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冬芽 周青 +2 位作者 刘昱昕 黄无浪 肖仁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 目的:探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纳入改良组,51例行腹腔镜LAR+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吻合口瘘发生率、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纳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组术后开始经口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其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回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和生活方式、心理行为、抑郁/自我感受、窘迫尴尬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 改良盲肠 预防性回肠末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时婕 花庶庆 +2 位作者 陈云 李昕 汪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0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91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 目的探讨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91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加回肠末端造口,对照组(59例)行单纯行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改变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实验室指标、肛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病灶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补液天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5 d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高于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术后5 d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后2 d,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术后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 d的白细胞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术后5 d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4 d、3个月、6个月的肛门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均高于术后14 d,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4 d及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术后3个月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肛门功能,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末端 生命质量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曹方 魏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33-36,共4页
探讨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9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腹腔镜根治术治疗与腹腔镜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 探讨微创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9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腹腔镜根治术治疗与腹腔镜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补液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为(7.75±5.65)×109/L,C反应蛋白为(65.68±28.69)mg/L,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5±2.14)×109/L和(78.39±26.65)mg/L(P<0.05);试验组的前白蛋白为(264.74±18.86)mg/L,其高于对照组的(238.45±19.36)mg/L(P<0.05);试验组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4%,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试验组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及心理健康与肛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创根治术中运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不仅能保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还能减轻其炎症反应,保护其肛门功能,从而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末端 直肠癌 疗效 肛门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顾学洲 林卫华 陈航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病灶长度、淋巴结清扫数,检测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评估肛门功能,统计并发症率、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病灶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疗效确切,能降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末端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魏佳 张建成 任柯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10期41-42,46,共3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44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治疗的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组72例采取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两组患者术前...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44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治疗的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组72例采取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快速康复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末端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快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许磊 罗苏青 徐德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基础上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末端瘘术 直肠肿瘤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低PNI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刘志平 胡开兵 +4 位作者 汤永胜 张有前 郭德胜 王想 王卫平 《安徽医学》 2021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低预后营养指数(PNI)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52例低PNI(PNI<45)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瘘组(n=29)与直吻组(n=23)...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低预后营养指数(PNI)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52例低PNI(PNI<45)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瘘组(n=29)与直吻组(n=23),造瘘组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直吻组未造瘘而直接行一期吻合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直吻组患者术后肠漏、腹腔感染、炎性肠梗阻、复合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高于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吻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为(87.32±10.06)h、盆腔引流管拔出时间为(10.04±7.32)d,均长于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住院天数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可在低PNI结直肠癌手术中运用,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增加术后总住院天数和费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末端 结直肠癌 预后营养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