前判决之上再附加适用预防性羁押。该制度在德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一直饱受争议。欧洲人权法院大法庭在2018年对ILNSEHER v.GERMANY-案的裁决体现了人权法院对该制... 追溯式预防性羁押就是对在某次判决中已经被定罪的罪犯单独适用或在先前判决之上再附加适用预防性羁押。该制度在德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一直饱受争议。欧洲人权法院大法庭在2018年对ILNSEHER v.GERMANY-案的裁决体现了人权法院对该制度的最新观点,并展示了从合法性、实质性、及时性到公正性的权利审查机制。尽管裁决德国当局获胜,但大法庭内部对追溯式预防性羁押的惩罚性争议较大,该案裁决后所形成的判例法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后期的制度风险。追溯式预防性羁押制度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羁押 追溯 惩罚 精神障碍 自主解释
原文传递
预防性羁押在我国的司法适用研究
10
作者 吴玥 《法学(汉斯)》 2023年第5期4086-4093,共8页
预防性羁押属于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制度,但其在理论上一直备受争议。我国现行的立法上并不存在预防性羁押,实践中却又存在与预防性羁押相似的拘留、逮捕制度。因此在解读预防性羁押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预防性羁押制度存在的合理... 预防性羁押属于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制度,但其在理论上一直备受争议。我国现行的立法上并不存在预防性羁押,实践中却又存在与预防性羁押相似的拘留、逮捕制度。因此在解读预防性羁押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预防性羁押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争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思考我国能否借鉴该制度,是否会对我国的司法制度产生有利作用等问题。最后立足于我国司法现状论证预防性羁押对我国司法制度具有适用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适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羁押 惩罚 刑事诉讼 司法正义
下载PDF
反恐措施中“预防性羁押”目的合法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凌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5-50,共6页
预防性羁押概念较宽泛,以特殊预防为目的,剥夺被处置对象人身自由的相应措施均可纳入其中。实践中越来越多国家将预防性羁押作为反恐措施,这种国家实践趋势在人权法和人道法学界引起极大争议,特别是"审前拘留"或"没有刑... 预防性羁押概念较宽泛,以特殊预防为目的,剥夺被处置对象人身自由的相应措施均可纳入其中。实践中越来越多国家将预防性羁押作为反恐措施,这种国家实践趋势在人权法和人道法学界引起极大争议,特别是"审前拘留"或"没有刑事指控的预防性羁押"的正当程序问题,涉及发生国家权力滥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及欧洲人权法院对预防性羁押对人权保护的影响也有极大担忧。一般而言,在恐怖活动造成"社会紧急状态"时期,国家可对恐怖分子"预防性羁押",其合法性取决于是否具有正当目的。通过梳理预防性羁押相关国家立法实践和有关案例,区分预防性羁押非法和正当目的,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背景下,为平衡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措施 预防性羁押 正当目的 社会紧急状态
下载PDF
美国保释制度评介
12
作者 彭江 《西南法律评论》 2012年第1期250-264,共15页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很多审前程序比审判本身更有实际的重大意义。保释(bail),常被称为审前释放(pretrial release),是审前程序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诉讼活动之一。众所周知,美国的犯罪率是相当高的,但审前羁押的人数与发案数比较起来却是...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很多审前程序比审判本身更有实际的重大意义。保释(bail),常被称为审前释放(pretrial release),是审前程序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诉讼活动之一。众所周知,美国的犯罪率是相当高的,但审前羁押的人数与发案数比较起来却是不多的,所以常出现这么一个奇特景象:警察将一个个戴着手铐的嫌疑人带到警察局、法官面前,不久大多数嫌疑人都交保走出警察局和法院的大门。可以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保证人 保释金 保释制度 预防性羁押 保释保证 审前释放
原文传递
我国预防性羁押的有效适用研究——对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逮捕条件的反思
13
作者 亢晶晶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78-81,共4页
预防性羁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其正当性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是有学者指出它具有违背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保障的本质属性,但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预防性羁押制度,并且出于谨慎考虑,对此制度的适用设置了诸多的限制。此次我国刑... 预防性羁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其正当性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是有学者指出它具有违背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保障的本质属性,但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预防性羁押制度,并且出于谨慎考虑,对此制度的适用设置了诸多的限制。此次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逮捕条件中实际上也确立了预防性羁押制度,但是仅作了泛泛的规定,对于预防性羁押制度的具体内容却没有涉及。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国预防性羁押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以及适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以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最终实现人权保障和社会防卫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羁押 社会危险 强制辩护 程序制裁
下载PDF
预防性羁押在我国的适用
14
作者 亢晶晶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7-49,共3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在逮捕条件中确立了预防性羁押制度,但只作了一般性的规定,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明确预防性羁押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以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权保障和社会防卫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预防性羁押 社会危险 程序权利 程序制裁
下载PDF
秘鲁接连落马的前总统们
15
作者 颜武 《检察风云》 2019年第4期52-53,共2页
2018年11月17日晚,秘鲁前总统阿兰·加西亚·佩雷斯遁入乌拉圭驻秘鲁大使馆,提出避难申请。此前,加西亚因涉嫌贪腐正接受调查,法院也已颁布禁止其离境的命令。然而,这名前总统还是'脚底抹油',而这已是他第二次因贪腐&#... 2018年11月17日晚,秘鲁前总统阿兰·加西亚·佩雷斯遁入乌拉圭驻秘鲁大使馆,提出避难申请。此前,加西亚因涉嫌贪腐正接受调查,法院也已颁布禁止其离境的命令。然而,这名前总统还是'脚底抹油',而这已是他第二次因贪腐'出走'。除了加西亚,卷入这起收受巴西建筑巨头贿赂腐案的前总统,还包括阿尔韦托·藤森、亚历杭德罗·托莱多、奥良塔·乌马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希特 加西亚 预防性羁押
原文传递
反恐预防性羁押的法律思考——美德两国经验与中国适用路径
16
作者 陈彦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反恐预防性羁押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在当代"以防为主,先发制敌"的反恐原则下显得尤为重要。9·11事件后,美国和德国对该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美国"反恐战争"模式使反恐预防性羁押意图突破宪政框架,但受... 反恐预防性羁押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在当代"以防为主,先发制敌"的反恐原则下显得尤为重要。9·11事件后,美国和德国对该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美国"反恐战争"模式使反恐预防性羁押意图突破宪政框架,但受到司法权的挑战,其反恐效果也差强人意。德国"法律策略"模式坚持在法律内部对该制度进行调整,构建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规范释义,反恐效果较为显著。中国的反恐预防性羁押适用路径从三个层面展开:宪法确定了紧急状态下其适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法律的正当程序对其形成有效的控权机制;单行法对其适用条件做出实质性规定。由此可见,我国反恐预防性羁押的适用路径即不同于美国也区别于德国,具有其自身优势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预防性羁押 风险社会 恐怖主义 反恐战争 法律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